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86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3937篇
  16583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377篇
  2013年   420篇
  2012年   619篇
  2011年   492篇
  2010年   458篇
  2009年   549篇
  2008年   700篇
  2007年   616篇
  2006年   539篇
  2005年   561篇
  2004年   574篇
  2003年   630篇
  2002年   720篇
  2001年   554篇
  2000年   581篇
  1999年   504篇
  1998年   463篇
  1997年   573篇
  1996年   483篇
  1995年   569篇
  1994年   524篇
  1993年   511篇
  1992年   526篇
  1991年   499篇
  1990年   447篇
  1989年   451篇
  1988年   146篇
  1987年   135篇
  1986年   111篇
  1985年   150篇
  1984年   116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7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浙江省采集仓贮稻谷及大米样品,共分离到真菌17属48种(不包括酵母菌)。其中:曲霉属(Aspergillus)18种,青霉属(Penicillium)10种,镰孢霉属(Eusarium)4种。研究表明:在浙江省地区之间,贮粮真菌种类无明显差异。稻谷加工成大米后,籽粒表面带菌量及内部带菌率均明显下降,其真菌区系以贮藏真菌为主。稻谷在贮藏前以田间真菌为主。贮藏1—4个月的稻谷因贮藏真菌的种类、数量明显增长,而田间真菌的种类和数量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其表面带菌量及谷粒带菌率处于高峰期;贮藏1年以上的稻谷,其主要带菌种类为贮藏真菌,带菌量及带菌率明显下降。早籼谷和晚粳谷在相同贮藏条件下其带菌种类和数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2.
柄锈属二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柄锈属的二个新种,一种是寄生在金线草(Antenoron filiforme(Thunb.)Roberty et Vautier](蓼科)上的金线草柄锈(Puccinia antenori J.Y.Zhuang et Wang sp.nov.),模式标本采自福建省浦城;另一种是寄生在花锚(Halenia sp.)(龙胆科)上的波壁柄锈(Puccinia undulitunicata J.Y.Zhuang et Wang sp.nov.),模式标本采自四川省炉霍与甘孜之间的锣锅梁子。金线草柄锈的夏孢子堆均匀密布于叶背面,褐色粉末状;夏孢子亚球形、倒卵形或椭圆形,18—35×17—23μm,壁厚1—2μm,淡黄褐色,有刺,芽孔2个,生在腰部附近。冬孢子堆颜色较深;冬孢子棍棒形或椭圆形,隔膜处不缢缩或稍缢缩,25—45×13—23μm, 顶壁厚3.5—5μm,肉桂褐色,光滑;上部细胞芽孔顶生,下部细胞芽孔生于隔膜附近。本种近似韦氏蓼柄锈(Puccinia polygoni-weyrichii T.Miyake),但其夏孢子壁厚度均匀,冬孢子顶壁增厚,而后者夏孢子顶壁增厚(5—7μm),冬孢子壁厚度均匀(2—2.5μm)。波壁柄锈的冬孢子堆在叶两面散生,黑褐色或黑色粉末状。夏孢子在冬孢子堆中混杂,近球形或宽椭圆形,22—25×18—23μm,壁厚2—2.5μm,密生小刺,暗褐色,有3—5个散生的芽孔。冬孢子椭圆形或倒卵形,隔膜处不缢缩,25—40×20—25μm,壁波状起伏,厚度不均匀(1.5—2.5μm),栗褐色;上部细胞芽孔顶生,下部细胞芽孔近基生或基生。本种由于冬孢子壁呈波状起伏而不同于龙胆科植物上的其他已知的柄锈。  相似文献   
993.
作者对棉属 D 组的瑟伯氏棉(Gossypium thurberi)、戴维逊氏棉(C.davidsonii)、雷蒙德氏棉(G.raimondii)、A 组的草棉(G.herbaceum)、中棉(G.arboreum)、AD 组的陆地棉(G.htrsutum)和海岛棉(C.barbadense)等7个种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各个种的核型可简式为:瑟伯氏棉2n=2x=26=24m 2Sm(2SAT);戴维逊氏棉20=2x=26=20m 6Sm(4SAT);雷蒙德氏棉2n=2x=26=20m 6Sm(2SAT);草棉2n=2x=26=18m 4Sm 4St(4SAT);中棉2n=2x=26=18m 6Sm(2SAT) 2St(2SAT);陆地棉2n=4x=52=32m 18Sm(4SAT) 2St(2SAT);海岛棉20=4x=52=38m 12Sm(2SAT) 2St(2SAT)。此外,作者对四倍体种的 A 组和 D 组的供体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4.
