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438篇
  14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21.
为查清内蒙古乌梁素海湖泊湿地疣鼻天鹅(Cygnus olor)繁殖期和秋季迁徙前期种群数量,2014至2017年采用路线统计法和样点统计法对其进行精确计数统计,结合近十余年来的文献数据和监测记录,探讨了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原因。结果显示,2015至2017年春季繁殖成鸟数量依次为84只、92只、80只,基本稳定;2014至2017年,秋季种群数量依次为411只、302只、281只、153只,逐年减少;近几年适宜繁殖地和觅食地面积不断缩小、天敌偷袭、捡蛋和投毒等因素影响亚成鸟和幼鸟的生存。根据文献和保护区监测数据,1996至2004年种群数量逐年增多,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严禁捡蛋和没收猎枪有关,而2005至2013年因干旱缺水、水域被开发利用、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宽叶香蒲(Typhalatifolia)面积扩增、水质恶化、富营养化加重等原因种群数量下降。研究表明,近几年乌梁素海被过度开发利用,人为干扰频繁,影响疣鼻天鹅正常繁殖栖息;栖息地的科学管理和严禁捡蛋及投毒行为,对该种群的生存及增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2.
2005年11月18日~12月28日和2006年3月8日~5月8日对洪泽湖东部湿地自然保护区境内淮河入洪泽湖河口处(33°06′~33°07′N,118°29′~118°30′E)雁鸭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及生境分布进行了研究。在河道和鱼塘生境分别设置了2个和4个样带(方),共统计到雁鸭类6属18种。与历史记录相比,雁鸭类种类明显减少。11~12月记录到雁鸭类5属12种,优势种为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绿翅鸭(A.crecca)、花脸鸭(A.formosa)和绿头鸭(A.platyrhynchos);2006年3~5月记录到雁鸭类3属8种,优势种为绿翅鸭、白眉鸭(A.querquedula)和斑嘴鸭。研究区域内,11~12月河道与鱼塘生境分布的雁鸭类种类和数量差异均显著,鱼塘生境分布的雁鸭类种类多、数量大,而3~5月河道与鱼塘生境分布的雁鸭类种类差异不明显,数量差异显著,河道生境分布的雁鸭类数量较大。人类活动引起的隐蔽场所和食物资源的变化是造成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
中国熊类资源数量估计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熊类资源丰富,是多熊的国家之一.历史上,我国对熊类资源的猎捕利用,一直维持着较高的水平.然而,近百年来,特别是近50年来,由于人口增多,森林采伐,熊类的栖息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源数量显著减少,分布区亦大大缩小,许多原来有熊地区现在已经无熊了,尤其是近10年来活熊取胆汁技术试验成功之后,城乡各地养熊取胆事业一时曾出现高潮,亦给野生种群带来很大的压力,因而,尽快查明熊类资源数量的现状已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依据近年的调查及若干重点产区的实地踏查,估计我国棕熊约有5900~7200只,黑熊17500~19500只,马来熊140只左右,本文讨论了数量分布特点、栖息地变化及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4.
干旱环境中褐家鼠的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种群数量动态研究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借用Leslei矩阵建立数学模型对分布在新疆北部干旱环境中的褐家鼠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预测.同时经计算得新疆北部干旱环境中褐家鼠种群的特征根(λ),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ns).结果表明,12年后雌体总数达到29 801.686 28,同时根据褐家鼠种群增长曲线,发现该种群的增长属于稳定型的指数增长类型.  相似文献   
25.
格氏栲种群数量动态的谱分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谱分析数学方法,研究分析格氏栲林格氏栲种群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格氏栲种群数量动态的周期波动性是明显的,与格氏栲天然更新过程有关;不同生境、人为干扰均对辂氏栲种群数量动态的波动产生影响;格氏栲生长量的周期波动与其种群数量动态的周期波动特征基本一致,表明格氏栲种群数量动态呈周期波浪式发展,即表征格氏栲林优势种群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6.
