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6篇
  55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91.
谢晓明 《蛇志》2021,(3):301-303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伴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伴胸腰段骨折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后路长节段切开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  相似文献   
492.
摘要 目的:探讨姜黄素治疗骨折的潜在应用价值及其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可能影响。方法:本研究建立了胫骨骨折SD大鼠模型(模型组),然后应用不同剂量的姜黄素(50、100和200 mg/kg/d)治疗胫骨骨折大鼠4周。治疗4周后,通过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评价骨折区域的形态,通过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TGF-β、BMP-2、OC和CTX-I水平。应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0、5、10、20、和50 μM)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ICG-001(10 μM)处理成骨细胞3 d,然后检测细胞的ALP活性、PCNA和COL-1的含量及Wnt /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剂量的姜黄素处理组大鼠的小梁状骨和胶原明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的姜黄素处理组大鼠血清中的TGF-β、BMP-2和OC水平均升高,而CTX-I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的姜黄素处理组大鼠骨折区域中的COL-1阳性率升高(P<0.05),而COL-2水平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在药物干预3 d后,10和20 μM的姜黄素促进了细胞增殖,而100和200 μM的姜黄素抑制了细胞增殖(P<0.05)。与0 μM组比较,10 μM和20 μM的姜黄素组成骨细胞上清液中PCNA和COL-1水平及ALP活性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的姜黄素处理组大鼠骨折区域中的Wnt-3a和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GSK-3β降低(P<0.05)。与姜黄素组相比,ICG-001处理后成骨细胞活力、ALP活性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姜黄素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骨折愈合并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493.
摘要 目的:针对髓腔内固定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对兔股骨中段骨折愈合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成年兔股骨中段骨折40只,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兔子,在手术前禁水、禁食,对其右后肢进行备皮,称重、麻醉,对照组实施髓腔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髓腔内固定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治疗后1、2、3、4周对兔子的骨折部位进行影像学检查确定兔子的骨折线模糊情况,并在各周采集样品进行组织学检查。治疗4周后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检查。结果:观察组愈合程度I级、II级、II级比例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V级、V级比例分别为35.0 %、55.0 %,均高于对照组的5.0 %、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兔子的在1 w、2 w、3 w、4 w骨折线模糊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兔股骨中断骨折治疗中,实施髓腔内固定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可以提高骨折的愈合速度,加速骨折修复,整体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494.
成骨蛋白1(OP1)又称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重组人OP1(rhOP1)在体内和体外都显示了高效的骨诱导活性,可使多种实验动物的骨缺损满意愈合,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95.
目的:探讨骨水泥填充治疗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的方法。方法:对本科2000以来对8例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行有限切开、关节面撬拨复位后注入骨水泥填充关节软骨下缺损治疗。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10-68月,平均22月。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肿胀消失,3~4周功能恢复接近正常。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患者自我感觉5例表示满意,2例表示基本满意,1例表示不满意,满意率87.5%。结论:有限切开、关节面撬拨复位后注入骨水泥填充关节软骨下缺损是治疗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96.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我国髋关节置换效果评定标准,回顾性分析68例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为一期甲级愈合.随访3~12个月,优良52例,很好4例,好3例,尚可3例,差2例,4例术后死于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结论 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7.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胫内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行膝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5,P=0.044);两组术后并发症主要有伤口化脓、骨折畸形、膝关节僵直、创伤性关节炎以及伤口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感染,治疗组发生率16.67%,对照组4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在膝关节镜辅助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疾病负担,且具有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等特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98.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femur plate,LPFP)、防旋型 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emoral head replacement,FHR)治疗老年股骨粗 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应用DHS、LPFP、PFNA、FHR内固定方法治疗112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从手术时间、术中平 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上,PFNA 组较其他组 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 组,LPFP 组和FHR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上,PFNA 及人工关节组较其他2 组为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 组和FH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 组内 固定方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应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499.
目的:研究Le Fort I型截骨术与上颌牙根尖的关系,为临床合理制订截骨平面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上颌牙槽清晰或出土后仍有牙保留的颅骨,在颅骨梨状孔下缘至上颌结节作一连线作为模拟Le Fort I型术式截骨水平,以上颌牙槽缘为标志,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侧上颌各牙的牙槽缘至上述模拟截骨水平的距离及牙槽缘至各牙根尖端的长度,然后计算出上颌各牙根尖至Le Fort I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结果:上颌各牙相对的牙槽缘至Le FortI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从中切牙至第二磨牙逐渐缩小,右侧中切牙为21.09±1.53mm,左侧中切牙为20.96±1.64mm,右侧第二磨牙为14.94±1.52mm,左侧第二磨牙为14.95±1.59mm;上颌各牙根尖至Le Fort I型术式截骨水平的距离,从中切牙至第二磨牙也逐渐缩小,而两侧尖牙牙根尖距离Le Fort I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右侧为4.49±1.74mm,左侧为4.69±2.14mm,第二磨牙牙根尖距离Le Fort I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右侧为4.65±1.63mm,左侧为4.49±1.89,两侧尖牙牙根尖和第二磨牙牙根尖至Le Fort I型术式截骨水平的距离均比较接近。结论:上颌各牙根尖至LeFortI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均在4mm以上,根据前牙中尖牙牙根尖的位置和后牙中第二磨牙牙根尖的位置,Le Fort I型术式截骨线水平在13、23(3|3)根尖及27、27(7|7)根尖上方4mm以上,按此平面作截骨水平较为安全,不易损伤牙根。  相似文献   
500.
目的:观察和对比头皮冠状切口及小切口联合入路在各种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分析2002年~2005年于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救治的62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病人手术入路及临床效果。结果: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选择不同术式和切口,术中患者使用微型钛板行坚固内固定,术后均达到面形及功能的恢复。结论:对于大部分颧骨复合体骨折可以采用小切口的单独或联合入路进行治疗,对于颧骨体颧弓粉碎性骨折及陈旧性骨折应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加必要的辅助切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