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大肠杆菌K12 DY330菌株的染色体上整合有一种新型的同源重组系统——缺陷型λ原噬菌体同源重组系统。以DY330为出发菌,通过同源重组构建大肠杆菌thyA-株DY330TI,其基因组特点是:thyA基因除保留N端的1~49氨基酸残基相对应的必需核苷酸序列外,将其余部分全部缺失;此外,还敲除了DY330TI中与缺陷型λ原噬菌体同源重组功能相关的基因,从而尽可能避免了通过同源重组产生回复突变的可能性。通过大肠杆菌thyA基因对该突变株的转化实验,检测转化子的回复突变率,进一步证实该突变株的突变性状稳定,为构建以thyA为选择标志的大肠杆菌染色体质粒平衡致死系统提供了合适的缺陷型宿主菌。  相似文献   
142.
分别在小菜蛾体内的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早期幼虫和中期幼虫时,饲喂小菜蛾2龄幼虫亚致死剂量(=LC10)的阿维菌素和氟虫睛,研究上述杀虫剂处理对寄主体内菜蛾绒茧蜂结茧率和羽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早期幼虫和中期幼虫时,饲喂小菜蛾LC10剂量阿维菌素处理的菜叶后,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分别下降26.6%,22.8%和5.8%,饲喂小菜蛾LC10剂量氟虫睛处理的菜叶后,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分别下降76.9%,42.5%和18.5%。上述阿维菌素处理对菜蛾绒茧蜂成虫羽化率影响不显著,但上述氟虫睛处理可显著抑制菜蛾绒茧蜂成虫羽化率,在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早期幼虫和中期幼虫时,饲喂小菜蛾LC10 剂量氟虫睛处理的菜叶可导致菜蛾绒茧蜂成虫羽化率分别下降53.1%,36.1%和47.8%。结果显示,即便是对寄主小菜蛾幼虫很低的剂量(LC10剂量)也会显著危害小菜蛾幼虫体内的菜蛾绒茧蜂的生长发育。此外,饲喂小菜蛾幼虫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菜蛾绒茧蜂生长发育的影响与杀虫剂种类及蛾绒茧蜂发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43.
苯、苯酚、硝基苯通过工业废水排入到水域当中,是水体常见的污染物,造成水质、植被,以及水生生物一定程度的影响与危害.  相似文献   
144.
昆虫组织蛋白酶属于多功能酶系,在昆虫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昆虫组织蛋白酶对化学农药的响应却鲜有报道。吡虫啉和毒死蜱是目前防治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常用的化学药剂。本研究旨在探究吡虫啉和毒死蜱亚致死浓度处理对柑橘木虱成虫组织蛋白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基于柑橘木虱的转录组数据库,同时结合NCBI数据库,通过Blast比对鉴定得到8个柑橘木虱组织蛋白酶基因,序列分析得出其均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且含有保守的组氨酸活性位点。研究采用浸叶法处理得到经吡虫啉和毒死蜱处理24 h对柑橘木虱成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97.88 mg/L和47.94 mg/L。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这两种药剂亚致死浓度(LC20和LC50)胁迫下柑橘木虱成虫组织蛋白酶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吡虫啉胁迫显著下调柑橘木虱DcCath-B,DcCath-F,DcCath-L和DcCath-L1基因表达量;毒死蜱LC20浓度胁迫显著下调柑橘木虱DcCath-B,DcCath-L和DcCath-W基因表达量,LC50浓度胁迫下仅DcCath-B表达量显著下调,其他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吡虫啉和毒死蜱亚致死浓度胁迫下,柑橘木虱成虫下调表达体内部分组织蛋白酶基因以响应此逆境。本研究为探索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和毒死蜱对柑橘木虱的毒理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杀虫剂对天敌的非致死效应是杀虫剂安全性评估的重要内容。【方法】本研究以吡虫啉亚致死浓度处理的大豆蚜Aphis glycines饲喂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测定了异色瓢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蛹重和捕食功能反应。【结果】异色瓢虫G0代不论从哪个龄期开始饲喂毒蚜,LC25(W)处理各龄期其发育均显著延长,且未成熟期(1龄至成虫)显著延长,蛹重和存活率显著降低;异色瓢虫G0代从1龄、3龄和4龄开始饲喂毒蚜,显著延长G1代的3龄龄期,显著缩短G1代的4龄龄期;G0代从4龄开始饲喂毒蚜,显著延长G1代1-3龄的发育历期;G0代不论从哪个龄期开始饲喂毒蚜,G1代蛹重都显著降低,G1代幼虫存活率无显著的变化;异色瓢虫对LC25处理的2龄、3龄和4龄幼虫的最大捕食量显著降低,其余组无显著变化。【结论】吡虫啉亚致死浓度对异色瓢虫G0代和G1代的生长发育均产生影响,且影响异色瓢虫的捕食能力,从而影响异色瓢虫种群的控害功能,这种杀虫剂对非靶标天敌昆虫的非致死效应需要在杀虫剂的安全性评估中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46.
