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6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75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以定虫隆汰选的抗性指数为23.78倍抗性种群(CH-R),并以上海田间种群(SH-R,对定虫隆的抗性指数为9.16倍)作为参比种群,研究小菜蛾Plutella xylostlla(L.)对定虫隆的抗性机制,结果表明:CH—R种群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活力比相对敏感种群(SZ-S)提高1倍,而SH-R种群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活力虽有所提高,但与SZ-S种群相比差异并不显著;CH-R和SH-R种群羧酸酯酶比活力均明显高于Sz-S种群,分别为SZ-S种群的4.61和2.18倍,且CH-R种群的Km仅为SZ-S种群的1/20;酸性磷酸酯酶和碱性磷酸酯酶比活力种群间无明显差异;CH-R种群的几丁质酶活力降低48%,酚氧化酶活力降低60%。说明小菜蛾对定虫隆的抗性机制具有多因子性,多功能氧化酶解毒代谢能力的提高可能是主导抗性机制之一,羧酸酯酶、几丁质酶和酚氧化酶也参与了小菜蛾对定虫隆的抗性。  相似文献   
172.
本文共记载仙女虫科和颤吲科的9个种,其中6个种是国内新记录,即森珀头鳃虫、三齿尾盘虫、平叉吻盲虫、坦氏泥蚓、美洲管水蚓、维氏沼丝蚓、;同时将一亚种[昌都两栖吻盲虫]提升为种[昌都小吻盲虫]。  相似文献   
173.
用单克隆抗载脂蛋白(a)抗体为包被抗体,酶标抗纤维蛋白溶酶原(Pg)抗体为检测抗体建立了人血清脂蛋白(a)[Lp(a)]中Pg位点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方法特异,测定范围为28~880 mg/L,变异系数批内为4%~6%,批间为7%~9%.检测了正常人、冠心病(CHD)和肾衰血透患者(CRF)血清Lp(a)、Lp(a)中Pg位点和Pg/Lp(a)比值.结果示正常人血清Lp(a)水平分别同Pg、Pg/Lp(a)呈正、负相关.CHD和CRF患者Lp(a)、Pg位点和Pg/Lp(a)比值明显高于正常人,认为Lp(a)中Pg位点测定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研究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4.
厦门地区甜菜夜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八十年代末期以来,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nbner)在厦门地区严重为害蘸菜,经1990—1993年调查观察。明确了甜菜夜蛾在厦门地区一年发生9—10代。无越冬现象。研究了各虫态发育历期、周年发生及为害情况,分析了严重发生为害的原因。进行了室内药效试验,提出了较为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5.
蚯蚓体内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e-PA)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为获得一种高效,低廉的溶栓药物,从赤子爱胜蚓(Eiseniafaetida)体内分离纯化出一种可体外激活纤溶酶原从而间接降解纤维蛋白的酶(e-PA).纯化过程包括:粗品的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及疏水相互作用层析.该组份是由二个亚基通过疏水相互作用维系在一起的.通过凝胶过滤层析,可测得全酶的分子量为45000;SDS电泳显示大、小亚基的分子量分别是26000与18000;而质谱法测得的大、小亚基的分子量分别为24556.7与15546.6.对大小亚基进行了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大亚基不含Lys而小亚基不含Cys.测定了大亚基N端25个氨基酸序列:VIGGTNASPGEIPWQLSQQRQSGSW.并与部分已知蛋白质序列进行了比较.e-PA在纤维蛋白平板上表现有三种不同的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176.
蚯蚓体内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e-PA)的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赤子爱胜蚓(Eiseniafaetida)中纯化出的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e-PA)在纤维蛋白平板上可表现出三种活性,分别记为:CFPg,uCFPg和uCF.为更好了解各种活性与e-PA的纤溶能力的关系,考察了在SDS和不同抑制剂存在下各种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SDS可以增强CFPg活性且使得e-PA变得对一些抑制剂更敏感;leupeptin,chymostatin,pepstatin,apro-tinin,phenylmethylsulfonylfluoride(PMSF)和dithiothreitol(DTT)对uCF没有影响;pep-statin能增强CFPg和uCFPg活性,E-64(一种巯基抑制剂)能增强uCFPg和uCF活性.这些现象说明不能简单将e-PA归结为丝氨酸蛋白酶或巯基蛋白酶.此外又以纤溶酶原为底物,分析了e-PA在体外降解天然蛋白质的肽键特异性,结果表明:e-PA可以切割碱性氨基酸,小的中性氨基酸及Met的羧基端,同时e-PA确能将纤溶酶原切割为纤溶酶;这一结论为e-PA有可能成为新型溶栓药物提供了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7.
蚯蚓体内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e-PA)对ATEE的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赤子爱胜蚓(Eiseniafetida)体内的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e-PA)能够降解人工合成底物N-乙酰-L-酪氨酸乙酯(ATEE),该降解反应的最适pH为8.5,而且在0.2mol/LNa2HPO4中的活性要强于在0.05mol/LTris-HCl(pH8.5)中.分别测定了e-PA的大小亚基及全酶在0.2mol/LNa2HPO4与0.05mol/LTris-HCl(pH8.5)两种体系中的Km和Kcat.结果表明,在0.2mol/LNa2HPO4中,全酶的ATEE活性远远高于大小亚基单独的ATEE活性,而在0.05mol/LTris-HCl(pH8.5)中则没有这种现象.从蛋白质结构的角度对这一结果作了解释.用不同抑制剂和e-PA作用,结果表明,pepstatin,E-64和EDTA对e-PA的ATEE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这一点与e-PA的BAEE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178.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纯化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用于大规模生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重组动物细胞及其培养工艺。从重组tPA的大规模、快速纯化的角度考虑,对tPA的纯化制备方法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79.
为了明确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在湖北省钟祥市的发生规律,对小麦玉米轮作田粘虫成虫和幼虫种群的发生动态、粘虫雌蛾卵巢发育进度以及粘虫越冬虫量作了调查,分析了粘虫种群虫源性质。结果表明,钟祥市为1代粘虫多发区,其虫源为外地迁入的越冬代成虫,1代粘虫危害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羽化盛期在5月中下旬,羽化后以迁出为主。第2代粘虫发生量很小,羽化后基本全部迁出;在田间未调查到第3代粘虫幼虫,本区发现的第3代成虫可能为由北方南迁的过境种群;第4代粘虫发生量也很小,羽化后全部迁出,不在本区繁殖危害。在田间未调查到准备越冬的粘虫。  相似文献   
180.
正张文堂教授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长期以来,他主要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作,他主要的成就和贡献是早古生代地层和三叶虫动物群的研究。在叶肢介化石研究方面亦有重要的贡献。他第一篇毕业论文是《河北开平盆地奥陶纪三叶虫》,发表于1949年《中国地质学会志》24期。文中报导和研究了我国华北奥陶纪重要的三叶虫属种,如古等称虫Eoisoletus,小栉虫Asaphellus等,广泛被后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