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6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9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3 毫秒
961.
目的分析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影响因素,观察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制剂在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疗效。方法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因支气管肺炎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的265例婴幼儿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40例)和对照组(125例)。实验组患儿从应用抗生素治疗第1天开始预防性口服地衣芽孢杆菌(0.25g/次,3次/d)直至停用抗生素;对照组患儿出现腹泻后加用地衣芽孢杆菌治疗,用药至腹泻缓解,剂量和用法与实验组一致。观察两组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出现的例数,腹泻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大便次数及性状。分析年龄、抗生素应用时间、是否联合应用抗生素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之间的关系。结果 (1)年龄小于1岁、应用抗生素时间大于7d和联合应用抗生素均是婴幼儿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高危因素。(2)预防性使用地衣芽孢杆菌后,实验组患儿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腹泻出现时间晚于对照组,腹泻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大便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婴幼儿长时间应用抗生素和联合应用抗生素易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2)预防性应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制剂可以有效减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62.
摘要:艾滋病(AIDS)是一种具有极大危害性的传染性疾病。AIDS发病和死亡都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传播模式发生变化,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因此,AIDS/HIV已成为中国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政府对此极为重视。目前AIDS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NNRTIs、NRTIs、PIs、FIs、CRIs和INIs这6大类,因长期使用这些药物的副作用以及此病合并的并发症特性,探讨其发病机制及寻找新的治疗思路,一直是此病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随着肠道微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应用人体无害的益生菌治疗HIV感染相关腹泻逐渐受到全球关注,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63.
目的调查分析宫颈不同疾病患者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病原菌感染状况及免疫功能。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96例宫颈不同疾病患者为研究组,其中宫颈炎组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54例(CINⅠ组15例,CINⅡ组17例,CINⅢ组22例),宫颈癌组24例;并以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HPV感染、阴道菌群情况和宫颈分泌物CD_4~+、CD_8~+细胞数。结果研究组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宫颈炎组、CIN组、宫颈癌组HP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5)。宫颈炎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宫颈癌组细菌性阴道病(BV)、解脲支原体(UU)和衣原体(CT)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宫颈癌组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人型支原体(MH)、滴虫和霉菌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炎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宫颈癌组CD_4~+T细胞表达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宫颈癌组与宫颈炎组、CIN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Ⅲ组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_8~+T细胞表达阳性率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_4~+/CD_8~+1患者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宫颈癌组、CINⅢ组、CINⅡ组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病原菌感染及免疫功能下降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临床中应给予足够重视并及时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964.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联合奥替溴铵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替溴铵40mg/次,3次/d,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布拉酵母0.5g/次,2次/d,饭前30min口服。4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抑郁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布拉酵母联合奥替溴铵对IBS-D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可以迅速控制患者腹泻症状,减少患者用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65.
目的:探究复方谷氨酰胺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胃肠激素和血清5-羟色胺(5-HT)、神经肽Y(SP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IBS-D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各52例。A组给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B组给予复方谷氨酰胺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检测并比较两组胃肠激素和血清5-HT、SPY水平,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及治疗疗效。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A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5-HT水平下降,SPY水平上升,且与A组相比,B组治疗后5-HT水平较低,SPY水平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均下降,且与A组相比,B组治疗后内毒素、D-乳酸、DAO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B组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水平低于A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IBS-D患者经复方谷氨酰胺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胃肠激素和血清5-HT、SPY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966.
1999~2005年我国婴幼儿人杯状病毒腹泻研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人杯状病毒(HuCV)是世界范围内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此文收集我国长春、北京、河北卢龙、兰州、昆明等13个地区1999-2005年5岁以下腹泻患儿检测轮状病毒为阴性的粪便标本4426份,用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HuCV,结果表明HuCV检测阳性率为19%(8.3%-38.6%)。对其中151株HuCV PCR产物测序进行核苷酸序列比对构建的系统发生树表明,我国流行的HuCV以诺如病毒(NV)为主(146/151,占96.7%),其中绝大多数为GGⅡ/4基因型(99/146),其它依次为GGⅡ/3(22/146)、GGⅡ/5(8/146)、GGⅡ/6(2/146)、GGⅡ/7(2/146)、GGⅡ/8(2/146)和GGⅠ/2(2/146),札如病毒(SV)共5株,均属SGⅡ。此外有9株NV GGⅡ遗传组毒株,尚不能归入现有基因型,可能为我国特有的新基因型,表明我国流行的HuCV毒株存在很高的遗传多样性。我国婴幼儿HuCV腹泻全年都有发生,但秋冬季(10月-次年1月)有一个发病高峰,病例以6-17月龄组最多,至3岁时超过96%的儿童都感染过HuCV。对我国流行的HuCV不同毒株的地区分布,不同年度HuCV检测阳性率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67.
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属于微生态制剂,临床上用于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漫性腹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腹泻及便秘。其药效成份是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种健康人体肠道正常生理性细菌,可在人体肠道中生长繁殖。其药理作用是通过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对人具有潜在危害的细菌,从而达到治疗腹泻及便秘的目的。  相似文献   
968.
目的探讨胸腹水标本分离菌构成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临床送检胸腹水标本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 682例胸腹水标本细菌培养阳性276例,阳性16.4%,检出病原菌327株,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最多见。(2)胸水标本G 球菌与G-杆菌构成比接近,腹水标本G-杆菌占优势(63.5%)。(3)4种主要病原菌对链霉素、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克林霉素耐药,亚胺培南、舒普深、美洛西林则显示敏感,其他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加强腹水标本的细菌学检查,依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胸腔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69.
目的分析肠球菌致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的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治疗医院肠道菌群失调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的肠球菌致腹泻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2例肠球菌致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多发于婴幼儿(占86.5%);感染的肠球菌以屎肠球菌居多(占67.3%);所有患者均使用过抗菌药物,主要是第3代头孢菌素和复合抗生素,累计使用种类多,且多为联合用药。结论肠球菌致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主要危险因素是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临床医生应重视早期病原学检查,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注重对粪便标本中条件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及时分析腹泻原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0.
目的观察培菲康联合洁维乐治疗小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72例小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2例,均给予去乳糖喂养和液体疗法,其中治疗组加用培菲康联合洁维乐治疗。对照组仅加用培菲康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2组相比χ2=8.23,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培菲康联合洁维乐治疗小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