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生殖道大肠埃希菌感染对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住院孕产妇共2 053例,进行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对大肠埃希菌培养阳性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以探讨妊娠合并生殖道大肠埃希菌感染与围产期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在2 053例围产期妇女中,无致病菌组(对照组)为1230例,大肠埃希菌培养阳性组(感染组)为103例,总患病率为5.02%。感染组与对照组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8.64%、12.20%(P〈0.01),产褥感染率分别为24.27%、3.41%(P〈0.01),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58.25%、12.36%(P〈0.01),胎膜早破率分别为11.65%、10.57%(P〉0.05),早产率分别为3.88%、3.09%(P〉0.05),胎儿窘迫的发生率2.91%、2.76%(P〉0.05),低体重儿的发生率1.94%、2.03%(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生殖道大肠埃希菌感染与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及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相关,孕期及早发现、诊断、治疗妊娠期妇女生殖道大肠埃希菌感染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临产产妇产程过程中丈夫陪伴配合体位管理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住院待产产妇200例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产妇从临产开始一直由丈夫陪产,同时在产程过程助产士进行体位指导直至分娩结束;对照组产妇从临产开始一直由非丈夫(除丈夫以外的家属)陪产,产妇采取自觉舒适体位,助产士未进行体位干预,直至胎儿娩出。结果观察组各产程需时均缩短,自然分娩率高,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产妇产程过程中丈夫陪产配合体位管理可减少产程耗时,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究新产程标准对产程中临床指征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186例,其中101例采用旧产程标准的产妇为对照组,85例采用新产程标准的产妇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产程中各项临床指征、产妇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新生儿围产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催产素使用例数、产钳助娩干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活跃期时间、生产过程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未发生母婴不良结局事件。观察组和对照组胎膜早破、脐带扭转、羊水过少、产后出血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在体重、宫内窘迫,窒息发生率、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的应用延长了产程时限,给予产妇充分试产的机会,能够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时过度干预。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定君生)治疗妊娠中晚期和产褥期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妊娠中晚期干预细菌性阴道病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妊娠中晚期BV患者160例,根据患者自愿将其分为治疗组96例和未治疗组64例,治疗组给予定君生处理,观察治疗效果并随访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围产结局。选取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产褥期BV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定君生处理,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栓处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过氧化氢浓度及复发情况。结果妊娠中晚期BV治疗组治愈56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89.6%,BV治疗组孕妇流产、早产、胎膜早破、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感染和产褥感染的发生率低于BV未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27,P0.05)。产褥期BV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82.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706,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乳杆菌定植成功率分别为86.0%和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4,P0.05);30d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11.4%,对照组复发率为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2,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BV经过定君生治疗后能改善围产结局,定君生治疗妊娠中晚期及产褥期BV,安全有效并能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75.
摘要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前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并观察术前营养不良对患儿术后临床结局、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CHD患儿,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相关营养诊断标准评估CHD患儿的营养情况,统计CHD患儿术前营养不良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D患儿术前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并观察术前营养不良对患儿术后临床结局、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入选的患儿中,有31例出现术前营养不良,34例无营养不良。根据患儿的营养状况将患儿分为营养不良组(n=31)和非营养不良组(n=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时体质量偏低、母亲有焦虑情况、母亲有抑郁情况是CHD患儿术前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母亲主动获取疾病知识则是其保护因素(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营养不良组的住院时间长于非营养不良组,住院费高于非营养不良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CD3+、CD4+、CD4+/CD8+升高,CD8+下降,且非营养不良组的改善效果优于营养不良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术前沟通问题、心脏问题和症状、治疗焦虑、感知身体外貌、认知心理问题评分均升高,且非营养不良组的改善效果均优于营养不良组(P<0.05)。结论:出生时体质量偏低、母亲有焦虑情况、母亲有抑郁情况是CHD患儿术前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母亲主动获取疾病知识是CHD患儿术前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术前营养不良会导致CHD患儿术后免疫功能下降,生存质量降低,临床结局相对偏差。