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9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1427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酶促和非酶促抗氧化系统在玉米胚脱水耐性获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发育中的玉米胚为材料,研究了玉米胚脱水耐性的发育变化及其与抗氧化系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授粉后18d的胚获得萌发能力,但不耐脱水;授粉后36d的胚开始获得耐脱水能力,并随着发育逐渐增加。随着发育,胚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的活性逐渐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增加。授粉后16~22d的玉米胚中检测不到抗坏血酸,24d后胚中抗坏血酸的含量显著增加;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逐渐增加。脱水胚的SOD、APX和DHAR的活性比对照(未脱水)胚低,而GR和CAT活性在发育早期比对照胚低,在发育中、后期高于对照胚。脱水胚的抗坏血酸和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胚。胚中丙二醛的含量随着发育逐渐下降,脱水胚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这些结果说明CAT活性和谷胱甘肽含量的增加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的下降与玉米胚脱水耐性的获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2.
993.
1植物名称 金鱼花(Nematanthus glabra),又名袋鼠花、河豚花、亲嘴花。 2材料类别 嫩茎。  相似文献   
994.
在郑州通过室外埋卵观察,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 Kuwana从1月初开始孵化,孵化后在土里等到2月初开始出土,此时日最高气温在6~8℃之间。若虫出土期约30d,2月中下旬为出土高峰期。经设置14,18,22,26和30℃5个温度梯度观察,草履蚧1龄若虫发育起点温度为7.9℃,有效积温为203.8日.度。利用树干绑缚杀虫药带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995.
Embryo sac abortion is one of the major reasons for sterility in indicaljaponica hybrids in rice. To clarify the causal mechanism of embryo sac abortion, we studied the female gametophyte development in two indicaljaponica hybrids via an eosin B staining procedure for embryo sac scanning using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 Different types of abnormalities occurred during megasporogenesis and megagametogenesis were demonstrated. The earliest abnormality was observed in the megasporocyte. A lot of the chalazal-most megaspores were degenerated before the mono-nucleate embryo sac stage. Disordered positioning of nucleus and abnormal nucellus tissue we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bnormal female gametes from the mono-nucleate to four-nucleate embryo sac stages. The abnormalities that occurred from the early stage of the eight-nucleate embryo sac development to the mature embryo sac stage were characterized by smaller sizes and wrinkled antipodals. Asynchronous nuclear migration, abnormal positioning of nucleus, and degeneration of egg apparatus were also found at the eight-nucleate embryo sac stage. The abnormalities that occurred during female gametophyte development resulted in five major types of abnormal embryo sacs. These abnormal embryo sacs led to abnormal fertilization. Hand pollination using normal pollens on the spikelets during anthesis showed that normal pollens could not exclude the effect of abnormal embryo sac on seed setting.  相似文献   
996.
细胞分裂素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花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APETALA1(AP1)特异启动子在花分生组织和第1、2轮花器官中表达细胞分裂素合成酶(isopentyl transferase,IPT)基因IPT4,研究细胞分裂素对花和花器官发育的影响。在pAP1∷IPT4转基因植株中出现了花密集和花器官数目增多等现象。原位杂交和GUS组织染色结果发现,在pAP1∷IPT4转基因植株中,花分生组织特征决定基因LEAFY(LFY)与花器官特征决定基因AP1、PISTILLATA(PI)和AGAMOUS(AG)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在拟南芥中表达pAP1∷IPT4影响其花和花器官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997.
对苞叶姜(Pyrgophyllum yunnanense)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显微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苞叶姜花药2室,药壁发育属基本型,绒毡层为分泌型。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左右对称型四分体,胞质分裂为连续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子房下位,3室,胚珠多数,倒生,具双珠被、厚珠心,中轴胎座。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线型(或T形)四分体,珠孔端3个大孢子退化,合点端的1个发育成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为蓼型。比较苞叶姜、黄花大苞姜(Caulokaempferia coenobialis)和海南三七(Kaem pferia rotunda)的早期胚胎学特征,表明苞叶姜与黄花大苞姜系统学关系较近,与海南三七系统学关系较远。在分类等级上,胚胎学证据支持苞叶姜独立成属。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昆明小鼠发育过程中胰腺内胆囊收缩素免疫反应阳性(CCK—IR)细胞和胰岛素免疫反应阳性(Ins—IR)细胞的发生、分布和形态。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小鼠胚胎11d至出生后45d胰腺内的CCK—IR细胞和Ins—IR细胞。结果小鼠胚胎第11d,早期分化的胰腺中即出现CCK—IR细胞和Ins—IR细胞。自胚胎期至生后发育成熟,小鼠胰腺中均可见到Ins—IR细胞。CCK—IR细胞的形态不规则,与Ins—IR细胞相邻分布。在胚胎期免疫反应较强,生后胰腺内依然可见到发弱荧光的CCK—IR细胞。胰岛内还可见CCK—Ins—IR细胞。CCK—IR细胞和Ins—IR细胞主要分布于胰岛内,外分泌部的腺泡和导管处也偶可见到。结论发育中小鼠胰腺内的CCK—IR细胞具有旁分泌细胞的形态特征;免疫荧光双标法可见CCK与胰岛素共存于同一细胞内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9.
医学生撰写《发育生物学》综述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发育生物学作为医学前沿学科之一目前已得到广泛认同,我院结合实际情况已连续数年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了医学发育生物学选修课程。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我们对考试方式进行大胆探索,采取试卷笔试和撰写综述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查。在对学生所撰写综述进行阅读和批改后,我们总结了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00.
小鼠心脏发育中组蛋白乙酰化酶GCN5和PCAF的时空表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组蛋白乙酰化酶氨合成通用控制蛋白5(general control nonderepressible-5 GCN5)和p300/CREB结合蛋白相关因子(p300/CREB binding protein-associated factor PCAF)在小鼠心脏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规律。方法选取胎龄7.5-18d、出生1d和3月成年昆明小鼠正常心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或Western blot技术半定量检测GCN5和PCAF在小鼠心脏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变化。结果1.GCN5在E7.5-E9.5心脏原基中不表达;E10.5后心内膜垫及室间隔膜部和房室瓣相对强表达,心肌组织弱表达。GCN5 mRNA在E10.5-E11.5出现高峰表达,E12.5-E15.5表达水平下降,E16.5至成年鼠期表达极低。2.PCAF在E7.5-E9.5心脏原基中广泛弱表达;E10.5后心肌膜较强表达,心内膜、房室瓣和小梁网较弱表达,室间隔肌部弱表达,室间隔膜部极弱表达;PCAF蛋白在E10.5已有相对高表达,E11.5达到表达高峰,此后表达逐渐降低,在E13.5-E15.5和E16.5-生后1d仔鼠期出现两个表达平台期,成年鼠期心脏中表达最低。结论GCN5和PCAF在发育心脏中存在不同表达分布和变化规律,表明二者均参与了心脏的发生发育过程,且二者可能与心脏的特定结构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