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73篇
  6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为探讨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铜(Cu2+)胁迫的缓解效应,该试验以小桐子幼苗为材料,先通过小桐子幼苗根茎生长指标的变化筛选出后续实验适宜的SNP(0.2mmol/L)和Cu2+浓度(90mmol/L),再进一步考察SNP预处理对Cu2+胁迫下幼苗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Cu2+处理能诱导小桐子幼苗叶片中Pro和MDA含量显著升高,且过氧化氢酶(CAT)、超氧物歧化酶(SOD)、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POD)及抗坏血酸专一性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增强。(2)用SNP预处理能显著提高Cu2+胁迫下幼苗叶片Pro的含量,进一步增强叶片中CAT、SOD、POD和APX活性,降低MDA的含量。研究表明,0.2mmol/L的SNP能够通过提高小桐子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来增强其抗氧化胁迫能力,从而显著缓解Cu2+胁迫对幼苗造成的氧化伤害,维持其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注射不同剂量帕瑞昔布钠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肓对照方法,选择我院择期手术病人1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麻醉诱导前1 min,均从手背静脉预给药,给药前使该手臂举起15 sec,然后在前臂近端扎止血带放平.A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B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20 mg;均溶于5 mL生理盐水;C组: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5mL.推注60 sec后松开止血带,以0.5 ml/sec的速度注射异丙酚.注射期间使用4分法对注射痛评分.结果:与B组和C组比较,A组异丙酚注射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01).三组患者异丙酚注射痛的VRS评分在轻度疼痛方面没有差异.但在中至重度疼痛方面A组和B组明显低于C组(P<0.001).A组的无痛患者明显高于B组,而VR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01).结论: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预充盈血管60 sec均能明显降低异丙酚注射痛.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20 mg能降低异丙酚注射痛的程度但不能降低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究磷酸肌酸钠配合大剂量维生素C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7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试验组给予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心功能、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心肌酶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心排出量、每搏输出量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18,IL-6及IL-17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TGF-β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配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心肌功能,抑制炎性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梗后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I)、肌红蛋白(Myoglobin,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梗后心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加rh-BNP,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cTn-I、Myo、CK-MB水平的变化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Tn-I、Myo、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23±0.10) vs.(0.16±0.08)、(27.54±3.86) vs.(21.62±2.54)、(70.82±9.25) vs.(61.28±8.33)](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情况总发生率为7.89%,明显低于对照组(26.47%,P0.05)。结论:与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相比,静脉注射rh-BNP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梗后心衰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有效减低血清cTn-I、Myo、CK-MB水平。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脑钠肽(BNP)与患者心脏超声参数及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HF患者135例为研究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学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研究组分为Ⅰ级组26例,Ⅱ级组34例,Ⅲ级组42例,IV级组33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的血清标志物、炎症因子、心功能超声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NT-proBNP、BNP与炎症因子、心功能超声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BNP、NT-proBN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则低于对照组(P0.05)。BNP、NT-proBNP、IL-6、TNF-α、hs-CRP水平及LVEDD、LVESD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LVEF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降低(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HF患者BNP、NT-proBNP与IL-6、TNF-α、hs-CRP、LVEDD、LVESD呈正相关,而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NT-proBNP、BNP与CHF患者的心脏超声参数及炎症因子密切相关,可考虑将其作为临床诊断CHF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6.
为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不同给药方式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性重症的效果,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性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连续给药,试验组患者间歇给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尿量、心功能、血浆BNP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研究显示,采用间歇给药治疗后,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尿量等指标与连续给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连续给药组的LVEF、LVEDD、BNP等心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更好。研究表明,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性重症患者的心肌功能,对于基础血压低,不能耐受持续给药的患者,间歇给药方式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7.
化疗药物耐药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障碍。肿瘤耐药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药物的外排增加、DNA修复增强、凋亡受抑、上皮-间质转化以及肿瘤干细胞的存在。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通过逆转肿瘤的耐药性,从而增加化疗药物的疗效,以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率。钠氢交换蛋白(sodium-hydrogen exchanger 1, NHE1)在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被认为是肿瘤治疗中调控耐药性的潜在靶标。本文简要介绍钠氢交换蛋白的结构和主要功能,重点阐述钠氢交换蛋白对肿瘤耐药的影响和调控机制,以及在肿瘤的发展、转移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8.
摘要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和肽素(Copeptin)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8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97例老年CH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48例和49例,对照组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研究组接受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疗效、血清Gal-3及Copeptin水平、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指标、心功能指标及6 min 步行实验(6MWT)距离。记录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93.88%)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2.92%)(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高于对照组,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Gal-3、Copept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TLR4 mRNA、NF-κB mRNA、白介素-6(IL-6)mRN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可调节血清Gal-3、Copeptin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力,可能通过抑制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9.
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 BmK)是治疗癫痫的经典中药之一,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从BmK毒液中分离纯化的神经毒素被认为是作用于膜离子通道的主要活性成分。电压门控钠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 VGSCs)在癫痫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其成为重要的癫痫药物靶点。BmK的长链毒素由60~7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能特异性识别VGSCs,其中用于建立癫痫模型的α-样神经毒素与VGSC受体位点3结合,可诱发鼠类癫痫。而β或β-样神经毒素则与VGSC受体位点4结合,对癫痫模型有显著的抗惊厥作用。本综述旨在阐明BmK多肽作用于VGSCs的抗惊厥或惊厥作用,同时也为抗癫痫药物设计提供潜在的框架。  相似文献   
40.
Jia LY  Ji YH 《生理科学进展》1999,30(2):107-107
依靠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及电生理的记录,探讨各种Na^+通道亚型在中枢与周边神经系统以及一些非兴奋性组织细胞中的分布,表达,突变及其对信息调控的功能特征,已成为当今神经生物学等学科发展中的一个研究新热点,本文将侧重对有关哺乳动物Na^+通道亚型的分类,在不同组织细胞中的分布及其表达调控的功能机制等一些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的回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