低聚果糖体内外对肠道菌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低聚果糖 (FOS)体内外对肠道菌双歧杆菌、类杆菌和肠杆菌科菌的增殖作用。方法 :FOS 1g/ (kg· bw· d) ,灌服 (ig)小鼠 ,连续 14 d后 ,取粪便 ,选择性培养基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各菌群。体外试验中 ,按 1%的 FOS添加到各人肠道分离菌培养液中 ,培养 2 4h后测其吸光度 A值和 p H值变化。结果 :ig FOS的小鼠肠道双歧杆菌和肠杆菌数量分别是 9.16± 0 .67和 8.3 3± 0 .70 (log10 N CFU/ g) ,高于对照组(P<0 .0 5)。 FOS体外对各肠道分离菌均有增殖作用 ,依大小分别是双歧杆菌、类杆菌和肠杆菌 ,其 A值分别增加了 0 .8~ 1.192、0 .80 2和 0 .198~ 0 .461,其 p H值分别降低了 1.5~ 1.68、1.2和 0 .2~ 0 .58。结论 :FOS体内外有相对选择性增殖双歧杆菌的作用 ,对类杆菌和肠杆菌也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27.
水稻柱头外露率的QTL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利用高柱头外露率的籼稻窄叶青8号(ZYQ8)和极低外露率的粳稻京系17(JX17)以及由它们构建的加倍单倍体(DH)群体,在海南对各DH株系的柱头外露率进行调查,并使用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进行数量性状座位(QTL)分析。共检测到2个控制水稻柱头外露率的QTL(qPES-2,qPES-3),分别位于第2、第3染色体;并发现控制柱头单边外露率的QTL与柱头外露率完全一致,而控制柱头双边外露率的QTL在第2染色体上检测到;其增效基因均来源于ZYQ8。同时定位的控制穗粒数的QTL位于第6染色体和第8染色体上,与柱头外露率之间没有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28.
岷山山系黑熊的种群数量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庆彬  胡锦矗 《生态学杂志》2002,21(4):12-14,F004
黑熊 (Selenarctosthibelanus)广泛分布于我国 ,是珍稀保护动物之一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我国对黑熊的研究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最早见于《东北兽类调查报告》和《中国经济动物志·兽类》及《青海甘肃兽类调查报告》等文献中 ,嗣后见于《中国动物志·兽纲·食肉目》和各省的动物志或兽类志中。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 ,环境不断恶化 ,以及资源破坏日趋严重 ,黑熊资源也日益下降。因此 ,黑熊的研究和保护 ,在国际上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国际熊类学术研讨会和东亚熊类会议的多次召开 ,促进了对黑熊的研究。本文…  相似文献   
29.
根据对西藏阿里地区163个植物群落样地资料进行的多元分析——排序、数量分类与环境解释,给出了该地区植被的基本类型、生态梯度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定量关系。基本分析方法包括3个步骤:1)通过无倾向对应分析(DCA)的两个排序向量揭示了阿里植被的两个主要生态梯度;2)由该梯度的二维散点图及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分别产生非等级制与等级制的植物群落分类系统;3)以多元回归分析将排序值与环境及地理参数相联系而给出各类型的环境指标——定量环境解释。分析表明,阿里植被类型及其分布主要取决于热量与湿度梯度,前者可通过地理参数,后者则通过土壤特征的数学表达式来定量地确定。两梯度包含的类型、种类与生境差异颇大,由低山暖性荒漠直到高山冰缘植被,从隐带性沼泽与盐生草甸到高原地带性荒漠与草原均各得其位,各有其值。表明该数量分析法对于处理高度生态多样性的植物群落生态信息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30.
百合品种间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西丽  周厚高  周焱  宁云芬   《广西植物》2000,20(4):325-328
根据 4 8个形态学性状 ,应用聚类分析将 9个不同来源的百合品种分为 3个类群 :亚洲系、东方系和麝香系。并显示了东方系和麝香系亲缘关系较近 ,符合北美百合协会对百合品种的分类与百合的育种历史、演化关系。文中将 4 8个形态学性状数据集划分为营养器官性状与生殖器官性状两个数据子集。单独采用营养器官性状子集进行聚类分析时 ,出现较大的差异 ,而对生殖器官性状子集的分析结果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