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围产期孕妇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分析95例孕期和88例正常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结果 UU、CT感染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正常孕妇(P<0.05).结论 加强产前保健,重视生殖道感染对于改善围产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观察妊娠中晚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探讨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纠正阴道微生态失调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防价值。方法 选择孕13~36周单胎妊娠期妇女560例,取其阴道分泌物,经革兰染色后油镜下观察,进行阴道微生态(阴道菌群的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炎症反应等)状况评价,检测阴道分泌物成分、阴道病原菌类型。对阴道微生态失调孕妇,根据是否接受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乳杆菌活菌胶囊,对照组不采用药物干预。追踪随访所有孕妇的妊娠情况,比较阴道微生态正常组、微生态失调治疗组及微生态失调对照组的不良妊娠结局。结果 560例研究对象中,阴道微生态正常 335 例(59.82%),微生态失调225例(40.18%)。225例微生态失调孕妇中,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32例(14.22%),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56例(24.89%),滴虫性阴道炎(triehomonal vaginitis,TV)11例(4.89%),BV和VVC混合感染4例(1.78%),BV和TV混合感染3例(1.33%),菌群增殖过度75例(33.33%),菌群抑制44例(19.56%)。微生态失调组pH值>4.5、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脯氨酸氨基肽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阳性比例均明显高于微生态正常组(χ2=55.59~340.06,Ps0.05)。结论 妊娠中晚期容易导致阴道微生态失调,造成不良妊娠结局,乳杆菌活菌胶囊纠正阴道微生态失调对于改善不良妊娠结局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比较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与开放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结局,为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我院行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入VATS(VL)组或开放手术(OL)组,比较两组间基本信息、手术时间、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死亡及远期预后。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NSCLC患者285例,其中VL组99例,OL组186例。VL组手术时间(P0.001)及术后住院时间(P0.001)显著短于OL组。VL组出血量显著少于OL组(P=0.009),而淋巴结清扫总数(P=0.015)却更多。在术后并发症方面,VL组肺部感染(P=0.040)及伤口并发症(P=0.044)显著少于OL组,其他各类并发症及总并发症率两组并无显著差异。VL组术后1年(P=0.006)和3年生存率(P=0.009)显著优于OL组,但进一步的针对期别的分层分析却并未发现VL组存在生存优势。同时,两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并无差异(P=0.774)。结论:相比于传统开放手术,VATS肺叶切除治疗NSCLC疗效可靠,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且远期疗效并无劣势。 相似文献
79.
摘要 目的: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2(IL-12)、白介素-6(IL-6)]、Th17/Treg平衡及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ICP患者94例为ICP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产检的90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对照组孕妇于体检当日、ICP组于入院次日在早晨空腹状态下抽取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h17、Treg细胞比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清TBA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NF-α、IL-6、IL-12水平。根据ICP孕妇血清TBA水平分为低TBA组(<40 μmol/L,58例)与高TBA组(≥40 μmol/L,36例),观察两组围生儿结局、产妇妊娠结局、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ICP组的TBA、TNF-α、IL-6、IL-12、Th17、Th17/Treg均高于对照组,Treg低于对照组(P<0.05)。低TBA组剖宫产率低于高TBA组,阴道自然分娩率高于高TBA组(P<0.05),两组阴道助产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TBA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率、胎儿宫内窘迫率低于高TBA组(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TBA组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高TBA组(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BA与TNF-α、IL-6、IL-12、Th17/Treg比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ICP患者的TBA水平越高,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越高,此外,ICP患者具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和Th17/Treg平衡情况,促进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旨在分析107例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ESBL)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耐药特点、危险因素及临床结局,为防治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提供临床理论参考。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于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住院且血培养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的107例患者,根据药敏结果分成产ESBL血流感染组(20例)和非产ESBL血流感染组(87例)。107例患者血流感染主要继发于肺部感染(38.32%)及泌尿系感染(14.02%),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好。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内感染和入院前有外伤史为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总体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病死率为17.76%,产ESBL组与非产ESBL组之间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25%vs.16.09%)。结果提示,产ESBL不是预测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