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4篇 |
免费 | 202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5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研究不同颌间牵引固定方案治疗单纯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单纯髁状突骨折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牵引钉植入牵引固定方案治疗,B组给予牙弓夹板行颌间牵引固定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操作时间、术后最大开口度、五个时间点软垢指数(DI)、牙龈指数(GI)以及社区牙周需要治疗指数(CPITN),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操作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5);术后最大开口度和颞下颌关节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A组第2次、3次、4次以及5次的DI、GI和CPITN均显著优于B组(P0.05);两组面型偏斜、咀嚼良好、咬合关系、关节弹性、开口偏斜以及关节牙痛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牵引钉植入与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固定均可以较好改善患者骨折情况,但牵引钉植入术对患者伤害小,操作时间短,术后患者软垢和牙龈情况均较好。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06例桡骨远端骨折,分别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切开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分别对骨折复位比较及功能评分。结果:完整随访106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随访时间3~21个月。对保守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进行骨折复位测定及改良Garland和Werley评分,A,B型骨折无显著性差异;C型骨折中,手术组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对于C型骨折,建议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于A,B型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3.
吴海辉何小健沙建军高如峰郑奋潘福根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9):3698-3700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2月,对36例尺骨茎突骨折的患者,采用Fastin骨锚治疗。术后随访2~19个月,平均8个月。采用AO组织Gartland-Werley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X线片显示术后3个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36例患者均无腕部慢性疼痛和活动受限,Gartland-Werley评分均为优。结论:应用Fastin骨锚治疗尺骨茎突骨折是理想的治疗方法,尤其对预防尺骨远端疼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4.
骨折合并多发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骨折合并多发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06月-2007年10月本院救治的112例骨折合并多发伤病例,根据不同伤情采取了不同的救治措施。结果:112例经住院治疗的患者中,15例死亡,死亡率为13.4%。手术治疗92例多发骨折脱位208处,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者189处,占90.9%;达到功能复位者8例,占9.1%。骨延迟愈合4例。钢板断裂2例,髓内钉断裂2例。结论:尽早接诊病人、全面综合分析病情是抢救多发伤骨折病人的首要环节;及时诊断、早期救治是防止并发症、提高抢救成活率、降低病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5.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0例脊柱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不同干预措施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8.33%,观察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脊柱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形成,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6.
全面部骨折的治疗一直是颌面外科的难点和挑战,精确的骨折定位是确保术后良好功能及外形的主要因素,但常规的x线检查并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随着计算机辅助生物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三维CT、快速成型/反求工程及计算机导航技术的迅猛发展,可为全面部骨折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精确、立体定位。本文就基于计算机成像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技术在全面部骨折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不同后路术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收治的9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经伤椎椎弓根六钉固定法(六钉组,65例)和跨伤椎短节段四钉固定法(四钉组,31例)进行复位固定,测量并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矢状面Cobb角、冠状面Cobb角和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矢状面和冠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六钉组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四钉组(P〈0.05),两组冠状面Cobb角均为0°。四钉组术后并发痘的发生率为22.6%,而六钉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6%,显著低于四钉组(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六钉固定法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优于跨伤椎短节段四钉固定法.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8.
159.
目的:研究四肢骨折矫形术后患者慢性手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以2014年12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接受四肢骨折矫形术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于术后6个月分析慢性手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术前疼痛程度、二次手术、麻醉方式、术后镇痛、术后引流、合并骨质疏松、骨折类型以及骨折部位等资料,并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内有96名患者术后发生慢性手术后疼痛,发生率为32.00%(96/3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手术后疼痛患者与术前疼痛程度、是否二次手术、麻醉方式、术后有无镇痛、是否合并骨质疏松、骨折类型、骨折部位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术后是否引流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重度疼痛、二次手术、麻醉方式为非全麻、术后无镇痛、合并骨质疏松、开放性骨折以及下肢骨折均是四肢骨折矫形术后发生慢性手术后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四肢骨折矫形术后患者慢性手术后疼痛的发生率较高,术前重度疼痛、二次手术、麻醉方式为非全麻、术后无镇痛、合并骨质疏松、开放性骨折以及下肢骨折均增加了慢性手术后疼痛的发生风险,临床应根据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0.
目的:观察并比较弹性髓内钉(ESIN)与钢板固定(PF)治疗儿童股骨干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干中段骨折患儿9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ESIN组和PF组。ESIN组(n=45)采用弹性髓内钉固定,PF组(n=45)采用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失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等手术指标,随访评估患者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按Flynn评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最终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IN组患者手术切口显著小于PF组(P0.05),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短于PF组(P0.05),临床疗效明显优于PF组(P0.05)。结论:与钢板固定比较,弹性髓内钉在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显著短于钢板固定,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钢板固定,可作为儿童股骨干骨折内固定的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