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2篇 |
免费 | 110篇 |
国内免费 | 351篇 |
专业分类
14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59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62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宿主植物提供碳水化合物供其完成整个生命周期,添加外源物质调控AMF和宿主植物的关系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措施。通过盆栽实验种植番茄,探索土施不同糖类对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的侵染率、产孢能力和功能(宿主植物生长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葡萄糖和蔗糖可提高接种了摩西球囊霉的番茄的地上部生物量以及磷、钾吸收量,但对地上部氮吸收量影响不显著;添加麦芽糖和淀粉对地上部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量的影响均不显著。添加糖类处理,土壤碱解氮均有下降趋势;土壤速效磷、速效钾随着地上部磷和钾吸收量增加有下降趋势。糖类添加对土壤有机质没有影响。添加不同糖类均提高了AMF的侵染率,其中添加蔗糖处理的侵染率较单独施用摩西球囊霉菌处理增加了114%。单独施用摩西球囊霉菌剂处理土壤孢子数为10个/g,添加葡萄糖和淀粉处理的孢子数均为8个/g,添加蔗糖和麦芽糖处理的孢子数均为11个/g,添加糖类均对AMF产孢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2.
103.
实验在66只麻醉、制动,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和人工通气的家兔上进行。通过微量注射神经元胞体兴奋剂谷氨酸钠和神经元胞体抑制剂甘氨酸,改变孤束核腹外侧区神经元兴奋活动,探讨对下丘脑弓状核诱发电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和意义。实验结果如下:(1)孤束核腹外侧区微量注射谷氨酸钠,可使膈神经放电显著增加和使弓状核诱发电位P2及N2波幅显著降低;而微量注射甘氨酸则使膈神经放电显著减少和使弓状核诱发电位P2及N2波幅 相似文献
104.
2021年5月在广西隆林县者浪乡坡合村(105°13′27″ E,24°44′58″ N)采集到5号两栖动物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与腹斑掌突蟾(Leptobrachella ventripunctata)相似;基于线粒体16S rRNA和12S rRNA基因片段构建的贝叶斯系统发育树显示,此次采集到的掌突蟾属标本与腹斑掌突蟾聚为一支,且具有较高的后验概率(1.00);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估算本次采集的标本与腹斑掌突蟾的遗传距离为0.7% ~ 0.9%,远小于掌突蟾属物种间的遗传距离(4.4% ~ 23.4%)。综合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比较,鉴定此次采集的掌突蟾属标本为腹斑掌突蟾,为广西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 Regan)早期发育特征研究, 旨在为该鱼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技术支撑。结果显示: 双须叶须鱼卵径3.7—3.9 mm, 吸水后的卵径可达5.1—5.3 mm。在水温10℃左右的条件下, 经历336.02h孵化出膜。根据胚胎的外部形态特征可将胚胎发育分为准备卵裂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阶段、神经胚阶段、器官分化阶段、孵化阶段共7个阶段34个时期。初孵仔鱼全长12.4 mm, 第1天体色素出现, 胸鳍上翘, 鳃盖骨出现, 下颌原基出现; 第2天鳃弓原基出现; 第3天消化道出现, 肝胰脏原基出现; 第4天鳃耙出现, 体表色素细胞带出现; 第5天口凹形成, 鳃丝形成; 第6天胸鳍褶, 背鳍褶, 腹鳍褶出现; 第7天鼻凹出现, 星芒状色素团出现; 第9天鳔前原基出现; 第11天尾鳍鳍条开始出现, 胸鳍开始颤动; 第13天鳔1室出现, 半规管形成; 第17天背鳍分化出来; 第21天腹部鳍褶变大, 舌颌骨清晰可见; 第28天脾脏出现; 第33天出现腹鳍鳍条; 第34天鳞片出现; 第85天稚鱼的形态与成鱼无异。双须叶须鱼是已报道裂腹鱼类卵径最大, 较四大家鱼卵周隙小, 是对高原隆起所导致的高寒自然环境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106.
真核生物的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s)特别是果蝇P因子在研究生物进化上有重要的意义。以我国东北地区13个地方及毗邻的北京、烟台和呼和浩特三个地方共130个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单雌系为材料,对P因子序列的ORF2-ORF3区段进行PCR扩增,统计不同地方黑腹果蝇群体的P因子在此区段的缺失频率,再从整个地区来分析P因子缺失的分布规律,以推导东北地区黑腹果蝇中P因子的传递和扩散途径。结果显示P因子缺失频率由边境地区向内地逐渐递减,群体相对隔离的地方也较低,推断我国东北地区黑腹果蝇中P因子由朝鲜和俄罗斯向中国边境入侵后,逐步向中国内地扩散。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建立简易、稳定性高的家兔肾下腹主动脉瘤模型.方法:选取健康雄性家兔32只设立盐水灌注对照,采用弹力蛋白酶灌注肾下腹主动脉的方法进行模型制作,利用不同染色方法,分别于术后2天,7天取标本观察灌注段腹主动脉的成瘤情况,形态学变化及病理改变.结果:8只弹力蛋白酶灌注术后7天组有6只存活,腹主动脉直径扩张均大于100%,与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理改变体现为炎性细胞浸润,血管中层弹力组织破坏.结论:家免腹主动脉瘤模型操作简易,病理特征稳定,建模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8.
实验性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建立实验性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的新方法。方法24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实验组16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实验组给予高胆固醇饲料、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及进行腹主动脉球囊拉伤术,分别于0周、3周、6周、10周检测血脂、ox-LDL、TNF-α、IL-1、IL-10,实验结束时取腹主动脉进行病理形态学分析及NF-κBp65亚基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实验组斑块内膜面积比为53.6%,脂核面积与斑块面积比为54.9%,斑块纤维帽厚度与内膜中膜厚度(IMT)比约为8.5%;除甘油三酯变化不大外,实验组TC、LDL-C、HDL-C、LDL-C/HDL-C、TC/HDL-C、ox-LDL、TNF-α、IL-1、IL-10均有明显升高趋势,在3周、6周、10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NF-κBp65亚基阳性染色面积较对照组高13.5倍。结论高脂喂养、免疫损伤加球囊拉伤可以成功建立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 相似文献
109.
豚鼠主动脉前庭组织的自律性研究和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对82只豚鼠主动脉自发电活动进行观察和分析,表明,16例(19.5%)出现自律性电活动;61例(74.4%)在电刺激诱导下也可出现自律性电活动。进一步观察发现,在主动脉瓣右瓣与后瓣交界以下的局部区域,可记录到有明显4相自动增极化的慢反应自律细胞样的动作电位,并可被钙通道阻滞剂Mn^2+,硝苯吡啶阻断。这一部位之外的其它大部分区域均表现为快反应动作电位,经光镜和电镜观察(n=13 相似文献
110.
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在睡眠-觉醒调节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在31只清醒自由行动的雄性SD大鼠进行。结果如下:(1)双侧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微量注射3.3nmol溴隐亭后第2—3h觉醒时间显著增加(P<0.01);6.6nmol溴隐亭有类似效果;0.66和1.33nmol溴隐亭无明显作用。(2)同样方法VTA微量注射2nmol和4nmolSCH23390后第2—3h觉醒时间明显减少(分别为P<0.01和P<0.05),但注射3.4nmol舒必利则无效。(3)红藻氨酸(0.3μg)双侧VTA注后一周,大鼠白天觉醒减少,夜间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表明溴隐亭微量注射到VTA可能通过D1受体使多巴胺神经元活动增加而产生致觉醒作用;另外VTA中DA神经元对于维持日间的觉醒可能有紧张性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