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6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75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81.
新蝙蝠虫(Neodrepanura)是中国著名的三叶虫化石,已有100多年研究历史,但很少见完整的标本。本文报道的一块标本采于山东费县,其完好的头部与依附的12个胸节保存在一起,十分珍贵,属于模式种Neodrepanura premesnili(Bergeron)。胸节的数目是三叶虫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标本的发现,再次证明属于Corynexochida目Leiostegina亚目的 Dameselloidea超科具有12个胸节,其包括两个科:Damesellidae Kobayashi,1935和Drepanuridae Hupé,1953。小林贞一(1941)曾将采于山东泰安汶河的一块三叶虫标本定为Neodrepanura premesnili(Bergeron),pik(1967)和作者认为这一标本有可能归属于Monkaspidae科的Monkaspis属,而不应是Drepanuridae科的Neodrepanura。由于Bergeron(1899)命名的Drepanura与现生昆虫Drepanura Schoett,1891为同名异物,zdikmen(2006)提出一个新的替代名Neodrepanura。  相似文献   
182.
魏氏拟尾柱虫腹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的形态及形态发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娄慧玲  高巍  倪兵  顾福康 《动物学报》2007,53(4):742-749
应用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和抗α-微管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标记显示,魏氏拟尾柱虫(Paraurostyla weissei)腹面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由口围带、波动膜、额腹横棘毛和左右缘棘毛等纤毛器微管、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等组成。其中口围带基部微管包括小膜托架、小膜附属微管;额腹横棘毛和左右缘棘毛基部附属微管包括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和横微管束,它们由各自的纤毛器基部向皮层细胞质不同方向发射,形成腹皮层表面下微管网。结果表明,魏氏拟尾柱虫的纤毛器骨架、纤毛器附属结构也是一类以微管蛋白为基本成分的微管胞器,其中缘棘毛基部附属微管具有不同于其他纤毛虫(例如棘尾虫)中所观察到的同种微管胞器的建构特征。形态发生中,前仔虫口围带在老结构位置形成,其结构建成与部分老口围带的更新有关;老缘棘毛的结构物质对新的左、右缘棘毛的发生可能具有定位作用及物质贡献,但此后新的左、右缘棘毛列分别在老缘棘毛的右侧形成,而并非是在老缘棘毛位置分化的。在有些细胞中,新的左缘棘毛左侧另有一列棘毛,这可能是形态发生中老的左缘棘毛退化不完全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3.
车轮虫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车轮虫属一大类寄生性纤毛虫原生动物,可不同程度地给宿主造成危害,故对其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经济价值。文中简单回顾了车轮虫的分类研究和系统发育研究的历史。在分类学研究领域方面,全面介绍了目前车轮虫科已发现属的寄生部位和地理分布等;而系统发育研究领域方面,则介绍了车轮虫研究在萌芽期、探索期和发展期这三个时期的进展,包括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方面的研究内容。并对该领域今后应进行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4.
185.
从GenBank查询到的蚯蚓纤溶酶(earthworm fibrinolytic enzyme,EFE)基因序列中,只有AY438624翻译的蛋白质序列与天然EfP-Ⅰ在N-端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根据该基因的5′与3′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从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获得一个完整的基因(GenBank,DQ418454)。序列分析证明,由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N-末端与天然EfP-Ⅰ的N-末端的氨基酸顺序完全相同。ScanProsite prediction programs分析显示,该基因与AY438624相似性极高,二者均属于胰蛋白酶家族;不同的是,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中含有N-糖苷键的结构域,所以DQ418454是EfP-Ⅰ中的一个新基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Efp-Ⅰ,并进行了转化、诱导和表达。Western blotting证明,表达产物同时具有MBP和EfP-Ⅰ的抗原特异性,是MBP和EfP-Ⅰ的融合蛋白(MBP-EfP-Ⅰ)。经亲和层析分离纯化的MBP-EfP-Ⅰ,在酪蛋白平板和纤维蛋白平板上表现出明显的纤溶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6.
肾形纲的代表属肾形虫属是土壤间隙生境中最为重要的纤毛虫类群之一,其中的某些种类也常见于湖泊、池塘等淡水水体中[1—7]。Foissner 1993年修订后的肾形虫属(包括30个种),其将迅捷(快速)肾形虫Colpoda fastigataKahl,1931,固囊肾形虫C·matritensisOcariz,et al·,1965和莫氏拟肾形虫Paracolpoda maupasi(Enriques,1908)Lynn,1975等纤毛虫作为莫氏肾形虫C·maupasiEnriques,1908的同物异名[2]。之后,Foissner又报道了2新种和1新亚种[3,8]。因为原生动物现代研究技术是始于近几十年,所以不少纤毛虫种类的形态分类特征还未被详细地研究…  相似文献   
187.
