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揭示种群空间分布特征随尺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种群对空间资源的占据能力和生态适应能力及分形差异,采用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对木论自然保护区铁榄群落主要乔木种群格局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势种铁榄(Sinosideroxylon pedunculatum)、东女贞(Ligustrum japonicum)、小栾树(Boniodendron minius)、稀有濒危种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5个种群在相应的尺度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大小顺序一致,均为:铁榄〉东女贞〉小栾树〉掌叶木〉青檀;在5个种群中,铁榄计盒维数为1.7763最大,接近2,对空间环境的占据能力最强,信息维数(1.7206)也最大,个体聚集强度强,在群落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青檀计盒维数(0.8316)和信息维数(0.8990)最小,对环境的占据利用能力弱,个体聚集程度整体较弱,在群落中处于伴生地位;在0.5~50m的尺度上,关联维数大小顺序为:铁榄(1.7314)〉东女贞(1.6688)〉小栾树(1.6050)〉青檀(0.7868),而掌叶木只有在大的尺度上才出现关联,且关联较强。3个分形维数大小的不同组合,能够全面揭示不同种群格局特征和种群在群落中所处地位的差异。  相似文献   
92.
利用一株分离自传统发酵酸马奶中的益生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进行固态发酵(Solid State Fermentation,SSF)。以发酵物中的活菌数为主要指标,采用九因素四水平(L32(4^9))的正交试验优化固态发酵培养基,并在优化的培养基基础上研究不同的初始含水量及培养时间对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活菌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固态发酵培养基组成为4g豆粕、5g麸皮、0.6g乳清粉、0.3g葡萄糖、0.3g碳酸钙、0.02g硫酸铵、0.01g硫酸镁,初始含水量为55%的优化条件下,37℃发酵60h,发酵物中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活菌数可达到4.08×10^10CFU/g。  相似文献   
93.
基于光温的温室多杆切花菊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菊花生长对光温的反应,设计不同品种、不同单株主杆数、不同定植密度和不同定植日期的试验,构建了以生理辐热积(Physiological product of 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AR,PTEP)为尺度的温室多杆切花菊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预测模型,并用与建模相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随单位面积杆数增加,切花菊的单位面积地上干物质产量增加,单枝切花鲜重减少.所建模型对温室多杆切花菊的单株叶干重、茎干重、花干重和地上部分鲜重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基于1:1线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 0.95、0.82和0.97,回归估计标准误(RMSE)分别为:0.863、1.005、0.201和10.190g ·株-1.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可为温室切花菊栽培密度和保留杆数的优化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通过醋酸-H2O2氧化降解法制备三种不同特性粘数(50℃时,η=4.76mL/g,29.39mL/g和54.93mL/g)的壳聚糖。以小鼠为实验对象,采取灌胃给药方式,考察其降低血浆TCH、TG的能力,并以血浆SOD酶活及MDA含量为指标,进行抗氧化药效学评价。结果显示,给药21d后,三种壳聚糖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浆TCH和TG含量,降幅分别大于28.2%和22.5%;且三种壳聚糖也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浆MDA含量,降幅大于30.0%,但对小鼠血浆SOD酶活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5.
河西走廊中部两种荒漠植物根系构型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河西走廊中部,采用挖掘法挖取红砂和白刺根系,应用拓扑学与分形理论分析了根系构型的特征.结果表明: 2种荒漠植物根系的拓扑指数均较小,根系分支模式均近似为叉状分支结构.红砂和白刺根系具有较好的分形特征,其分形维数分别为(1.18±0.04)和(1.36±0.06);分形维数、分形丰度与根系平均连接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2种荒漠植物根系的平均连接长度均较大,以扩大植物的有效营养空间,从而适应干旱贫瘠的土壤环境.2种荒漠植物根系分支前的横截面积等于根系分支后的横截面积之和,验证了Leonardo da Vinci法则.对17个根系构型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根系拓扑指数、根系连接数量、逐步分支率和根系直径4个根系构型参数能很好地表示2种荒漠植物根系构型特征.  相似文献   
96.
