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52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3909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377篇
  2013年   420篇
  2012年   619篇
  2011年   492篇
  2010年   458篇
  2009年   549篇
  2008年   700篇
  2007年   613篇
  2006年   539篇
  2005年   559篇
  2004年   574篇
  2003年   630篇
  2002年   720篇
  2001年   554篇
  2000年   581篇
  1999年   504篇
  1998年   463篇
  1997年   573篇
  1996年   483篇
  1995年   569篇
  1994年   524篇
  1993年   511篇
  1992年   526篇
  1991年   499篇
  1990年   447篇
  1989年   451篇
  1988年   146篇
  1987年   135篇
  1986年   111篇
  1985年   150篇
  1984年   116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7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81.
中国野牡丹科金锦香属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介   《广西植物》1982,(4):181-188
<正> 本属是一个热带非洲、热带亚洲及热带澳洲的严格地旧世界热带分布式样的属,约100种,以喜马拉雅地区以南的印度次大陆为本属的分布中心,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属,其起源可能发生于冈瓦纳古陆;在亚洲的北界,已分布至尼泊尔、不丹、我国西藏东南、湖北南部、江苏长江口,直到日本的纪伊半岛。我国有12种,2变种,其中有3个特有种。种的分布以云南最多(10种),向东渐减,至江苏、安徽、浙江等地,仅有1种。在这一区的发展,似  相似文献   
882.
广西杜鹃花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沛祥   《广西植物》1982,(2):69-76
<正> 1.岩谷杜鹃 新种 图1 (杜鹃亚属,长尾种子组) 附生小灌木,高20—6O厘米;枝圆柱状,密布小疣瘤,近似越橘杜鹃Rh.vaccinioides Hook.f.和匍枝杜鹃Rh.euonymifolium Lévl.;不同于前者为:叶密集,非散生,边缘外折,花黄色;不同于后者为叶向枝端聚生,较小,花萼裂片长圆形,被缘毛,花较小;不同于二者为子房和蒴果有鳞点而且被毛,可资区别。  相似文献   
883.
丘华兴   《广西植物》1982,(3):147-152
作者在中国大戟科血桐属分类研究中,整理了华南植物所标本室、北京植物所生态标本室、中山大学生物系植物标本室和昆明植物所标本室的本属标本。现在本文报导我国血桐属15个种的分种检索表,其中泡腺血桐Macaranga pustulata King ex Hook.f.1种为我国(西藏、云南)新纪录,并对7个种的文献、形态和地理分布作简要的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884.
本文报道了银耳目银耳属的两个新种——海南银耳(Tremella hainancnsis Peng sp·nov.)和莽山银耳(Tremella mangen.Peng sp.nov.)。其形态特征,前者与网状银耳(Tremellarcticulata)近似,后者与赖特银耳(Tremella wrightii)接近。对这两个新种进行了汉文和拉丁 文描述。  相似文献   
885.
叶表面角质层在贝母属植物叶鉴定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表面角质层在贝母属植物叶鉴定中的意义李萍,濮祖茂,蒋鑫,刘惠娟,徐国钧(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教研室;分析中心电镜室南京210009)ThediagnosticvalueofthecuticleintheleavesfromgenusFritillar...  相似文献   
886.
多年生草本。须根具沙套。秆疏丛生,直立或基部膝曲,高13—20cm,径约0.5—1mm,平滑无毛,具2—3节。叶鞘具短柔毛,长于节间;叶舌膜质,长0.5—1mm,  相似文献   
887.
888.
889.
姜玉梅  魏江春 《真菌学报》1990,9(4):293-295
  相似文献   
890.
蝉花是我国重要药用真菌,但长期以来其名称特别是学名的使用一直混乱。本文从古代医药典籍记载确认,“蝉花”是历史最久、使用最广的中名,对于其他中名具有优先权。其学名Isaria cicadae系Miquel(1838)根据巴西标本命名,但模式标本已失,原描述文字及插图均极其简单,与蝉花形态差异较大。其有性型迄今未发现,曾先后被认为是小蝉草Ophiocordyceps sobolifera和大蝉草Tolypocladium dujiaolongae (=Cordyceps cicadae Shing)。本文根据文献考证澄清了国内外关于小蝉草和大蝉草的误用,分析了长期以来大量日本文献中的命名混乱对我国认知蝉花的影响,并质疑I. cicadae在中国及其他地区的分布,提出它是一复合种,因此蝉花的分类地位及学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