应用生命表统计学等方法对镜湖萼花臂尾轮虫夏季种群内4个在生化遗传特征上互不相同的克隆(克隆A、B、c和D)在4种温度(15℃、20℃、25℃和30℃)下的生活史特征及其对升高的温度的反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影响在不同克隆间存在着差异。20℃和25℃下,4个克隆轮虫的世代时间和净生殖率均分别无显著的差异;20℃、25℃和30℃下,4个克隆轮虫的平均寿命和出生时的生命期望亦然。其余各温度下,4个克隆间轮虫的其他生命表参数均有显著的差异。20℃、25℃和30℃下,4个克隆轮虫所产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间均具有显著的差异,且克隆c轮虫所产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最高。15℃下,克隆D轮虫的个体适合度最高;25℃下,克隆A和B轮虫的个体适合度较高。4个克隆轮虫的生活史特征对升高的温度的反应也存在着差异。忽略温度的影响时,4克隆间,克隆D轮虫的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和出生时的生命期望最短,净生殖率、种群内禀增长率和个体适合度均最低;克隆C轮虫所产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最高。30℃下,4个克隆轮虫的种群内禀增长率存在着差异可能是不同基因型的轮虫克隆群在种群内所占的比例不同的重要原因;而它们的个体适合度相似则可能是不同基因型的轮虫克隆群在夏季镜湖中共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8.
记述采自广东省原[虫怱]科1新种:华氏齿原[虫怱]Prodasineura huai sp.nov.和采自浙江省[虫怱]科1新种:大磐山斑[虫怱]Pseudagrion daponshan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自然博物馆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89.
目的研究重组纤黏连蛋白(FN)多肽CH50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体内转移的影响,以探讨CH50多肽抑制肿瘤转移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黑色素瘤B16细胞,用荧光染料CFSE标记,接种脾脏后24h取脾、肝、肺做冰冻切片,观察肿瘤细胞在3种组织中的侵袭情况。从脾脏接种B16细胞,建立体内肿瘤转移动物模型,采用基于流体动力学的体内基因转染方法于小鼠体内表达CH50多肽,RT-PCR检测CH50mRNA在肝组织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CH50多肽的表达。通过比较原位肿瘤结节及转移结节在数量、大小、分布上的差异及检测原位肿瘤组织中MMP-2、MMP-9表达差异,观察CH50多肽的治疗效果。结果注射24h后即可在脾脏形成荧光结节。pCH510质粒通过尾静脉注射后,可在肝组织中检测到CH50mRNA及CH50多肽的表达。从脾脏接种B16细胞后第14天可在脾脏形成原发肿瘤,至第35天肝脏表面已形成转移瘤结节,成功建立了体内器官问(脾转肝)肿瘤转移动物模型。体内转染表达CH50多肽能抑制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抑制原位肿瘤结节中MMP-2、MMP-9的表达。结论CH50多肽可以通过对MMP-2、MMP-9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来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成瘤能力和体内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90.
项贤领  席贻龙  胡好远 《生态学报》2007,27(6):2443-2448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研究了于2005年春季和夏季采自芜湖市镜湖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基因组DNA多态性。从44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谱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10个引物共检测到76个位点,其中65个位点显多态性,多态位点比例(P)为85.5%。对RAPD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基于遗传距离指数构建了萼花臂尾轮虫的UPGMA和ME系统树。经计算,各克隆平均遗传距离指数为0.5219,春季种群内遗传距离指数(0.4416)大于夏季种群内遗传距离指数(0.4304);两季节种群间遗传距离指数为0.6010,明显大于季节种群内遗传距离指数。16个克隆分别聚在2个主要簇群中,在UPGMA系统树中,春季种群和夏季种群明显分聚在两个主要支系中;而在ME树中,除了夏季Su2克隆和春季种群聚到一个支系外,其它夏季种群则聚在一个独立支系中。上述结果表明,春季种群和夏季种群在遗传上具有较大的差异;镜湖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更替,而Su2克隆可能是春季和夏季种群间的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