根系分形结构是植物根系构型应对环境异质性的表型可塑性结果, 可反映植物对生长环境的适应策略。利用ArcGIS建立研究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 并提取坡向数据, 采用全根挖掘和Win-RHIZO根系分析仪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祁连山北坡高寒退化草地不同坡向甘肃臭草(Melica przewalskyi)的根系分形结构。结果表明: 随着坡向由北坡向东坡、西坡、南坡转变, 草地群落的密度、高度和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小, 甘肃臭草种群的密度、高度以及根系分形丰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分形维数逐渐减小; 不同坡向甘肃臭草根系分形维数和分形丰度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p < 0.05), 南坡和北坡甘肃臭草根系分形维数分形丰度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 < 0.01), 东坡和西坡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 < 0.05), 甘肃臭草根系分形维数和分形丰度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 随着坡向由北坡向东坡、西坡、南坡转变, 甘肃臭草根系分形维数和分形丰度回归方程的标准化主轴(SMA)斜率逐渐增大(p < 0.05), 说明在干旱的南坡, 根系所开发利用的相同体积的土壤内, 根系分支更少、更稀疏。不同坡向甘肃臭草合理权衡根系分形维数和分形丰度的资源配置模式, 体现了植物根系构型构建的资源投资权衡机制。  相似文献   
97.
宋子炜 《生态科学》2011,30(4):411-417
从生态环境特征、资源影响力、社会经济影响3个方面,选择地形、气候、生态脆弱性、典型性、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16个指标,构建评价模型,运用三角模糊数方法,进行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评价。结果显示: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整体发展良好,发展生态旅游将会对保护区的文化、经济、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将三角模糊数应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模型,克服了定性指标难以量化、可比较性差的缺点,可以为生态旅游评价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对生态旅游评价具有新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8.
施氮肥对落叶松和水曲柳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 全球变化导致土壤氮(N)有效性增加将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本文以落叶松(Larix gmelinii)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 通过施肥处理, 在不同季节和土层取样, 研究土壤N有效性增加对土壤动物的数量、类群数和不同功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 (1) 施肥影响两林分土壤动物密度, 导致当年密度增加, 翌年则下降, 这种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不同土层中均表现出来; (2) 施肥增加了两林分土壤动物类群数, 其中落叶松林分从34类增加到43类, 水曲柳林分从43类增加到48类; (3) 施肥改变了两林分不同食性土壤动物的密度, 腐食性土壤动物数量降低、植食性数量增加、捕食性数量变化不明显。这些结果说明: 土壤N有效性增加显著影响两林分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可能改变地下碳分配格局和养分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99.
为探讨中国鲤形目鱼类中轴骨骼数及其与系统发育和生态习性的相关性,采用X光透视照相法对157种鲤科(Cyprinidae)、鳅科(Cobitidae)、平鳍鳅科(Balitoridae)鱼类的脊椎骨数、肋骨数、尾椎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鲤形目鱼类的脊椎骨数在30-52枚之间,均值39.45?4.44;肋骨数在8-28对之间,均值15.27?3.08;尾椎数在14-34枚之间,均值21.08?2.89。依据脊椎骨数、肋骨数、尾椎数对鲤科各亚科进行聚类,显示鲤科12个亚科分为2大类:雅罗鱼类,包括雅罗鱼亚科、鲌亚科、鲴亚科、裂腹鱼亚科等4亚科;鲃类,包括鲢亚科、鮈亚科、鱼丹亚科、鲃亚科、野鲮亚科、鳅鮀亚科、鲤亚科、鱊亚科等8亚科。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鲤科肉食性鱼类的肋骨数与脊椎骨数的比值显著少于植食性鱼类(P<0.05),而脊椎骨数、尾椎数则显著多于植食性鱼类(P<0.05)。中上层鱼类的脊椎骨数、尾椎数显著多于下层鱼类(P<0.05)。极小型鱼类的脊椎骨数、肋骨数,以及肋骨数与脊椎骨数之比显著少于大型鱼类(P<0.05)。表明鲤科鱼类的中轴骨骼数与其系统发育和生态习性及体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为明确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幼虫的发育状况,以便进行预测预报及采取防治措施。【方法】通过野外采样获取不同发育状态的栎黄枯叶蛾幼虫,对其头壳宽度,体长,体宽,额宽,上颚基部宽和单眼间距6项形态指标进行测量,利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方法,推断栎黄枯叶蛾幼虫的龄数。【结果】栎黄枯叶蛾幼虫有7龄,头壳宽度为最佳分龄结构。单眼间距、额宽和上颚宽3项指标均可作为分龄的辅助手段,体长和体宽变异较大,不宜用作幼虫龄数划分。【结论】研究结果为生产上合理防治该害虫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