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1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69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31.
《生物产业技术》2010,(1):88-88
感染症的预防.必须要把抗生物质的严格使用和院内卫生改善等各种各样的治疗战略组合到一起。众所周知.感染症一旦严重,就会导致死亡.因长期住院和预后不良而造成的巨额治疗费用.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2.
秦岭南坡不同海拔林分凋落叶分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放置凋落物分解袋法,对秦岭南坡林区不同海拔华山松(Pinus armandii)、油松(P.tabulaeformis)、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和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凋落叶分解过程中N、P、C、粗脂肪、粗纤维和热值的变化规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处于不同海拔的同一树种新鲜凋落叶的N、P、C、粗脂肪含量及其热值差异不显著(P>0.05).(2)在一年的分解过程中,凋落叶N、P含量表现出逐渐富集的趋势,其中油松凋落叶N、P富集速度最快,分别达到165.60%和189.94%;凋落叶C、粗脂肪含量和热值、C/N、C/P、粗纤维/N在分解中逐渐下降,粗脂肪释放速率达到50.29%~77.82%.(3)分解一年后,不同海拔同一树种凋落叶N、P、C、C/N、C/P含量仍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但不同海拔凋落叶粗脂肪分解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差距最大的锐齿栎凋落叶低海拔较高海拔粗脂肪释放率高19.38%;不同海拔华北落叶松和锐齿栎凋落叶粗纤维释放速率差异极显著(P<0.01),而不同海拔油松、华山松凋落叶粗纤维释放无显著差异;处于高低海拔的华北落叶松和锐齿栎凋落叶热值分别为17.12和15.68 kJ·g-1、17.74和13.51 kJ·g-1,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油松、华山松凋落叶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研究发现,一年中海拔差异所造成的降水、温度等因素的变化对各树种凋落叶中N、P、C的释放无显著影响,但对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粗脂肪、热值、粗纤维/N的变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3.
脂滴——细胞脂类代谢的细胞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滴是细胞内中性脂贮存的主要场所,由极性单磷脂层包裹疏水核心组成。近年来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表明,脂滴表面还存在着许多功能蛋白,进一步揭示了脂滴可能参与细胞内物质的代谢和转运,以及细胞信号传导等过程,是一个活动旺盛的多功能细胞器。实验结果还证明,脂滴不但是甘油三酯贮存和分解、花生四烯酸代谢和前列腺素合成的主要场所,脂滴还具有合成甘油三酯和磷酯的功能。由此可见,脂滴可能是细胞内参与脂类合成代谢的细胞器。  相似文献   
134.
海洋侧孢短芽孢杆菌Lh-1抗菌活性物质的分离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滤、DEAE-Sephadex A25和CM-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及HPLC反相层析等步骤得到了海洋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Lh-1的抗菌活性物质,命名为R-1。HPLC纯化出的抗菌物质经质谱测定其分子量为1608.023Da,BIO-RAD等电聚焦测得其pI为8.55,氨基酸分析表明该物质由Leu、Tyr、Val、Ile、Lys、Gly、Met、Ser、Ala9种氨基酸组成。该抗菌物质具有极强的耐热、耐酸碱特性,在pH11.0~12.0条件下,121℃处理1h,其活力保持在75%以上。经3种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酶、胃蛋白酶)处理后,活性保持在80%以上。茚三酮反应阳性。推测R-1可能是低分子量的脂肽。抑菌试验表明对食品腐败菌、致病性革兰氏阴性、阳性菌及少数真菌均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5.
研究了荷叶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 var.sinense)的不同贮藏时间与培养条件对其配子体发育和孢子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荷叶铁线蕨孢子为不含叶绿素孢子,在室温下保存5年以上时间依然具有活力,但不同的贮藏时间对配子体和孢子体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室温贮藏7d的配子体形成的时间为29d,而贮藏5年的为38d;贮藏7d的孢子体形成的时间为96d,贮藏4个月的为105d。在培养室[(25±1)℃恒温和每天2000~2500lx12h光照]沙基质中,从孢子播种到形成孢子体时间最短,为87d;沙基质比腐殖土更利于孢子体的形成;配子体密度在不超过3株/cm2的情况下,密度越高越有利于孢子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6.
《生命科学》2007,19(3):325-325
日前,浙江大学沃森基因组科学研究院朱永平教授指导的博士生杨柳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行为遗传中心的孙中生教授就“精神活性物质成瘾防治和戒除”展开合作,取得重要成果。该研究论文“吗啡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三个阶段大鼠前额叶皮质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在蛋白质组学领域的国际顶尖杂志《蛋白质组学研究》上全文发表。  相似文献   
137.
马玉心  蔡体久  宋丽萍  喻晓丽 《生态学报》2007,27(11):4596-4602
研究了自然生境下生长的兴安鹿蹄草(Pyrola dahurica(H.Andr.)Kom.)根状茎及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膜脂过氧化产物在雪盖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雪盖前期(10月1日~12月15日)兴安鹿蹄草根状茎及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先增高,尔后下降,翌年春季雪盖后期(3月1日~4月15日)MDA含量明显低于雪盖前期,雪盖前期根状茎的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叶片,雪盖后期高于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雪盖前期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升高,11月中旬达到最大,尔后下降,脯氨酸含量先下降尔后升高。雪盖后期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高于雪盖前期,可溶性糖含量随气温的升高而下降,可溶性蛋白质与脯氨酸含量随气温升高而大幅度升高,而且成明显正相关。根状茎的可溶性糖含量在雪盖前期、雪盖后期低于叶片,可溶性蛋白质与脯氨酸含量在雪盖前期、雪盖后期高于叶片。兴安鹿蹄草主要通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来适应雪盖前期及雪盖后期低温环境而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38.
锌对盐藻生长与物质积累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锌对盐藻细胞生长与物质积累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培养液中供给锌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盐藻细胞的生长与物质积累。以培养基中6 mg/L的锌浓度对盐藻细胞生长、蛋白质合成与β-胡萝卜素积累的促进作用最大。这一锌浓度可用于盐藻的生产性培养。当培养液中锌浓度较高(8 mg/L)或较低(2 mg/L)时,单个盐藻细胞中的蛋白质与β-胡萝卜素含量较高。但此时,因培养液中细胞密度较低,盐藻细胞积累的物质总量仍然较少。在锌浓度较高或较低的逆境条件下,盐藻可能通过适应性反应形成了逆境蛋白质与胡萝卜素等。  相似文献   
139.
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磷酸盐对盐藻细胞生长与物质积累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培养液中供给磷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盐藻细胞的生长与物质积累。以培养基中30mg/L的磷浓度对盐藻细胞生长、蛋白质合成与β-胡萝卜素积累的促进作用最大。培养液中磷浓度提高会使盐藻细胞生长与物质积累受到抑制。在培养液中的磷浓度为0mg/L时,单个盐藻细胞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0.
植物在生命周期里能合成释放多种多样的挥发性化合物,这些物质在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调控,植物抵御病虫侵害,以及植物与环境信息交流中行使重要功能。在介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合成途径调控和商业应用的基础上,重点论述应用基因工程调控植物挥发性物质合成的技术策略和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植物挥发性物质遗传修饰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