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比较了我国南宁、越南河内、河静、顺化、胡志明市、九龙江6个褐飞虱地理种群的差异.结果表明:南宁、河内、河静、顺化的褐飞虱种群能致害含Bph1和bph2抗虫基因的水稻品种,而越南胡志明市、九龙江褐飞虱种群的致害能力更强,对含Bph1、bph2、Bph3、bph4抗虫基因的水稻品种均表现为致害或强致害;南宁、河内、河静、顺化褐飞虱若虫在水稻品种TN1、Mudgo、ASD7上的存活率均在52%以上,在Rathu Heenati、Babawee、Ptb33上的存活率均低于44%;胡志明市、九龙江褐飞虱若虫除了在Rathu Heenati上的存活率低于50%外,在其他品种上的存活率都在50%以上.南宁、河内、顺化褐飞虱若虫在TN1、Mudgo、ASD7上的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在Rathu Heenati、Babawee、Ptb33上的发育历期;河静褐飞虱若虫在TN1、Mudgo、ASD7上的发育历期与在Rathu Heenati、Ptb33上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胡志明市褐飞虱若虫在TN1、ASD7上的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在Rathu Heenati、Babawee、Ptb33上的发育历期;九龙江褐飞虱若虫在TN1、Mudgo、ASD7、Rathu Heenati、Babawee、Ptb33上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选择性试验表明,接虫192 h后,南宁、河内褐飞虱若虫在Rathu Heenati、Babawee、Ptb33上的虫口密度显著低于在TN1、Mudgo和ASD7上的虫口密度;河静褐飞虱若虫在Babawee上的虫口密度显著低于在TN1、Mudgo上的虫口密度;顺化、胡志明市褐飞虱若虫在Babawee上的虫口密度显著低于在TN1、Mudgo、ASD7、Rathu Heenati上的虫口密度;九龙江褐飞虱若虫在Babawee、Ptb33上的虫口密度显著低于在TN1、ASD7上的虫口密度.本研究发现,我国南宁褐飞虱田间种群与越南河内、顺化、河静(属于越南中部及北部地区)的褐飞虱田间种群致害性相似,从而为“越南中北部是褐飞虱迁入我国的虫源地”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2.
研究了西芹种子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菌落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浸提液处理后病菌致病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连续5代浸提液作用下,50 mg·mL-1的西芹种子乙醇、丙酮浸提液处理与其对照相比,显著抑制了黄瓜枯萎病菌菌落的生长;50 mg·mL-1的西芹种子蒸馏水浸提液处理在1~3代培养过程中,显著抑制了黄瓜枯萎病菌菌落的生长,而在4~5代培养过程中,与其对照相比,抑制菌落生长的差异不显著;用各代经西芹不同浸提液处理的黄瓜枯萎病菌接种到黄瓜上进行致病力测定,并于1周开始发病后调查病情,西芹种子丙酮、乙醇和蒸馏水浸提液处理的病情指数分别由第1代的26.7%、20.8%和22.5%降为第5代的17.5%、3.3%和18.3%;3种浸提液与其对照相比,其病情指数也表现降低,其中,乙醇浸提液处理与其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接种至第5代时,乙醇浸提液处理的病情指数为3.3%,病菌毒力的致弱作用最强.综上所述,西芹种子浸提液不但抑制黄瓜枯萎病菌菌落的生长,而且还能弱化病菌的毒力.实验通过浸提液的连续处理获得了黄瓜枯萎病菌的弱毒菌株.  相似文献   
23.
【目的】为比较反式和顺式肉桂醛对肉源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和致腐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平板计数测定两种肉桂醛对隆德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晶紫法、珠涡流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福林法等检测亚抑菌浓度肉桂醛处理下隆德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运动性和胞外酶活性变化。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肉桂醛对隆德假单胞菌粘附lapA、鞭毛fliC、蛋白酶aprX和脂肪酶lip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反式和顺式肉桂醛对隆德假单胞菌的MIC分别为200μg/mL和225μg/mL,1/8 MIC、1/4MIC、1/2MIC亚抑菌浓度肉桂醛显著降低隆德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结晶紫和粘附性,其中1/2MIC反式和顺式肉桂醛处理下被膜分别减少60.27%和52.05%,菌体粘附降低56.35%和61.10%。亚抑菌浓度肉桂醛显著减少被膜厚度,反式肉桂醛还能显著杀灭被膜菌。且肉桂醛能显著抑制菌体的泳动性,反式肉桂醛对生物被膜和泳动性的抑制效果更强。肉桂醛还能抑制隆德假单胞菌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其中1/2MIC反式和顺式肉桂醛处理下菌体蛋白酶分别减少61.90%和76.19%,脂肪酶降低40.17%和47.01%。且发现肉桂醛显著降低lapA、fliC、aprX和lip表达量,其中1/2MIC反式和顺式肉桂醛分别降低4个基因表达量至对照组的0.05–0.16和0.02–0.12倍。【结论】两种亚抑菌浓度肉桂醛异构体显著抑制隆德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和致腐性,其中反式肉桂醛对生物被膜抑制较强,而顺式肉桂醛更有效地降低致腐酶活性,其与肉桂醛下调相应基因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4.
