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8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杨恒  逄越  李庆伟 《遗传》2022,(1):59-67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一种罕见的婴幼儿肝胆疾病,其特征是纤维硬化性胆管病变,导致肝外胆管和肝内胆管阻塞或闭塞,胆汁不能向肠道排泄,胆汁酸对肝实质细胞造成严重损伤,最后导致肝硬化和肝衰竭危及生命.目前,胆道闭锁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临床上普遍采用"先葛西"、"后移植"的序贯性治疗方式.葛西手术(...  相似文献   
182.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s,EAATs)是摄取细胞外液谷氨酸、保持细胞外谷氨酸低浓度的主要机制,已发现了五种EAATs,其中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在终止谷氨酸能神经传递、维持细胞外液谷氨酸浓度处于低水平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和功能受谷氨酸及其受体、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生长因子、内皮素、一氧化氮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其表达减少及功能降低与脑缺血损害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脑缺血预适应可通过调控其表达或改善其功能而诱导脑缺血耐受。  相似文献   
183.
《生物磁学》2010,(17):3401-3401
冷泉港实验室Raffaena Sordena博士领导的研究组称他们发现了肿瘤细胞对最有效的靶向性治疗药物特罗凯(盐酸厄洛替尼片)产生耐受的机制。自从2004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其上市以来。特罗凯显著地治疗了一类难治性癌症包括非小细胞性肺癌及胰腺癌患者。研究论文发表在《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相似文献   
184.
目的:探讨吗啡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吗啡组,各18只.四动脉阻断法建立脑缺血模型,吗啡组在脑缺血前60 min腹腔内注射吗啡1mg/kg.脑缺血8 min再灌注12h、72h及168h各取6只大鼠的脑组织,观察海马区病理学改变、神经元凋亡及Bcl-2表达.结果:吗啡预处理能使各灌注点海马神经元病理改变减轻、凋亡细胞数减少(P<0.01)、Bel-2表达增加(P<0.01).吗啡组细胞凋亡数减少趋势与Bcl-2表达上调趋势一致.结论:吗啡预处理可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吗啡抗凋亡作用机制与Bcl-2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5.
研究表明,吸入麻醉药可作用于KATP通道、拮抗兴奋性氨基酸及抑制氧自由基生成等,从而诱导脑缺血耐受.但是,上述结果并未揭示与吸入麻醉药预处理脑保护效应相关的细胞内信号机制,目前,对Toll样受体(TLRs)家族的广泛研究揭示部分TLRs受体与全身重要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本文就以异氨烷为代表的吸入麻醉药预处理与脑保护的研究进展及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TLRs受体信号通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6.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30min再灌注24h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Epo组及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观察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一氧化氮(NO)和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Epo组血清NO和脑组织匀浆中MDA含量显著下降,SOD活性显著升高,脑组织含水量显著下降,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Epo能减轻脑组织的含水量,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7.
Feng RF  Li WB  Liu HQ  Li QJ  Chen XL  Zhou AM  Zhao HG  Ai J 《生理学报》2003,55(3):303-310
实验采用大鼠四血管闭塞全脑缺血模型,用硫堇染色法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法,观察右侧脑室内注射Ⅱ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2/3,mGluR2/3)阻断剂α-methyl-(4-tetrazolyl-phenyl)glycine(MTPG)对海马CAl区神经元缺血耐受(BIT)诱导的影响,以探讨mGluR2/3在BIT诱导中的作用。54只大鼠推动脉凝闭后分为5组:(1)假手术组(n=8):游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夹闭;(2)单纯缺血组(n=8):夹闭双侧颈总动脉8min;(3)缺血预处理组(n=8):夹闭双侧颈总动脉3min作为脑缺血预处理(CIP),再灌注24h后再行夹闭8min;(4)MTPG 缺血预处理组(n=22):CIP前20min右侧脑室注射MTPG,其余步骤同缺血预处理组;MTPG的剂量分别为0.4、0.2、0.04和0.008mg,以观察其剂量效应关系;(5)MTPG 单纯缺血组(n=8):右侧脑室注射MTPG0.2mg 24h后,夹闭双侧颈总动脉8min。所有动物均在手术后或末次缺血后7d处死,取材观察。结果如下:(1)与假手术组相比,单纯8min缺血组海马CAl区组织学分级升高、锥体神经元密度降低,GFAP阳性表达增加(P<0.05);(2)缺血预处理组的组织学分级、神经元密度及GFAP表达与假手术组相似,未见单纯缺血组的上述变化,表明CIP可防止后续8min缺血造成的神经元损伤;(3)MTPG 缺血预处理组海马CAl区组织学分级明显增加、锥体神经元密度降低,并且GFAP表达也明显增加(P<0.05),这种变化与MTPG的剂量呈明显正相关,表明CIP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被MTPG阻断;(4)MTPG 单纯缺血组海马CAl区组织学分级和神经元密度以及GFAP的表达与单纯缺血组相似。上述结果提示,3minCIP可诱导BIT的形成,MTPG可阻断CIP诱导BIT的作用,表明mGluR2/3参与BIT的诱导。  相似文献   
188.
