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61篇
  免费   1392篇
  国内免费   6016篇
  2024年   152篇
  2023年   484篇
  2022年   579篇
  2021年   562篇
  2020年   583篇
  2019年   565篇
  2018年   426篇
  2017年   550篇
  2016年   552篇
  2015年   649篇
  2014年   1015篇
  2013年   789篇
  2012年   942篇
  2011年   1114篇
  2010年   978篇
  2009年   1041篇
  2008年   1393篇
  2007年   935篇
  2006年   862篇
  2005年   884篇
  2004年   932篇
  2003年   801篇
  2002年   759篇
  2001年   680篇
  2000年   508篇
  1999年   510篇
  1998年   381篇
  1997年   391篇
  1996年   418篇
  1995年   328篇
  1994年   372篇
  1993年   306篇
  1992年   264篇
  1991年   248篇
  1990年   193篇
  1989年   197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80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3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摘要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和肽素(Copeptin)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8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97例老年CH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48例和49例,对照组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研究组接受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疗效、血清Gal-3及Copeptin水平、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指标、心功能指标及6 min 步行实验(6MWT)距离。记录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93.88%)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2.92%)(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高于对照组,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Gal-3、Copept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TLR4 mRNA、NF-κB mRNA、白介素-6(IL-6)mRN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可调节血清Gal-3、Copeptin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力,可能通过抑制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0A(KIF20A)、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B-35(LAPTM4B-35)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以及距离肿瘤边缘2 cm以上癌旁组织中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水平。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不同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差异。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Ⅲ期患者的癌组织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I~II期患者的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F20A低表达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KIF20A高表达组;LAPTM4B-35低表达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LAPTM4B-35高表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KIF20A mRNA高表达和LAPTM4B-35 mRNA高表达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水平升高,有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较高患者癌组织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水平上调。KIF20A 、LAPTM4B-35高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下降。  相似文献   
993.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长沙市第三医院口腔科接受诊治的30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慢性牙周炎严重程度分成轻度组169例、中度组92例、重度组39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Pg检测,同时检测血清HMGB1、IL-1β、IL-6水平和牙周临床指标水平。比较各组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Pg感染与血清HMGB1、IL-1β、IL-6水平以及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重度组和中度组的Pg感染阳性率、Pg感染浓度均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上述指标高于中度组(P<0.05)。重度组和中度组的血清HMGB1、IL-1β、IL-6水平均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上述指标高于中度组(P<0.05)。重度组和中度组的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以及附着丧失(AL)均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上述指标高于中度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牙周炎患者的Pg感染浓度与血清HMGB1、IL-1β、IL-6水平以及PD、SBI、AL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的Pg感染浓度与血清HMGB1、IL-1β、IL-6水平及牙周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早期明确Pg感染浓度以及检测上述血清学指标水平,可能对抑制病程进展以及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冠突曲霉(Aspergillus cristatus)是一种同宗结合菌,它的产孢受渗透压调控,与构巢曲霉的光调控产孢机制存在较大差异。冠突曲霉的有性生殖主要受MAT1-1-1MAT1-2-1调控,但MAT基因对该菌有性生殖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期望筛选得到冠突曲霉MAT的互作蛋白,为深入研究冠突曲霉有性产孢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GST pull-down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筛选可能与冠突曲霉MAT1-1-1和MAT1-2-1互作的蛋白,结合ProteinPilot和冠突曲霉基因组注释结果进行互作蛋白的注释及GO分析,其中互作蛋白SI65_00917和SI65_03348利用RT-qPCR探索它们与有性发育的联系,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初步验证它们与MAT蛋白的互作关系。