程菊英  唐改福   《广西植物》1987,(3):274-276
本文首次报道柚花的香气成分。作者利用憎水性树脂XAD-4吸附柚鲜花的头香,并以毛细管气相色谱和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研究头香的化学组分,分离鉴定了17个已知化学成分。它们是芳樟醇、β-蒎烯、β-水芹烯、橙花叔醇等。  相似文献   
995.
陈秀香   《广西植物》1987,(4):301-302
几年来,我所在中草药资源调查工作中,发现一些我国及广西未曾记录过的植物,现整理成文,以供有关部门参考。本文引用的标本均收藏在广西中医药研究所植物标本室(GXMI)。 山椒子水番挑(博白)番落技科Annonaceae Uvar花a grandiflora Roxb.in FI.Ind.2:665.1524;李秉滔,植物分类学报14(1):98.2976,蒋英,李秉滔,中国植物志30(2):26,图版10. 1979。 广西东南部:博白县,浪平公社,水库边1971年5月9日,王鉴均2247外北流县,隆盛公社,天堂,坡地疏林中,1977年9月26日北流调查队8一44口7。 分布:广东南部,广西东南部;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  相似文献   
996.
臭参中挥发性臭味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臭参(Codonopsis sp.)俗称臭药、云南参、臭党参等,系桔梗科党参属云南特有植物种,种名待分类学家鉴定。其根具有特殊臭味,民间作为廉价滋补佳品,和肉、蛋一起煮食,具有补中益气,生津之功效。同属许多植物如党参(C.pilosula Nannf)、川党参(C.tangshan Oliv.)等的根,均为著名中药,但都没有臭参那种臭味。该植物的化学成分未见报道。为了解臭参植物的药用价值以及同党参、川党参等的相互关系,我们首先对臭参的挥发性臭味化学成分作了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现将结果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7.
重楼属植物甾体皂甙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高效液相层析技术,对重楼属十八个种植物的甾体皂甙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植物用甲醇提取,抽出物经DIAION柱,以90%甲醇洗出总甙。在HPLC上,用ODS柱先将总甙以用醇:水(9:1)洗脱分为三馏段,每馏再在ODS柱或Rp-8柱上以甲醇:水(8:2;7:3.5)洗脱,使各个皂甙成分完全分离。被分离的每个色谱峰与已知重楼皂甙的保留时间进行比较并配合HPLC的加入法,TLC分析及用HPLC制备少量样品做MS测定来加以定性鉴定。定量采用内标及校正曲线法。  相似文献   
998.
本文描述了甘肃玉门红柳峡下沟组的介形类化石共5属4亚属、13种。其中1新属、6个新种、1个比较种。根据介形类特征和地理分布,推测下沟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巴列姆期;同时结合玉门红柳峡下沟组的岩性特征,认为该组为淡水微咸水河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999.
祁门过路黄和过路黄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了祁门过路黄和过路黄的核型。前者核型公式为2n=2x=24=6m 6sin 6st 6t,为首次报道;后者核型公式为2n=2x=24=2m 4sm 6st 12t。与前人报道一致.并进一步对二者的核型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核型和外部形态特征的综合分析,祁门过路黄和过路黄的差异水平已明显超过种内变异水平,故将祁门过路黄独立出来,另立新种,是比较恰当的。  相似文献   
1000.
广义青篱竹属(Arundinaria)核糖体DNA ITS序列及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广义青篱竹属(Arundinaria)中有关争议类群的代表种或模式种(毛竹为外类群)等18种竹种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ITS)序列。通过最简约性分析产生的ITS系统发育树表明,供试竹种形成一个自然的单系类群,这说明广义青篱竹属中这些不同的类群归属青篱竹属是合理的。17种竹种可聚为2大分支:其中斑苦竹(A,oleosa)、仙居苦竹(A.hsienchuensis)、茶秆竹(A.amabilis)、长叶苦竹(A.chino)、苦竹(A.amara)、宜兴苦竹(A.yixingensis)、菲白竹(A.fortunei)、翠竹(A.pygmaea)为一个分支;而大明竹(A.graminea)、巴山木竹(A.fargesii)、冷箭竹(A.faberi)、凤竹(A.hupehense)、鼓节矢竹(Pseudosasa japonica cv.Tsutsumiana)、矢竹(Pseudosasa japonica)、短穗竹(Brachystachyum densiflorum)、肿节竹(A.oedogonata)、少穗竹(A.sulcata)组合在另一分支。ITS系统发育树还表明,大明竹与巴山木竹、鼓节矢竹与矢竹、少穗竹与短穗竹和肿节竹关系极为密切,均得到较高的Bootstrap(分别为99%、100%和87%)的支持;茶秆竹与仙居苦竹关系非常密切,茶秆竹可归隶到青篱竹属中;翠竹和菲白竹关系密切,且与苦竹类竹种分为两个分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