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8篇
  免费   578篇
  国内免费   670篇
  2836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
辽宁省地表温度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威  纪然 《生态学报》2019,39(18):6772-6784
地温是评价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对土壤的成分、结构以及形成和演化都具有很大影响。分析地温自身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与气候间的相互关系,对深入了解地气间相互作用的机理、明确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预测未来地温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辽宁省位于内蒙古高原向渤海湾的过渡地带,地形地势复杂,此外辽宁省又处在季节性冻土区,地温的变化机制更具复杂性。利用辽宁省24个气象站点1960—2016年0cm地温(地表温度)数据和各气象要素(气温、日照时数、风速、降水量)数据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小波周期分析等方法,系统的分析辽宁省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气候要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地表温度年际变化随时间向暖趋势发展,气候倾向率达0.36℃/10a,不同年代际存在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20世纪60—80年代低于多年平均地表温度,9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高于多年平均地表温度,此外冬季地表温度增温幅度最大;突变分析显示在1995年发生突变,经检验其升高趋势显著;经周期分析显示辽宁省年地表温度具有30—46a和19—25a的两种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年地表温度呈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分布特征。相关分析表明,地表温度与气温的相关性最大,并且其大小在整个区域内呈西高东低的分布特点;在与降水的关系中,降水量高的年份地表温度均比较低,夏季受降水和日照时数的影响最显著,地表温度与风速均呈负相关,但夏季相关性较小,考虑夏季地表温度主要是受气温、日照和降水共同的作用,弱化了风速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赵爽  王邵军  杨波  张昆凤  张路路  樊宇翔 《生态学报》2022,42(21):8830-8838
为探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植物-土壤”耦合作用对石漠化土壤呼吸季节动态的影响,采用LI-6400-09土壤呼吸室和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对圆柏(Sabina chinensis)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 2种AM菌种处理下土壤呼吸季节动态进行野外连续定位观测,并探究AM真菌接种处理下石漠化土壤呼吸速率与植物生长、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相较于对照,接种AM真菌对石漠化生境土壤呼吸季节动态产生了显著影响(P<0.01)。AM真菌处理具有较高的土壤呼吸季节变化幅度,即根内根孢囊霉处理土壤呼吸速率(1.55—9.10μmol m-2 s-1)显著高于摩西斗管囊霉(1.62—8.29μmol m-2 s-1)和对照(1.23—4.46μmol m-2 s-1);(2)AM真菌接...  相似文献   
13.
王凯平  冯悦  邱陈澜  王欣言  马嘉  张云路 《生态学报》2022,42(19):7871-7883
城市群已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新空间单元,在促进城镇化建设,实现资源优质配置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但剧烈的社会经济活动必然会对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造成破坏,因此开展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研究,进而探索不同驱动因子对其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已有的研究中缺少对城市群尺度和长时间跨度下的生态系统服务水平演变与驱动因素探究。为此,选取京津及环京津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总结区域生态问题,构建起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体系,并对2000-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计算,分析时空演变特征。然后,通过最小二乘法模型(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筛选出潜在的驱动因子,并导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进行地理加权回归计算。最后,通过对结果分析,探讨自然和社会因子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8年,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在2015年达到最高值的发展特征。2)在空间上,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内总体上呈现燕山山脉及太行山山脉北部区域为生态系统服务的高值区域,坝上区域为低值区的空间分异特征。同时,生态系统服务演变在空间上呈现以燕山和太行山为界,燕山和太行山区域呈现先减弱后提升的趋势,西北区域整体呈现减弱趋势,东南区域从2015年起逐渐降低的空间演化特征。3)在驱动因素方面,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驱动作用从强到弱排列依次是:降雨量 > 土壤含沙 > 人口密度 > 温度 > 基础设施密度。4)其中,人口密度、土壤含沙量、基础设施呈较为明显的负相关驱动特征,降雨量呈较为明显的正相关驱动特征,温度则呈南部负相关,北部正相关,由东南向西北影响增强的趋势。本研究通过评估环京津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分析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分析演变特征,并探索区域自然、社会因子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驱动作用,为环京津城市群未来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规划策略制定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示范区是推动长江经济带旅游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以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变异系数、地理集中度指数等方法研究长江经济带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空间格局,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其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空间分布呈集聚态势,且集中分布于上游和下游地区,同时,上游、下游地区内部的非均衡性更强;(2)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空间分布密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出“东西高、中间低”的哑铃型态势,江苏与浙江的交界处、四川省的中南部为生态旅游示范区的高密度区,而长江经济带中部和南部存在一定的“塌陷”区;(3)长江经济带生态旅游示范区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和政策环境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何权衡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实现“以旅游护生态,以生态促旅游”的发展目标,并促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旅游的一体化发展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Landsat数据,运用辐射方程传输法获取兰州市2005年、2015年和2018年夏季地表温度作为基础数据,分析兰州市热环境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缓解该市城市热岛效应提供指导依据。