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15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红色毛癣菌部分表达序列标签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和流行范围最广的一种浅部致病真菌. 在构建红色毛癣菌cDNA文库的基础上, 获得4002条ESTs. 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 其中30%(1226条)与其他生物已知功能的基因产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 24.81%(989条)仅得到简单的功能提示, 45.19%(1787条)与目前已知的任何蛋白质都没有显著同源性, 为全新的未知功能基因. 对一些与红色毛癣菌生长代谢、信号传导、致病和耐药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做了初步分析, 阐明了红色毛癣菌的部分重要代谢途径, 为进一步探索其生理过程、致病和耐药机理, 寻找新的药物靶标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础和线索. 相似文献
42.
目的回顾分析2011—2012年期间上海地区犬小孢子菌致病的临床特征。方法依据真菌学检查确诊162例为犬小孢子菌感染,分析患者资料、病程、动物接触史、家庭成员感染情况、用药史及治疗情况。结果15岁以下的儿童患者(≤15岁)39例,平均年龄6.3岁,男16例,女23例,男女比例为0.70:1,头癣21例(85.7%为白癣)、面癣11例、体癣7例。成人患者(〉15岁)123例,平均年龄36.6岁,男20例,女103例,男女比例为0.19:1,体癣91例、面癣28例、头癣4例。家庭成员同时患病16例(8对)。139例(85.8%)有确切的动物接触史,宠物为可能的传染源(猫、犬等)。结论犬小孢子菌引起的皮肤癣菌病在年龄性别分布和临床类型上具有特殊性:儿童患者性别差异不明显,以头癣为主;而成人患者以体癣为主,21—40岁感染的患者最多见,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暴露处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经规范治疗,所有患者的犬小孢子菌均清除治愈。对家里的宠物也要同时治疗,以消灭传染源。 相似文献
43.
44.
45.
血管活性肠肽对脓毒性休克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法制备脓毒性休克大鼠模型,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对脓毒性休克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O,n=12)、CLP组(n=12)、VIP组(n=12)和生理盐水组(NS,n=12).VIP组大鼠在行CLP术后即刻给予6 nmol VIP,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同时检测血清炎症因子: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炎因子白介素-10(IL-10)的变化;取大鼠肝脏组织行病理检查.在6 h以后的各时间点,与NS组比较,VIP组TNF-α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持续升高,VIP组AST和ALT水平自12 h始明显降低,肝脏病理损伤明显改善.实验表明,VIP通过抑制促炎因子的生成并促进抗炎因子的产生在大鼠脓毒性休克肝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6.
47.
48.
<正>面癣是皮肤癣菌病发生在面部皮肤的特殊类型。由于颜面部血管淋巴丰富,角质薄,无毛发保护,暴露于外部环境中,正常的皮肤屏障易受紫外线、灰尘等伤害,致真菌侵犯角质层而引发各种皮损[1]。本文综述了面癣的临床特征、病原菌谱及临床诊治进展。1临床特征典型的面癣早期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等炎性病变,后进展成环形、边界清楚、带有鳞屑的红色皮损,边缘较正常皮面稍高,中央有自愈倾向,近似正常皮肤,有时伴轻微瘙痒[2]。不典型的面癣皮损呈多种表现:弥漫性、大片性或水肿性红斑,丘脓疱疹,皮损边界不清,可有糜烂、渗出、结痂、色素减退或沉着。Noguchi等[3]称面癣发生的部位主要是颊部,其次为耳廓及其周围区域、下颌骨区域。眉区[4]、眼周[5]、口鼻[6]及大面积多部位的面癣[7]也有报道。此外,面部毳毛也可感染真菌,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症状极不典型,表现为水肿性红斑、毛囊炎、丘疱疹、脓疱等[8]。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百癣夏塔热胶囊联合特比萘芬治疗趾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就诊的趾甲真菌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特比萘芬,250mg/次,1次/d,同时加服百癣夏塔热胶囊,2粒/次,3次/d;对照组:按治疗组相同方法服用特比萘芬。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3个月结束作指标检测。12个月后随访趾甲真菌病的复发病情况。同时规定,患者每2周复诊1次,并记录安全性。观察期间所有受试者均不得使用其他对试验产生影响的药物或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46例中治愈34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0例,治愈率73.91%,12个月后患者再次发病5例,复发率10.87%;对照组46例中治愈29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0例,治愈率63.04%,12个月后患者再次发病15例,复发率32.60%。2组的治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主要表现为消化道不适或腹泻,对照组主要表现为消化道不适,但不良反应都为短暂,不需任何处理,停药既恢复。结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这对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0.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 女,6岁。因头部外伤2个月多,局部脓肿破溃流脓10余日后入院。2个月前患者爬树不慎摔下,致头部有1个小指头大小伤口,当即出血疼痛,用中草药外敷止血后又用创可贴贴敷,伤口渐愈。10d前无诱因下原伤口处出现约鸡蛋大小的疼痛性肿块,在当地卫生院予抗生素和中草药反复治疗无效(具体情况不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