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0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张悦  赵鑫  侯峥  王艳敏  王玉成  王超 《植物研究》2019,39(1):113-122
通过对刚毛柽柳转录组分析,克隆获得了一条与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MS)基因同源性高的基因,命名为ThSAM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hSASM基因全长cDNA为1185bp,编码394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97.85kDa,理论等电点为5.02。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hSASM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其他物种SAM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其中与枣的同源性最高,达95%。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real-timePCR,qRT-PCR)分析表明,ThSASM表达受NaCl、聚乙二醇(PEG)和ABA处理做出应答,暗示ThSASM可能参与了刚毛柽柳对盐和干旱的胁迫应答,为进一步研究SAMS基因在植物胁迫应答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2.
肾缺血引起大鼠儿茶酚胺神经元Fos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Ding YF 《生理学报》2001,53(6):445-450
实验应用Fos蛋白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双重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肾脏动脉阻断(renal artery occlusion,RAO)是否激活脑干中核团的儿荷酚胺能神经元。所得结果如下:(1)脑干中Fos样蛋白的基础性表达低;RAO可诱发孤束核(nucleus tractus solitarius,NTS)、最后区(area postrema,AP)、巨细胞旁外侧核(paragi-gantocellularis lateralis,PGL)和蓝斑(locus coeruleus,LC)核团中许多神经元显示Fos样免疫反应(Fos-like immunoreactivi-ty,FLI)。(2)NTS、AP、PGL和LC核团中含有较多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RAO能激活其中的部分儿荷酚胺能神经元。(3)腺苷受体阻断剂8-苯茶碱可明显减弱RAO所致的上述效应。以上结果表明,肾脏短暂缺血能激活脑干内的一些神经核团以及其中的部分儿荷酚胺能神经元。此效应可能是肾缺血时腺苷释放作用于肾内腺苷受体后引起肾传入神经活动增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3.
1,6-二磷酸果糖(fructose-1,6-diphosphate)简称FDP,又叫“福达平”,系糖代谢的中间产物,溶于水,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在细胞代谢过程中起调节剂、生物催化剂和细胞强壮剂的重要作用。已将这种果糖研制成产品用医疗保健,治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要疾病。这种有价值的老产品找到新的用途,  相似文献   
114.
本研究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逐步从人工培养蝉花虫草分离获得A(50%乙醇回流提取)、B(膜分离)、C(大孔树脂洗脱)和D(Sephadex LH20柱纯化)等4种样品,单一化合物D纯度为98.62%,鉴定为N6‐(2‐羟乙基)腺苷[N6‐(2‐hydroxyethyl)‐adenosine,HEA]。研究各样品对戊四唑(pentylenetetrazol,PTZ)诱导的小鼠惊厥模型的影响,以及选择性腺苷A1受体(AA1R)拮抗剂DPCPX或选择性腺苷A2A受体(AA2AR)拮抗剂ZM241385对HEA作用的影响,并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cal,IHC)染色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等技术进一步探究HEA抗惊厥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各样品(i.p.)均有抗惊厥活性,HEA(40–60mg/kg,i.p.)能显著延长惊厥小鼠的存活时间和降低死亡率,DPCPX(2mg/kg,i.p.)能够拮抗HEA的抗惊厥作用,而ZM241385无此作用;HE、IHC和WB的结果进一步揭示DPCPX显著降低HEA的作用。综上所述,蝉花虫草的HEA具有抗惊厥作用,并且可能通过激活腺苷A1受体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5.
可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AP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位于最后一个外显子的APA可以产生具有不同3'UTR长度的mRNA异构体,在细胞中可影响信使RNA(messager RNA,mRNA)的稳定性、翻译效率、转运及亚细胞定位等。随着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近年来发展了许多高通量测序文库制备方法,对全基因组APA进行测序和分析。综述了当前研究全基因组水平APA的技术,并且总结了APA与一系列关键生物现象的关系,包括免疫应答、神经反应、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等。随着APA研究的深入,APA越发成为新的基因转录与翻译调控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6.