一种改进的小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症状定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ei EQ  Zhu CY  Xu QQ  Yu YP  Zhu YF  Zheng MZ 《生理学报》2003,55(6):742-747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客观评价小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症状的定量方法。在大脑中动脉阻塞诱导局灶性脑缺血后24h,采用悬挂试验分别测定转动的平均角和优势角以及转动次数,并用爬板试验测定小鼠攀爬角度;分析定量测定指标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元密度的相关性,并与经典的行为学评价方法比较。还以此法观察抗脑缺血药{pranlukast,4-氧-8-[对-(4-苯丁氧基)苯甲酰氨基]-2-(5-四氮基)-4H-1-苯并吡喃半水化合物}(ONO-1078)的作用。结果显示,脑缺血小鼠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变,定量评价总分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元密度减少密切相关,与经典行为学评分之间也密切相关。ONO-1078可显著抑制缺血损伤,并降低定量评价总分。因此,本方法可反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症状变化,具有客观、定量、操作简便、无损伤的优点,并能用于评价抗脑缺血药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9.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对大鼠脑缺血耐受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iu HQ  Li WB  Feng RF  Li QJ  Chen XL  Zhou AM  Zhao HG  Ai J 《生理学报》2003,55(2):219-224
采用大鼠四血管闭塞全脑缺血耐受模型和脑组织切片形态学方法,观察应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AME对大鼠海马CAl区脑缺血耐受(BIT)诱导的影响,在整体水平探讨一氧化氮(NO)在BIT诱导中的作用。54只Wistar大鼠凝闭双侧推动脉后分为6组:(1)假手术组(n=6);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阻断脑血流;(2)损伤性缺血组(n=6):全脑缺血10min;(3)预缺血 损伤性缺血组(n=6):脑缺血预处理(CIP)3min,再灌注72h后行全脑缺血10min;(4)L—NAME组;分别于CIP前1h和后1、12及36h腹腔注射L—NAME(5mg/kg),每个时间点6只动物,其余步骤同预缺血 损伤性缺血组;(5)L—NAME L—精氨酸组(n=6):于CIP前1h腹腔注射L—NAME(5mg/kg)和L—精氨酸(300mg/kg),其它步骤同L—NAME组;(6)L—NAME 损伤性缺血组(n=6):于腹腔注射L—NAME(5mg/kg)72h后行全脑缺血10min。实验结果表明,(1)单纯10min全脑缺血可使海马CAl区组织学分级增加(表明损伤加重),神经元密度降低(P<0.01);(2)预缺血 损伤性缺血组的海马CAl区组织学分级、神经元密度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别(P>0.05);(3)L—NAME组中,应用L—NAME后海马CAl区组织学分级增加,神经元密度降低,与预缺血 损伤性缺血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L—NAME可阻断CIP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4)L—NAME L—精氨酸组与L—NAME组相比,海马CAl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P<0.05),但与预缺血 损伤性缺血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别(P<0.05),提示L-精氨酸可部分逆转L—NAME的作用;(5)L—NAME 损伤性缺血组的组织学表现与损伤性缺血组相同(P>0.05)。这些结果表明,在整体情况下N0参与BIT的诱导。与CIP前1h及后1、12h给予L—NAME组相比,CIP后36h给予L—NAME对CIP保护作用的阻断效应明显减弱,提示N0在CIP后较早阶段即开始参与BIT的诱导。  相似文献   
190.
Zhao HG  Li WB  Li QJ  Chen XL  Liu HQ  Feng RF  Ai J 《生理学报》2004,56(3):407-412
探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凋亡的影响。46只大鼠椎动脉凝闭后分为假手术组、肢体缺血组、脑缺血组、LIP组。重复夹闭大鼠双侧股动脉3次(每次10min,间隔10min)作为LIP,之后立即夹闭双侧颈总动脉进行全脑缺血8min后再灌注。DNA凝胶电泳、TUNEL和吖啶橙/溴乙锭(AO/EB)双染技术从生化和形态学方面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情况。凝胶电泳显示,脑缺血组出现了凋亡特征性DNA梯状条带,而LIP组无上述条带出现。与脑缺血组比较,LIP可明显减少海马CAI区TUNEL阳性神经元数(17.8±5.8vs 69.8±12,P<0.01)。AO/EB染色也显示LIP可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元凋亡。以上结果提示,LIP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凋亡,进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