结果: 成功构建了GST-MAT1-1-1、GST-MAT1-2-1表达载体,诱导表达纯化出目的诱饵蛋白,分别利用诱饵蛋白捕获冠突曲霉总蛋白中的互作蛋白,经分析、筛选共鉴定出与MAT1-1-1互作的蛋白56个,与MAT1-2-1互作的蛋白413个。GO分析表明,这些蛋白参与翻译调控、代谢过程、蛋白质转运及蛋白结合等生物学过程,具有核苷酸结合活性、催化活性、蛋白结合活性;RT-qPCR结果表明互作蛋白SI65_00917可能与有性发育相关。酵母双杂交结果表明,SI65_00917蛋白具有自激活作用,可能是转录因子;SI65_03348蛋白与MAT1-1-1、MAT1-2-1在酵母中均有互作。结论: MAT通过与其他蛋白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调控其有性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通过对尖孢镰刀菌中Folprp4基因的鉴定,揭示其在尖孢镰刀菌中的功能及致病相关性。方法: 基于同源重组原理,根据测定出的Folprp4基因序列,应用Split-Marker重组技术构建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hph)的基因缺失盒。将基因缺失盒经PEG介导转化到野生型原生质体中,在含有潮霉素B的TCC培养基上筛选转化子,通过PCR正负筛查获得Folprp4基因缺失突变株(ΔFolprp4)。构建含有Folprp4基因的载体pZDH1,并将其转化到敲除突变体中进行互补测验。结果: 与野生型(hm)和异位插入突变体(ecFolprp4)相比,敲除突变体菌丝生长受到严重阻碍,当野生型和异位插入突变体长满整个平板时,敲除突变体菌落呈小点状。敲除突变体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ΔFolprp4的分生孢子产量显著下降。侵染实验表明,ΔFolprp4对亚麻幼苗的毒力显著降低。互补实验表明,该互补载体的回复子(Folprp4-C)在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分生孢子产量和毒力方面均恢复到了野生型菌株。结论: Folprp4基因与尖孢镰刀菌的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发生和致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原核表达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 C. A. Mey.)金属硫蛋白HcMT并探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HcMT,转化至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加入Zn2+胁迫培养(终浓度为200 μmol/L),分离纯化得到Zn-HcMT,测定Zn-HcMT自由基清除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制备复合物Zn-HcMT/TiO2并做FTIR表征。结果: 通过原核表达获得融合蛋白Zn-HcMT,对·OH、O2·-、DPP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活性,对·OH、O2·-的IC50分别为0.386 mg/mL、0.038 mg/mL。融合蛋白浓度为0.01 mg/mL时,对DPPH清除率达(37.43 ± 0.006 8)%,浓度为0.3mg/mL时TEAC(trolox-equivalent antioxidant capacity)值为(1.023 ± 0.01)mmol/L,融合蛋白还原力A700为0.142 ± 0.055,FTIR图谱同时表现了Zn-HcMT和TiO2吸收特性。结论: Zn-HcMT具有良好的清除ROS活性及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在化妆品领域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设计并构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受体结合结构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在毕赤酵母表面的展示体系,并对表面展示的RBD进行功能性评价,从而为以RBD为靶点的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奠定基础。方法:将四种锚定分子与新冠病毒RBD融合,电转化至毕赤酵母中;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分析,筛选能够成功展示RBD的锚定系统;进一步分析其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受体的亲和力,证明展示在细胞表面RBD分子的功能。结果:仅Sed1p锚定分子能够有效呈递RBD至毕赤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效率约为70%;亲和力分析结果表明,ACE2受体和表面展示RBD的亲和力(KD = 30.42 nmol/L)与溶液中RBD的亲和力(KD = 16.00 nmol/L)较为接近。结论:这一体系能够在毕赤酵母表面高效地展示具有生物学功能的RBD,可用于抗新冠病毒RBD药物的高通量筛选和评价。  相似文献   
998.
球孢白僵菌是一种广谱性杀虫真菌,为了探索其转录因子BbMSN2识别启动子核心序列的能力,本研究外源表达并纯化了BbMSN2蛋白,合成了3个含有不同数量核心序列(AGGGG/ CCCCT)的核酸探针和6个核心序列点突变的核酸探针,将BbMSN2蛋白和核酸探针体外结合,通过凝胶迁移实验检测核酸探针及结合蛋白的迁移情况。研究发现,目的蛋白与含有核心序列的核酸探针结合时,核酸探针发生了凝胶迁移现象,其中核心序列数量对凝胶迁移的协同效益不显著。但目的蛋白与核心序列点突变核酸探针结合时,凝胶迁移现象明显减弱。上述结果表明,转录因子BbMSN2可以和含有核心序列核酸探针结合并发生相互作用,且对识别序列具有很强的特异性。本研究为深入探索BbMSN2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999.
龚明  尹昕  黄天宇  郑婷婷  唐利华  张赫男  汪滢 《菌物学报》2022,41(12):2074-2082
为了改进草菇低温保鲜方法,在15 ℃贮藏条件下,采用泛素化结合酶E2 (UBEV2)抑制剂对草菇子实体进行处理,并开展相关生理指标和基因表达检测。结果表明,使用100 μmol/L的UBEV2抑制剂L345-0044维持了草菇较好的品质,提高了草菇可溶性糖的含量。低温明显提升抑制剂处理下的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活力,并证实了低温胁迫显著提高了抑制剂处理下的一种类型蛋白酶肽基赖氨酸金属内肽酶的表达。本研究证实了草菇可溶性糖和高活性的冷诱导金属内肽酶对于延长草菇的低温保鲜时间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000.
柴红梅  马渊浩  刘萍  陈卫民  陶南  赵永昌 《菌物学报》2022,41(10):1607-1618
本文以基因组数据显示只具有MAT1-1 idiomorph的单孢菌株YPL6-3和只具有MAT1-2 idiomorph的单孢菌株YPL6-1为材料,研究它们子代的子囊果、单孢菌株群体和同一子囊中8个单孢菌株的交配型分布情况。YPL6-3和YPL6-1菌株分别隔离栽培和互补混栽均能形成正常的子囊果,其子囊果菌柄交配型分布与亲本菌株有关。PCR扩增检测235株子代单孢菌株的交配基因出现有趣现象:一些菌株的MAT1-1-1基因电泳条带强,MAT1-2-1基因的条带弱;另一些菌株则MAT1-1-1基因条带弱,MAT1-2-1基因条带强。同时也有两基因条带都强或者一基因条带强,另一基因无条带的菌株。从3个子囊果中共挑取了10个子囊,并对每个子囊中的单孢进行独立分离,PCR扩增并电泳检测交配基因时也出现了上述相同的情况。若MAT1-1-1强,则MAT1-2-1弱或无,这样的菌株在同一子囊中不会超出4个,反之亦然。利用长片段PCR扩增YPL6-1和YPL6-3菌株的全长MAT idiomorph,利用Nanopore测序技术对扩增子进行单分子实时测序,2次重复实验的序列比对发现:菌株YPL6-1中存在99.63%和99.81%的MAT1-2 idiomorph分子及0.37%和0.19%的MAT1-1 idiomorph分子;菌株YPL6-3中存在99.45%和99.74%的MAT1-1 idiomorph 分子及0.55%和0.26%的MAT1-2 idiomorph分子。从而证实,这2个基因组测序和PCR扩增都只能检测到一种交配型的菌株,其实是异核菌株,只是2种交配型核的数量占比存在较大偏离。根据上述现象推断,梯棱羊肚菌的子囊孢子都是异核的,萌发后形成的单孢菌株具有异核不对称特点,从而推测梯棱羊肚菌是一种特殊的假同宗子囊菌,同时也揭示了梯棱羊肚菌单孢出菇的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