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80篇
  11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固态法生产益生素中二级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正交试验 ,对固体法生产益生素中菌株NYS 2的二级液体菌种的培养基配方进行筛选 ,确定了一组最佳组合 :蛋白胨 1.0 % ,葡萄糖 1.0 % ,酵母膏 0 .5 % ,牛肉膏 1.0 % ,KH2 PO40 .0 6 % ,NaCl 0 .3% ,pH 7.2~7.4。  相似文献   
32.
水稻基腐病细菌毒素的遗传特性和产毒相关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水稻基腐病(Erwinia chrysanthemi pv.zeae)是水稻上重要的细菌病害之一,本论文对该病菌的毒素遗传特性和产毒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行了研究.[方法]通过化学诱变方法,筛选基腐细菌去质粒的突变体Ech7-mu1;应用RAPD技术,筛选产毒素相关的分子标记.[结果]毒素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野生菌Ech7和去质粒菌株Ech7-mu1都能产生毒素.从26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引物K10,该引物能从不产生毒素的突变株Ech7-4中扩增出大小为2139bp的DNA特异片段,但不能扩增野生菌Ech7,将该片段克隆,测序分析,设计特异引物,在突变体Ech7-4中获得了与毒素产生相关的SCAR分子标记(标记符合率为100%).该基因片段有5个ORFs,其中2个ORFs分别编码NADH-黄素还原酶和N-乙酰转移酶,另外2个不完整的ORFs编码的蛋白分别与Pseudomonas aerginosa(ZP00136947)和Yersinia Pestis(ZP01177873)的抗菌素代谢转运蛋白通透酶(DMT)具有66%和46%的同源率.[结论]水稻基腐细菌毒素的生物合成是由染色体基因编码,与质粒无关.不产生毒素的突变菌株基因突变的位点位于SCAR标记DNA的3'末端.  相似文献   
33.
七种我国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是一类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生物防治资源,由于这类菌的分类鉴定工作起步晚,存在分类混乱和不系统的现象,在本土资源十分丰富的我国尤为突出.本文对本实验室分离的7个共生菌菌株进行了分类描述,建立了以生理形态,生化特征为分类基础,结合16 SrDNA序列分析的有效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34.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田菁根瘤菌多样性与系统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这一特殊地理环境下田菁根瘤菌的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地位. [方法]采用了数值分类、16S rDNA PCR-RFLP、16S rDNA和GSⅡ序列分析方法.[结果]数值分类结果表明:在93%的水平上,待测菌株分布于6个群,其中4个群分别与R.tropici、 R.etli、 S.saheli、A.rubi的参比菌株聚在一起,两个群没有参比菌株与之聚群.16S rDNA PCR-RFLP结果与数值分类基本一致,只有两个独立群有所差异.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两独立群中心菌株SCAU176 和SCAU144与R.huautlense聚在一起,与该种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8.9%.GSⅡ序列分析中SCAU176 和SCAU144单独聚在一起,与最近的参比菌株R.tropici的同源性系数在90%以下.[结论]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田菁根瘤菌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样性,在系统发育地位上分布于Sinorhizobium、Agrobacterium和Rhizobium三个属.  相似文献   
35.
毛竹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了解天然毛竹林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信息,[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对浙江天目山和重庆缙云山天然毛竹林根际细菌和放线菌进行了分离,并对其16S rDNA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分别从天目山和缙云山天然毛竹林根际分离得到51株和31株菌落形态差异的细菌和放线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天目山和缙云山毛竹根际细菌主要包括厚壁菌门(Firmicutes,分别为40%和58%)、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分别为36.7%和10.52%)、变形菌门-亚群(Alphaproteobacteria,分别为10%和5.26%)和变形菌门 --亚群(Gammaproteobacteria,分别为10%和26.32%),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为共同的优势菌属(分别为34.38%和42.11%).分离的菌株中,B188、B171和B152等6株与GenBank中已报道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从90%到96%不等,可能代表着新属或种.[结论]这表明,天然毛竹林根际具有较为丰富的可培养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并存在一些潜在的新的微生物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36.
一株竹黄无性型菌株液态发酵产竹红菌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野生竹黄子座中分离获得能产生竹红菌素的无性型菌株ZH-5-1,经液态发酵培养及摇瓶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葡萄糖30g/L,蛋白胨5g/L,NaNO3 10g/L,KCl 1.5g/L,MgSO4 1.5g/L,KH2PO4 2g/L,pH 值6.0,装液量100/250 mL(V/V),接种量10%(V/V),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30 r/min,培养周期96h.  相似文献   
37.
以米根霉菌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GenBank上已公布的米根霉L-乳酸脱氢酶基因(ldhL)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得到963 bp的DNA片段,经序列分析后将其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构建成重组质粒pET30a-ldhL.将pET30a-ldhL转化到BL21感受态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分析,可见约43 kD的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目的蛋白条带,结果表明ldhL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经酶活分析产物的酶活力为98 U/mL,证明了表达产物具有预期的酶活性,这为进一步研究利用乳清为发酵原料高产L-乳酸的米根霉基因工程菌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研究企业常用消毒剂对于洁净室环境监测分离的菌株样本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鉴定收集到的环境菌株。对3种消毒剂(碘伏、无水乙醇和苯扎溴铵)进行梯度稀释,利用打孔法研究3种消毒剂在不同含量下对环境菌株的抑制作用。结果 共检出革兰阳性菌8种、革兰阴性菌2种、酵母菌1种、芽孢杆菌2种;苯扎溴铵对革兰阳性菌的抑菌能力都较强,随着含量的降低,抑菌作用逐渐减弱;碘伏对革兰阴性菌及酵母菌的抑制作用都非常强,随着含量降低,抑菌作用逐渐降低。3种消毒剂对2种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均有限。结论 用1.00%苯扎溴铵和0.50%的碘伏抑菌作用都非常强。另外,应配合使用杀孢子剂,避免芽孢杆菌孢子在空气中传播。  相似文献   
39.
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鉴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寻找合适的产脂肪酶野生菌,以期能高效的催化合成生物柴油。通过添加橄榄油作为惟一碳源进行富集培养,然后以透明圈平板筛选法从油污土壤样品中成功地筛选到了一株酶活力值为10.12U/ml产脂肪酶菌株。通过对该菌株表型、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及16S rRNA部分序列的系统进化发育分析鉴定该菌为芽胞杆菌属,定名为BacilluspumilusB2。  相似文献   
40.
从江苏省常州市某垃圾渗滤液处理厂的纯氧曝气池中提取活性污泥,筛选获得1株高效好氧反硝化菌CZ1。根据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性进行初步鉴定,并结合该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判定该菌株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研究了菌株的好氧反硝化特性,结果表明,以硝酸钾为唯一氮源,CZ1在24h内对硝酸盐氮的去除率达到97.69%。同时考察了碳源种类、C/N、温度、初始pH以及溶解氧对该菌株好氧反硝化能力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获得其最佳好氧反硝化条件:温度35℃,丁二酸钠为唯一碳源,C/N为6,初始pH值为7.0~7.5,转速为160 r/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