虫瘿与其生物群落及寄主植物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虫瘿是自然界极其常见的生物现象,是植物与昆虫互作的奇特产物。本文对虫瘿生物群落多样性、虫瘿与其生物群落的关系以及虫瘿与寄主植物的关系进行概述,探讨了致瘿昆虫在虫瘿形成中的作用、植物化学对致瘿昆虫产卵交配行为的影响以及植物激素在虫瘿形成中的作用,最后对虫瘿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为虫瘿的致瘿生物学及其瘿内生物相互关系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苦参提取物对口腔主要致龋细菌及其生物膜生长、黏附、产酸和产糖的影响,探寻其防龋作用机制。方法将苦参提取物按照二倍梯度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0.5 g/L氯己定为阳性对照,不含药液组为阴性对照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菌黏附能力;通过生物膜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生物膜抑制浓度和生物膜清除浓度;通过ΔpH法和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细菌的产酸和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情况。结果苦参提取物对口腔主要致龋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4 g/L;在4 g/L时,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内氏放线菌黏附抑制率分别为(77.6%±1.2%)、(66.7%±1.8%)、(60.68%±2.9%)、(79.8%±1.2%)和(85.1%±1.3%)。2 g/L时能够显著抑制浮游菌产酸及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能力。4 g/L时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内氏放线菌和嗜酸乳杆菌生物膜形成抑制率分别为(87.5%±1.3%)、(85.4%±0.5%)、(89.0%±0.3%)、(77.2%±0.7%)、(87.4%±1.1%)和(80.4%±1.3%);并对以上细菌生物膜的最低清除浓度分别为16、16、16、16、8和8 g/L。苦参提取物在50%的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下对单菌生物膜的产酸和合成水不溶性细胞外多糖的抑制率分别为67.5%~94.1%和42.3%~60.0%。结论苦参提取物能够抑制口腔主要致龋细菌浮游和生物膜状态下的生长、黏附、产酸和产糖,其有望成为一种龋齿预防制剂。  相似文献   
26.
27.
儿童超重肥胖率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上升,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与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致肥胖环境是预防与控制儿童肥胖的可改变因素,包括食物环境和身体活动环境。作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家庭和学校所提供的食物/运动设施、教育和咨询服务、制定的食物/运动规则、行为示范作用、食物/运动相关的经济因素等,均与儿童的食物选择以及身体活动水平有关,并进一步影响儿童肥胖风险。既往关于家庭/学校环境与儿童肥胖的关系结论尚不一致,有必要进行现有证据分析和评价,为相关指南及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并在下一步的研究中补充高质量的纵向研究设计,补充中国人群(尤其儿童)数据,并综合考虑不同层次致肥胖环境与个体因素交互作用对行为和体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中国尖音库蚊复合组支序系统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应用支序系统学原理和方法,采用形态和生态性状,对尖音库蚊复合组的4个成员进行了支序系统学研究,提出在尖音库蚊复合组中,尖音库蚊是原始的类群,骚扰库蚊为较进化的类群,而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是最为进化的类群。  相似文献   
29.
孙紫青  乔传令 《昆虫知识》1998,35(6):373-375,372
世界范围内普遍分布的库蚊是丝虫病的主要媒介,其存在极大地危害着人畜的健康。随着杀虫剂的广泛使用,该蚊抗性正日益增强;其中,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升高是其对有机磷杀虫药剂(OP)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在尖音库蚊@lexP巾lensfirm。。中,非特异性酯酶B活快升高是由于酯酶结构基因大量扩增,相应地大量表达酯酶而造成的(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后振华先生1993年[’l就已作过综述)。本文仅介绍尖音库蚊抗性相关酯酶基因扩增研究方面的一些新进展。!与抗性相关的酯配基因应直到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们才发现尖音库蚊的酯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30.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取食为害对水稻营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对塑料钵栽培的水稻进行罩宠试验,研究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不同若虫密度下取食为害对水稻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飞虱的成虫干重、水稻叶面积和其地上部干重因若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叶片干重占地上部干重的比例和稻株分配给叶片干物质量随为害程度的加重而增大;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总干重(X)与稻株地上部损失量(Y)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线性关系.两种飞虱干重每增加1mg,水稻地上部干重则分别损失26.01mg和21.90mg.讨论了稻飞虱取食为害对水稻致害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