小麦根液泡膜上存在两种类型ATPas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epharose 4B柱层析的方法在小麦根液泡膜中分离出两种ATPase,一种需Mg^2+存在于表现催化活性,受质子通道抑制剂DCCD(二环已基碳二亚胺)的抑制和Cl^-的激活,为需Mg^2+ATPase,另一种不需Mg^2+就可表现出催化活性,受Ca^2+的强烈激活,不受DCCD的抑制和Cl^-激活,可能前者与转运质子有关,后者与Ca^2+的转运有关。  相似文献   
117.
S-腺苷甲硫氨酸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S-腺苷甲硫氨酸的制备方法及稳定性研究现状,并对其临床应用及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8.
免疫细胞内源性儿茶酚胺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iang JL  Qiu YH  Peng YP  Wang JJ 《生理学报》2006,58(4):309-317
机体内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s,CAs)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和多巴胺(dopamine,DA)。CAs由神经元和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其主要功能是调节心血管、呼吸和消化等内脏活动。近三十年来的研究说明,CAs也参与调控机体的免疫功能,但CAs的这种免疫调节作用一般视为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的介导作用。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免疫细胞也能合成CAs,这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补充和提高。免疫细胞内存在经典的CAs代谢途径,既有合成CAs的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又有降解CAs的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和儿茶酚氧位甲基移位酶(catechol-O-methyl transferase,COMT)。免疫细胞合成的内源性CAs可以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和细胞因子生成等多种免疫功能。CAs的这些作用可能主要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途径作用于免疫细胞上相应受体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yclicAMP,cAMP)实现。细胞内氧化应激机制可能也参与免疫细胞内源性CAs的免疫调节作用。此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风湿性关节炎可能也与免疫细胞内CAs的代谢异常有关。上述发现不仅为免疫系统有可能成为除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以外的第三个CA能系统提供了证据,而且为免疫系统内源性CAs的功能意义拓展了认识。  相似文献   
119.
以肌苷产生菌枯草杆菌GMI-741(Ade~(--))为出发菌株,通过多因子诱变选育出具有黄嘌呤、鸟嘌呤双重营养缺陷型、丧失腺嘌呤脱氨酶的腺苷产生菌Xn151。以Xn151为发酵菌株,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对其发酵基础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发酵配方。利用此培养及配方摇瓶发酵72h,腺苷产量可达12.3g/L。  相似文献   
120.
腺苷和乙酰胆碱后适应诱导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ang WJ  Sun L  Yu XJ 《生理学报》2007,59(5):593-600
近年来缺血后适应的提出成为抗再灌注损伤的里程碑,其良好的临床可控性和可靠的保护效应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缺血后适应即在心肌长时间缺血后再灌注之前,进行数次短暂的再灌注,缺血的循环处理,诱导产生心肌保护效应,其循环次数和间隔时间存在种属差异。研究证实后适应不仅限制急性期梗死面积,还可以减轻长期损伤,其是否与保护血管内皮、抑制中性粒细胞介导的氧化损伤相关还存在争议。上调再灌注损伤补救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Hnase,RISK)通路是后适应保护的重要机制之一,即激活磷脂酰肌醇一3激酶(phosphatidy linositol3-kinase,P13K)-Akt途径和,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kinase,ERK)途径,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减少细胞凋亡和坏死。但是这两条途径的地位和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为了更加适用于临床,研究者将机械调控转变为药物干预,观察药物能否模拟缺血后适应发挥保护作用,即药物后适应。腺苷是研究最广泛,也是最有希望成为临床正式用药的一种药物。我们实验室首先提出了乙酰胆碱可以模拟缺血后适应,通过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发挥心肌保护效应。本文着重阐述缺血后适应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和信号转导通路,尤其是腺苷和乙酰胆碱模拟药物后适应的可能机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