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0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Burkholderia sp.ZYB002菌株不仅能产生大量的胞外脂肪酶,还能产生大量的细胞结合脂肪酶。对细胞结合脂肪酶的种类进行定性研究,将为开发全细胞脂肪酶催化剂奠定基础。通过分析与Burkholderia sp.ZYB002菌株具有较高同源性的Burkholderia cepacia J2315菌株的脂肪酶基因家族,推测潜在的细胞结合脂肪酶编码基因。通过同源重组插入失活Burkholderia sp.ZYB002菌株的lipA基因,筛选出突变体转化子;测定突变体菌株细胞结合脂肪酶的活性,并与野生型菌株比较。试验结果表明,lipA基因插入失活的Burkholderia sp.ZYB002-ΔlipA菌株的细胞结合脂肪酶活性降低了42%。  相似文献   
122.
从环境中筛选到了脂肪酶高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JH,依据NCBI上发表的原核微生物脂肪酶基因序列的多序列比对,发现它具有很强的序列保守性。利用PCR从金黄色葡萄球菌JH基因组中扩增得到了脂肪酶基因,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整合到质粒pC194中,并导入到枯草芽孢杆菌中进行表达。应用选择抗药性筛选重组子,利用硫酸铵沉淀法和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重组脂肪酶,并用DS-PAGE进行纯度鉴定,确定其相对分子量约为32000Da。通过对其酶学特性的研究发现,重组脂肪酶在反应温度为41℃, pH为8.0时具有最大活性,其Km和Vm各自为0.34mM和308μmol•mg-1min-1,Ca2+、K+、Mg2+能激活这种酶的活性鳩e2+、Cu2+、Co2+则抑制它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3.
K202A突变对扩展青霉脂肪酶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易错PCR定向进化扩展青霉脂肪酶(PEL),获得了一株热稳定性有所提高的随机突变体(ep8),ep8包含有一个氨基酸的改变。为进一步提高其热稳定性,作者利用重叠延伸PCR法,以ep8基因为模板,将第202位赖氨酸突变为丙氨酸(K202A),构建表达质粒pAO815-ep8-K202A。并将其引入毕赤酵母GS115构建叠加突变体(PEL-ep8-K202A)。同时以野生型lip07为模板构建单点突变体:PEL-lip07-K202A。15% SDS-PAGE 结果分析表明突变体分子量与野生型一致,约为28KD. 表达产物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 野生型(PEL)的Tm值为39.03℃,而以野生型为模板进行定点突变得到的单点突变酶(PEL-lip07-K202A),其Tm却降低了2℃,为37.08℃。叠加突变酶(PEL-ep8-K202A)的Tm为41.66℃, 比野生型酶提高2.63℃,比随机突变体ep8生产的酶(PEL-ep8)的Tm提高了1.21℃。  相似文献   
124.
微环境对脂肪酶催化酮基布洛芬立体选择性酯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伟  宗敏华  杨蓉  李琼  郭勇   《微生物学通报》2000,27(5):353-356
系统研究了反应介质、助溶剂、水活度、温度、pH等因素对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酮基布洛芬动力学拆分的影响。以环己烷为反应介质,酶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对映体选择性;在环己烷中添加苯,可大幅度提高E值;适宜的反应温度为30℃;最适反应初始水活度为0.09;在所研究的pH6~8范围内,pH对酶活及酶的体选择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5.
链霉菌Z94-2碱性脂肪酶产生条件及酶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52株脂肪酶产生菌中,链霉菌Z94-2产脂肪酶活力为596u/mL,其最适培养基(g/L)为:糊精10、黄豆饼粉30、尿素10、K2HPO40.5、MgSO40.5、NaCl1和AEO90.5,产酶的最适条件为:初始pH9.5~10.0,在26℃培养48h。用PVA橄榄油乳化系统测定该酶的最适pH9.8,最适温度37℃,在pH8.6~10.2于5℃存放24h,酶活力不变。0.14mol/L的氯  相似文献   
126.
链霉菌Z94-2碱性脂肪酶产生条件及酶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52 株脂肪酶产生菌中,链霉菌Z942 产脂肪酶活力为596u/ mL,其最适培养基(g/L) 为:糊精10 、黄豆饼粉30 、尿素10 、K2HPO4 0-5 、MgSO4 0-5 、NaCl 1 和AEO9 0 .5 ,产酶的最适条件为:初始pH9 .5 ~10-0 ,在26 ℃培养48h 。用PVA 橄榄油乳化系统测定该酶的最适pH9 .8 ,最适温度37 ℃,在pH8-6 ~10-2 于5 ℃存放24 h ,酶活力不变。0-14mol/L 的氯化钙有较大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27.
张碧飞  吕成  张萌  许菲 《生物工程学报》2022,38(4):1537-1553
来自奇异变形杆菌的脂肪酶(Proteus mirabilis lipase,PML)具有较好的有机溶剂耐受性,在生产生物柴油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然而,其热稳定性仍有待提高以更好地适应工业生产.近年来,基于计算机辅助的多种计算设计策略的发展为酶的热稳定性改造提供了更多的思路.文中首先选择了 3种基于互补算法的软件AB...  相似文献   
128.
琼氏不动杆菌WCO-9是从油污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的一株高产脂肪酶菌株,所产脂肪酶具有显著优于对照同种菌株ATCC 17908的水解活性。为探究WCO-9菌株高效产酶机制,挖掘新型特异脂肪酶功能基因,采用Oxford Nanopore技术完成WCO-9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并对同属菌株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显示,脂肪酶产生菌WCO-9的基因组大小为3.19 Mb,GC含量38.62%,含有2 929个编码基因,其中包含11个脂肪酶编码基因(1个特异基因)和3个脂肪酶分子伴侣基因;共线性分析也说明WCO-9菌株基因组与对照菌株ATCC 17908具有显著差异。WCO-9菌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对该菌的高效产酶机制研究及新型脂肪酶特异基因挖掘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期高产脂肪酶工程菌的创制及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9.
焦锋  许建和 《生物技术》1992,2(2):30-34
本文探索了一种在非水介质中对酶进行固定化的新方法.研究了包埋于“水/AOT/异辛烷”系统中与有机溶剂共存的液晶相(L+LC)中的脂肪酶催化橄榄油水解的特性,发现于最适温度28℃,最佳pH为7.2,组成为(w/w%):AOT14.0%、水55.9%、异辛烷15.1%、橄榄油15.0%的条件下,脂肪酶活力较高,并且具有相当好的稳定性,尤其是产物分离和酶的回收简单易行,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0.
脂肪酶(37℃,6小时)水解不同致病力类型的5个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Kleb.)毒素中的脂肪组分。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水解后的5个菌株的毒素都不影响对棉花的致萎活性,说明毒素中的脂肪组分在对棉花的致萎作用中不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