【目的】为明确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对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连续3个世代种群的生存和繁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吡虫啉对麦二叉蚜的LC_(50),经吡虫啉亚致死剂量LC_(40)处理麦二叉蚜后,测定并分析其连续3个世代实验种群生存和繁殖的变化。【结果】同一世代中,吡虫啉LC_(40)剂量处理麦二叉蚜后,可导致F_0世代麦二叉蚜种群的平均寿命、产蚜总数和繁殖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种群(P<0.05),但F_1和F_2世代LC_(40)组试虫的存活率和繁殖相关参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世代间LC_(40)组试虫的产蚜总数随世代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多(F=6.38,P=0.002),存活率、平均寿命、繁殖期随世代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结论】吡虫啉的LC_(40)剂量可显著抑制F_0世代麦二叉蚜个体的存活率和繁殖力,但随着世代数增加,吡虫啉LC_(40)组麦二叉蚜的生存和繁殖力逐渐恢复,F_1和F_2世代与对照组种群的生存和繁殖参数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7.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动物道路致死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旅游道路交通导致的两栖类致死效应,于2007~2014年在环绕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环长白山旅游公路(环区公路)、头道环区公路以及白山公路分别选取1条样线,采用直接计数法统计了交通致死的两栖类种类、数量,以及致死个体处于交通路段的位置,共统计257次,累计调查样带总长2 441 km。道路致死两栖类种类有5种,累计致死个体数为7 910只,平均致死率为3.34只/km。最容易致死的两栖类动物是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东方铃蟾(Bombina orientalis)、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这3种动物占到致死总数的96.36%;经Moses Test检验,白山公路的致死率、头道公路的致死率及环区公路致死率均与对照土路致死率差异显著(白山公路:n=67,P=0.000;头道公路:n=76,P=0.000;环区公路:n=164,P=0.000)。白山公路与头道公路两栖类致死率差异显著(n=93,P=0.010),白山公路与环区公路的两栖类道路致死率差异显著(n=181,P=0.000);头道公路与环区公路的两栖类道路致死率差异显著(n=190,P=0.000)。两栖类道路致死高峰期在8月份,其次较集中出现在4~6月的繁殖期。从公路年度致死变化来看,2007~2014年期间除了中国林蛙和中华蟾蜍致死率呈小幅波动外,其他种类致死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只有日本树蟾(Hyla japonica)年度致死率差异显著(Kruskal Wallis Test:χ2=18.031,df=7,P=0.012);不同月份中华蟾蜍(Pearson:R=0.939,n=7,P=0.002)、中国林蛙(Pearson:R=0.912,n=7,P=0.004)、日本树蟾(Pearson:R=0.904,n=7,P=0.005)致死率与交通量显著相关。本研究认为,两栖类的道路致死率与两栖类种群大小、种群密度、生活史及交通量等都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8.
基于最小费用模型的景观连接度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为物种扩散的重要影响因子,景观连接度反映了景观促进或阻碍生物体在资源斑块间运动的程度,它也是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生物保护领域的主要指标.最小费用模型起源于图论,其结合了景观中的详细地理信息和生物体的行为特征,通过费用距离分析可直观形象地描绘出物种在异质景观中的连接度,且可在GIS程序包中实现简便运算和适度的数据需求量,使其在大尺度景观连接度评价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当前的景观连接度研究,详细阐述了最小费用模型评价景观连接度的意义、原理及运算过程,并探讨了该模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9.
细菌适应突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敖全 《微生物学报》1999,39(3):282-285
分类号Q93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00016209(1999)030282851988年,JohnCairns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题为“TheOriginofMutations”[1]论文,宣称细菌在某种非致死的选择条件下有选择有利突变…  相似文献   
150.
辽西半干旱区小麦、玉米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40,自引:7,他引:33  
采用312-D最优饱和设计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8年连续试验,对辽西半干旱区影响农业生产的水、肥因素的耦合作用进行了田间试验.讨论分析了N、P、水及其耦合作用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施N、施P、灌水和覆盖秸秆的合理匹配能够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否则,不仅增加成本,而且由于加重作物的水分或养分胁迫,造成减产.根据试验结果进行了生产要素的产量效益分析,提出了该地区小麦、玉米生产的水肥最佳经济配比:小麦为生育期供水120.2mm,N58.5kg·hm-2,P2O5123.0kg·hm-2;玉米为生育期灌水173.3mm,N256.5kg·hm-2,P2O585.5kg·hm-2,覆秸秆8509.5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