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35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李学璐  李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10):958-959,961
通过人类错配修复基因( hMLHl)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分析,探讨癌症发病的机制.错配修复基因hMLH1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是hMLH1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而hMLH1的表达失活则可导致MSI的产生,促进癌症的发生.根据一系列研究得出结论,在肿瘤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和微卫星不稳定(MSI)有显著相关性,并在癌症早期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临床检测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及微卫星不稳定可能成为癌症鉴别诊断、评价预后、指导化疗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92.
柠檬酸、草酸和乙酸对污泥中镉、铅、铜和锌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柠檬酸、草酸和乙酸对污泥中Cd、Pb、Cu和Zn等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变化和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和酸浓度的增加,污泥中重金属(Cu除外)的去除率也相应增加.污泥加入柠檬酸溶液反应7 h即可去除污泥中52.0%的Pb和74.2%的Zn, 24 h后可去除76.0%的Pb和92.5%的Zn,草酸和乙酸对重金属的去除率较低.柠檬酸去除的Pb和Zn主要以稳定态存在,并导致污泥中不稳定态重金属的比例上升,其中可交换态重金属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虽然有机酸对Cd和Cu的去除率较低,但反应后可交换态Cd和Cu的浓度仍有小幅增加.  相似文献   
93.
目的比较大鼠肾大部切除与肾结扎两种方法制备的5/6肾切除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的异同。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行左肾2/3切除加右肾切除,B组行结扎左肾动脉2/3分支加右肾切除,C组为假手术组。分别于第二次手术后5周、9周及13周测血压,处死大鼠,留取24h尿及肾组织。检测尿蛋白,肾组织切片染色。用半定量法评价肾小球硬化指数。结果第5周时,B组大鼠的收缩压显著升高,而A组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第9周和13周A组和B组与C组大鼠相比,收缩压均显著升高。肾部分切除术后,尿蛋白随时间进行性增加。B组与A组相比,尿蛋白增加更为显著。A组和B组在各观察点均有不同程度肾小球硬化,B组较A组肾小球硬化程度重。结论肾大部切除和肾结扎两种方法制备的大鼠5/6肾切除模型表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4.
采用菌丝体原位包埋方法和高压脉冲电泳技术从不吸水链霉菌梧州新亚种(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wuzhouensis neosubsp. 11371)中分离得到两条质粒DNA带.通过双向电泳证明,2个质粒均为线性分子,按照分子量大小依次命名为pSAL1、pSAL2.并对不吸水链霉菌梧州新亚种的限制-修饰系统进行初步探讨:将来自变铅青链霉菌TK54的高拷贝质粒pIJ702转化不吸水链霉菌梧州新亚种原生质体,未能得到转化子,改用pIJ702转化不吸水链霉菌梧州新亚种U-3原生质体,得到了转化子.  相似文献   
95.
环氧化酶-2和CD44v6蛋白在宫颈鳞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CD44v6蛋白在官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浸润宫颈鳞癌(I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ICC、25例CIN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NCE)中COX-2和CD44v6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ICC、CIN和NCE中,COX-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2%(37/45)、40%(10/25)和0%(0/10),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8.9%(40/45)、44%(11/25)和20%(2/10),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2和CD44v6蛋白表达与ICC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COX-2和CD44v6可能参与了调控ICC的发生、发展过程,其高表达预示ICC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6.
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As)不稳定斑块也称易损斑块.不稳定斑块表面溃疡形成、破裂及继发血栓形成,是引起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闹饕±砘?药物治疗对防治不稳定斑块破裂的发生,降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治疗不稳定斑块的药物主要有他汀、抗氧化荆等,其主要药理学机制是抗炎、抗氧化、调节细胞因子、抑制MMPs活性等作用.本文对不稳定斑块有治疗作用的药物研究与应用进展做一综述,为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线索.  相似文献   
97.
吴志邦  龚林 《四川动物》2005,24(1):97-97
利用肠系膜铺片制作间皮,传统的方法取材于大白鼠或蛙的肠系膜,用硝酸银染色后显示出细胞界线,但由于肠系膜为双层结构,细胞界线出现重影,影响观察。曾有人改用蟾蜍腹膜壁层制作间皮铺片,均由于间皮不典型,并有大量色素细胞沉着,其结果不理想。我们对犬、猫、兔几种动物的肠系膜制作间皮进行比较,发现兔的肠系膜结构为单层,染色出现的细胞界线清晰,无色素沉着的影响,为较理想的制作间皮的组织材料  相似文献   
98.
孙莉  任晓红  肖润平  张保珍  白春波 《蛇志》2005,17(4):271-271
不稳定心绞痛(UA)病理基础为不稳定粥样斑块,可随时进展为心肌梗死,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本文对比两种低分子肝素(LMWH)对UA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
阎卫民 《蛇志》2005,17(2):116-117
低血糖症在临床上常见,尤以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为多,其中老年人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且易造成误诊。我院1994年5月-2004年5月共收治低血糖症43例,其中年龄≥60岁者17例,占39.5%。本文对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0.
A组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导致拿世界婴幼儿腹泻的最主要病原,危害巨大。拟用RT-巢式PCR技术对A组RV的保守序列进行高度扩增,通过固本室内制的膜芯片杂交,实现对该病毒的检测。分别采用对称PCR和不对称PCR扩增,均可得到扩增的目的片段.对称式扩增产物杂交结果不理想。而不对称式扩增得到了大量待检单链产物,同膜芯片杂交获得了理想的杂交结果。显著地提高了对A组RV杂交检测的灵敏度。表明不对称式PCR扩增是一种制备用于芯片杂交大量单链产物的理想方法,尤其是针对富含AT的核酸检测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