结果表明:(1)兰州市热岛效应呈现增强趋势,空间分布呈现“树杈状”特征。非主城区地区成为主要热岛效应区域,其中,以永登县与皋兰县为热岛效应最强烈区域。(2)低温区与次低温区分布的土地类型以林地和水域为主;中温区分布的土地类型以耕地和草地为主;高温区与次高温区主要分布在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以及部分耕地与裸草地区域,草地与耕地的植物含水量是影响地表温度的主要因素。(3)各影响因素与LST之间的相关性由大到小分别为:NDVI、建筑密度、路网密度、建筑高度差、建筑平均高度、GDP和人口。  相似文献   
16.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对现在及未来的气候变化、碳平衡都具有重要影响。而对影响森林植被碳库的自然和非自然因素进行研究更是对增强森林的碳汇作用,继而改善生态环境状况意义重大。现有的森林动态模型虽然可以很好的模拟碳储量各影响因子之间的联系,但研究往往集中于小尺度从单一影响因素着手,且由于确定模型输入变量和参数的复杂性,使得这些模型在区域甚至更大尺度上的应用存在着一些困难。因此,运用VAR模型,以陕西省为例,构建森林植被碳储量与病虫害发生面积、木材产量、森林火灾面积、森林抚育面积、人工更新造林面积、降水和温度之间的动态关系,来验证该模型在省级尺度条件下的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各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呈一阶单整序列并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VAR模型也通过了平稳性检验满足运行的前提条件。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可知,森林病虫害、木材产量对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呈现出很明显的负作用,并且贡献度很高,分别为5.61%和4.52%;森林抚育、人工更新造林对碳储量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期;火灾、温度和降水的冲击给碳储量带来的影响均不明显。模型较好的模拟了各影响因素对陕西省碳储量的影响,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该模型可应用于省级尺度条件下的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7.
菌种冷冻干燥保藏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菌种资源保藏是微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基础.冷冻干燥保藏法是菌种保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为进一步提高菌种保藏质量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菌种冷冻干燥保藏方法的原理和优点,同时详细介绍了菌种冷冻干燥保藏方法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霉菌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采用霉菌吸附分离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情况,总结了不同霉菌的吸附能力,讨论了霉菌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影响因素、机理以及固定化技术,最后展望了霉菌吸附重金属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安溪县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关键驱动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省安溪县为研究边界,选取了1999—2019年该县及所属乡镇的耕地、林地、草地、园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7个土地利用类型作为物种变量,与其相关性较大的社会经济指标为环境变量,采用典范对应分析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进行分析,以明确安溪县和所属乡镇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关键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安溪县1999—2019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总体上呈"三减四增"态势,并在全局空间分布格局上呈明显的聚焦状态。全县耕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减少36.82%、22.91%和8.18%,而林地、园地(主要是茶园)、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则分别增加了10.37%、56.39%、206.08%和90.14%。就林地面积而言,近10年来安溪县24个乡镇中有1/3的乡镇林地呈下降趋势。其中,祥华、大坪、虎邱、参内、福田和城厢6个乡镇林地面积减少明显。研究表明:在县域水平上,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除了受地理因素的制约外,主要受社会经济指标和宏观政策的驱动因素调控。排位最大的前3个因素分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区生产总值和茶叶产量。在镇域水平上,不同乡镇由于地理条件,特别是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王晓伟  韩佳玲  张爱勤 《生态学报》2022,42(12):4872-4881
种子的选择性败育在被子植物中普遍存在,开展结籽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种子的形成机制及多样化的生殖对策。以刺叶锦鸡儿Caragana acanthophylla为材料,通过传粉过程、胚珠发育动态和资源分配状况的研究,以探讨种子的选择性败育格局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刺叶锦鸡儿具高度自交不亲和性,为泛化的传粉系统,蜂类是主要的传粉者。自然状态的结实率为(86.00±4.96)%,不存在传粉限制,但受精具明显的时间效应。(2)刺叶锦鸡儿单花期4—5d,每朵花有(14.00±0.14)粒胚珠。胚珠的发育从荚果顶部开始,其中,开花后第3天荚果顶部胚珠开始膨大;第11天绝大多数胚珠出现了膨大,此时,在荚果基部的胚珠开始败育,随后荚果顶端受精后的胚珠也出现败育,最终仅荚果中部形成2—3粒种子。其结籽格局为成熟荚果中部胚珠,而败育荚果顶部和基部胚珠的选择性败育类型。(3)受微地形影响,居群内开花植株具斑块分布,对较少开花植株通过添加水肥进行资源调控后,结籽率显著提高,说明在种子形成过程中存在资源限制。综上所述,受精顺序和资源限制两个互逆的资源梯度决定了刺叶锦鸡儿的结籽格局。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