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5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75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428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52.
正常成年猫多导程视觉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平面均匀闪光和棋盘格图形翻转刺激,研究了17只正常猫的多导程视觉诱发电位(VEPs),主要结果为:1.图形刺激引起的P-VEP波形为两个正相成份(P1和P2)夹着一个负相成份(N1)组成“W”型的波复合;而平面均匀闪光引起的F-VEP则为两个负相成分(N1和N1)成分夹着一个正相成分(P1)构成“M”型的波复合。这两种VEP均表现出明显的双眼总和现象,而且P-VEP的总和率大于F-VEP的。2.  相似文献   
53.
大、小鼠寄生虫检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小鼠在所有实验动物中的地位及用量均占首位。作者于1987年进行了大、小鼠寄生虫检测方法探讨,现报道于下。1检测方法抽查的大小鼠分笼过夜(每笼1鼠),翌日逐个收粪,每鼠同时采用下述四种方法检测,比较各种方法的寄生虫检出率。1.1直接涂片检查法取一张清洁的载玻片,滴一滴生理盐水及一滴0.5—1%的碘液,两滴液体相距约0.8—1.0cm。用竹签挑取少量粪便,先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再用此竹签在碘液中涂抹。取一清洁薄盖片盖在此2滴粪便混悬液上,生理盐水与碘液扩散后在盖片中间形成一条分界线。在低倍镜下先检查生理盐水的一半,观察有无滋养体、…  相似文献   
54.
本文研究用70%乙醇溶液提取粤糖63/237蔗梢的氨基酸,用于雌性豚鼠皮层灼伤治疗的效果和其治疗过程豚鼠体重的增减数值。试验方案设计为同一环境的平行试验和观察疗效。豚鼠局部剪毛使皮肤外露面积30cm~2,灼伤后平均每日施涂氨基酸液2—3次。其结果是豚鼠皮表面在60℃和80℃水温灼伤6秒钟的伤口,在第10天全愈,在100℃沸水深度灼伤的伤口,则在第26天愈合;而100℃沸水深度灼伤的空白,对照(施涂水),则在第7天死亡。同时,结合红外光照射辅助治疗,能促使豚鼠灼伤伤口的新皮膜长成和愈合。  相似文献   
55.
林荣坤 《生物学杂志》1991,(3):28-29,20
演示实验是解决课堂教学中重点或难点的非常有效的直观手段之一,是教师为配合讲授新教材而设计的。它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的实验操作是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的行为规范。故教师应充分利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学生对演示实验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和分析。(一)激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心理学表明,无意注意是一种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经过意志来实现的注意。为  相似文献   
56.
对致病性暗色霉中的着色霉(Fonsecaea Negroni)外瓶霉(Exophiala Charmichael)瓶霉(Phialophoro Medlar)中的五种真菌浆膜超微结构进行了冰冻蚀刻研究,发现裴氏着色霉(Fonsecaea pedrosoi)和紧密着色霉(F.compacta)的内折长而宽,较深,略有弯曲,数量少,多呈平行或垂直排列。皮炎外瓶霉(Exophiala dermatitidis)的内折数量多,密集而分布均匀,呈圆点状或圆棒状。棘状外瓶霉(Exophiala spinifera)的内折少而表浅,多为圆形。疣状瓶霉(Phialophora verrucosa)的内折数量,排列,形状无一定规律。据上述特征,着色霉可以与外瓶霉,疣状瓶霉区别开来,皮炎外瓶霉也可与棘状外瓶霉区分。浆膜超微结构的性状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57.
医院条件下SPF级裸鼠繁育与实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8.
祖述冲 《植物研究》2020,40(2):308-313
应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对干式酶法松籽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干式酶法提取松籽油最佳制备工艺为:0.2%淀粉酶、料液比为6:1、酶解温度为55℃、酶解时间为8 h,所得最大出油率为90.2%,残油率为6.2%。经检测最佳制备条件提取的松籽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90.09%,其中油酸含量为26.84%,介酸含量为2.41%、亚油酸含量为46.25%、皮诺敛酸为14.59%;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为6.5%、硬脂酸为3.41%。松籽油酸价为2.61 mg·g-1、过氧化值为1.56 mmol·kg-1、丙二醛含量为0.41 mg·kg-1。所有检测结果均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行业标准LS/T 3242-2014》松籽油中质量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9.
为了提高实验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检测能力及对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WB)实验结果的判断能力,对送检至北京市东城区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的268份HIV抗体待确定样本进行确证实验及结果分析。按照试剂说明书和实验室标准作业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操作对送检的全部样本进行WB确证实验;了解HIV筛查实验结果与确证实验结果的相关性,并分析不同送检机构、送检人群样本的检测结果差异以及不同试剂、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差异。结果显示在筛查出抗体待确定的268份样本中,确证阳性170份,阳性率63.43%;确证阴性51份,阴性率19.03%;不确定结果47份,占筛查有反应的17.54%。确证阳性病例来自监管场所、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VCT)和医疗机构,不同送检单位及不同人群的阳性样本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WB确证阳性样本带型以全条带和次全条带为主,且所有确证阳性标本均来自双试剂阳性样本。不同检测方法阳性样本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化学发光法的样本阳性率占46.27%,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占88.29%,胶体硒法占43.48%。本研究结果提示,对潜在HIV感染者,应扩大检测面,加强医疗机构检测,并提供一种以上方法的多次检测,以减少漏检的风险。  相似文献   
60.
为分析沙门氏菌分离株致病基因与致病性之间的关系,采集经分离鉴定的55株鸡源沙门氏菌,应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通过小鼠致病试验检测致病性。结果显示,所检测的质粒毒力基因spvR、spvA、spvB、spvC、spvD,检出率均在60%以上;所检测的毒力岛毒力基因invH、sipA、sipB、sopA、sopD、avrA、hilA、iacP、prgK、ssaB、ssaQ、sifA、sseL、ssrA、ttrB、mgtC、misL、rmbA、rhuM、sugR、orf319、siiD、siiE、spi4H、sopB和pipC中,ttrB检出率最高,为92.73%,sifA检出率最低,为5.45%。55株分离株对小鼠均具有致病性,致死率为20%~100%;随机测定其中10株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4×10~7~3.18×10~8CFU/mL,毒力基因检出数量越多的分离株,其LD_(50)值越小,毒力越强。本研究结果揭示,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分离株普遍携带毒力基因,其毒力基因与致病性之间呈现正相关,为深入研究沙门氏菌的致病机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