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黑节草从传粉到受精约需130d,精子在花粉管中形成,胚囊发育属蓼型胚囊,因反足细胞较早退化,故受精前胚囊多只由卵器和中央细胞组成。精卵核融合时,精核染色质进入卵核后凝集成颗粒状,并在原位与卵核的染色质融合,雌、雄性核仁一直维持至合子的第一次分裂期前。双受精作用正常,属于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初生胚乳核发生2-3次分裂后逐渐退化消失,胚的发育局限于球形胚阶段。  相似文献   
12.
在豚鼠腹腔神经节细胞,γ-氨基丁酸(GABA)可诱发“去极化-超极化”的双相反应,去极化伴膜电阻减小,超极化伴膜电阻增大,这种反应在低钙高镁液中仍然存在。蝇蕈醇可模拟GABA双相反应,但在诱发相同强度的去极化反应时,蝇蕈醇产生的超极化弱于GABA。荷包牡丹碱(100μmol/L)和印防已毒素(100—300μmol/L)能可逆地抑制GABA诱发的双相反应。Baclofen对神经节细胞的膜电位无明显影响。结果提示,GABA双相反应的去极化相由GABAA/Cl-通道受体复合物介导,而超极化相很可能由不同于经典的GABAA受体,但其药理学行为又由与之十分相近的另一种GABA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13.
利用染色体配对分析和酯酶及种子醇溶蛋白电泳分析研究了我国育成的11个八倍体小偃麦,结果表明:(a)来源于小麦和中间偃麦草杂交后代的6个部分双二倍体中,中1和中2的偃麦草染色体组不同于中3、中4、中5和小偃78829的偃麦草染色体组;(b)来源于小麦和长穗偃麦草杂交后代的5个部分双二倍体中,小偃784的偃麦草染色体组不同于小偃693和小偃7631中的偃麦草染色体组,表明在长穗偃麦草中有两个互不相同又不同于小麦的染色体组E和F,而小偃7430和小偃68中的偃麦草染色体组很可能是E和F染色体组的重组体;(c)小偃784中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组和中5及小偃78829中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基本相同,而中2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不同于小偃693和小偃7631中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组F,这意味着在长穗偃麦草和中间偃麦草中可能只有一个共同的染色体组E。部分双二倍体中酯酶及醇溶蛋白偃麦草染色体特征带的存在和发现,为这些染色体或其片段导入小麦后的鉴定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4.
张宏  吴美锡 《动物学报》1993,39(4):436-440
福州近郊分布的渔游蛇睾丸精子发生在10月达最高峰。全年出现二次雄性激素高峰。肾性节在10月份达发育高峰,其上皮细胞中的分泌颗粒含糖类、缩醛磷脂、酸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不含酸性粘多糖、碱性磷酸酶、琥珀酸脱氢酶或含量(活性)极低。肾性节的组织变化与睾丸的精子发生活动呈同步性。  相似文献   
15.
节节麦×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杂种F_1减数分裂的观察结果表明:该杂种F_1的可孕性是由于杂种F_1产生了大量的(近于)未减数配子的结果。在一些PMC中,单价体中期Ⅰ集结到赤道板上,后期Ⅰ染色单体均等分离产生二分体,二分体发育成有功能的花粉粒。由于染色(单)体的丢失或不分离可产生大量的不完整的重复、缺失未减数配子,完整未减数配子的频率很低。杂种F_1和普通小麦杂交一代及F_2代的细胞学分析结果和F_1配子形成途径分析结果一致。推测从大量的F_2代中可能筛选到自发八倍体(DDAABBVV)。  相似文献   
16.
余倍体小滨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傅杰  陈漱阳 《遗传学报》1996,23(1):24-31
本文对八倍体小滨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细胞遗传学及附加染色体的传递及丢失规律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结果表明,BC1F1与F2相比较,染色体分离范围小,并且分离向染色体数目减少偏移,有利于43、44条染色体的分离;双单体附加和单体附加后代异染色体丢失严重,分别为65.79%和61.99%,双单体附加分离出单体附加占10.53%,单体附加的传递率为26.92%,单体附加后代分离出的二体附加为5.56%,二  相似文献   
17.
棉麦套作不同种植方式棉田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作在昆虫生物学方面近五十年研究工作的体会.提出了组建昆虫系统生物学的目的性和可行性探索.拟以昆虫分类序列目、科、属、种为单元,将一些已知种类的有关生物学环节.一一列叙.编成《中国农林昆虫系统生物学手册》.再以目、科、属、种为主体,探求彼此间在生物学各环节间的共性和个性,分别加以比较、归纳和分析.作为这—分支学科的蘸本。  相似文献   
19.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创造了一些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选育出一个特早熟、矮秆、抗病、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早优504”。总结了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育种程序。  相似文献   
20.
小偃麦化学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