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6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49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在华南,迄今只在泥盆纪地层中发现豆石介类(leperditiids)。由于它们均具有下垂“V”字型肌痕且此肌痕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向下延伸,被考虑是豆石介类中一独立的演化支系,并归一新族:Sinoleperditiini。此族,在华南地区含2属和6亚属:Sinoleperditia(Sinoleperditia)Wang,1989,S.(Pseudobriartina)subgen.nov.,S.(Yaosuoleprditia)subgen.nov,Paramoelleritia(Paralaperditia)Sun,1978,P.(Paramoelleritia)Wang,1976和P.(Brevilaperditia)subgen.nov.。重点探讨了此族的起源,演化型式及趋势和绝灭。指出“V”字型或下垂“V”字型肌的功能与闭壳肌可能是异曲同功,起闭壳作用;放射和横向条纹可能是闭壳肌和下垂“V”字型肌频繁收缩所致而不是血管束的痕迹,并可能具有排泻作用;DalelinaSun,1978是ParaleperditiaSun,1978的同物异名;ParaeoloperditiaAdachietIgo,1980属  相似文献   
982.
柳刺皮瘿螨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德成  田永祥 《昆虫知识》1994,31(5):289-291
  相似文献   
983.
刘金华  龙芝美 《昆虫知识》1994,31(4):229-231
1992年3~7月在海南省三亚市和通什市捕获12种鼠形动物,检获6种富生革螨。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寄生革螨的群落结构。每棘厉螨是多种宿主体外的优势绒种。  相似文献   
984.
四川重要经济瘿蚊名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兴培 《昆虫知识》1994,31(4):245-247
双翅目瘿以科是长角亚目昆虫中唯一在农业、园艺和森林等方面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一个科。全世界已知4490余种,目前我国已定名的有60余种。其中有很多植食性种类和捕食性种类是重要的作物害虫和生物防治利用的有效灭敌资源“-“。本文首次对四川省庵蚊害、益虫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共发现具有经济意义的害虫ZI种,益虫2种。其中农作物害虫4种,果树害虫5种,园林害虫6种,其它经济作物害、益虫8种。现将其学名、省内分布范围、寄主和为害等,以及种类检索表介绍如下。亚农作物害虫麦黄吸浆虫分布:四川(北陪、南部县人寄生:小麦、大麦、…  相似文献   
985.
宁夏真革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寄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学礼  顾以铭 《昆虫学报》1994,37(4):497-500
  相似文献   
986.
为了进一步研究Elymius sibiricus L.,E.nutans Griseb.和E.burchan-buddae(Neuski)Tzelev[=Rogegneria nutans (kang) Keng] 的外部形态差及其系统学关系,本文对这三种植物的6个穗部形态性态状进行了观测和比较,并对这三个Elymus种进行了种间杂交及杂种F1的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三个E  相似文献   
987.
尼氏钝绥螨对柑桔始叶螨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尼氏钝梁螨AmblyseiusnicholsiEharaetLee是贵州省桔园叶螨天敌优势种,对抑制叶螨种群有一定作用。关于保护利用该螨综合防治柑桔全爪螨已有报道[1,2],但对柑桔上男一重要叶螨──柑桔始叶螨的捕食作用、控制能力等方面报道较少。本文研究了尼氏纯绥螨对柑桔给叶螨捕食作用,为柑桔始叶螨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王材料和方法1.1虫源:尼氏钝绥做雄成螨和柑桔始叶绒成螨采自桔园。卵、幼螨、若螨均在室内饲养而得。1.2反应皿设置:在直径为12cm的培养皿内置一层浸水的泡沫,上面平铺1张滤纸,其上放1张平展的柑桔叶片,叶片四周用浸过…  相似文献   
988.
作者用高效液相层析(HPLC)法测定了汉、回、维吾尔(维)、哈萨克(哈)族新生儿胎儿血红蛋白(HbF)中~Gγ/~Aγ、~Aγ~I/~Aγ~T比值,共372例,其中汉族和回族各102例、维族99例、哈族69例。%~Gγ(~Gγ/~Aγ)均值:汉、回、维、哈族分别为66.83%、68.33%、70.44%和69.70%。低~Gγ者(<50%)4例:其中回族3例、哈族1例。高~Gγ者(>80%)25例:汉和哈族各5例、回族4例,维族11例。发现~Aγ~T杂合子99例分别为:汉21例、回23例、维26例、哈族29例。4个民族各发现1例~Aγ~T纯合子。%~Aγ~I(~Aγ~I/~Aγ~T)均值:汉56.83%、回55.58%、维50.94%、哈54.68%。~Aγ~T基因频率依次为0.113、0.123、0.141及0.225。两例比值异常者(1例维族高~Gγ85.42%、~Aγ~T杂合体。1例回族低~Gγ43.4%,~Aγ~I纯合体)经γ基因图谱分析,确定高~Gγ值者γ珠蛋白基因型为-~Gγ-~(AG)γ-~Aγ~T(~Aγ~I)-/-~Gγ-~Aγ~I,(~Aγ~T)-;低~Gγ值者为-~(GA)γ~I-/-~Gγ-~Aγ~I-。  相似文献   
989.
本文采用玻璃纸压片法测定了瘿螨总科中分属于3科10种瘿螨的染色体,其数目均为n=3或4。同时,选取染色体相对长度和形态特征数值两因子进行聚类分析,计算出欧氏距离并绘制谱系图。结果表明同科种的欧氏距离都较近,不同科间的欧氏距离都超过同科内的距离,其中瘿螨科和羽爪瘿螨科的亲缘关系较近,归并科间亲缘关系为:纳氏瘿螨科→瘿螨科→羽爪瘿螨科。  相似文献   
990.
广厉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厉螨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记述50年代采自吉林省广厉螨属一新种-叶氏广厉螨Cosmolaelaps yeruiyuae sp.nov.,新种与兵广厉螨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