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55篇
  217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外胚间充质(ectomesenchyme)是一种胚胎发育早期颅面部出现的多能性结构(multipotentstructure),大多数颅面部结构和组织均由其衍生而来,这提示外胚间充质中存在一种干细胞,即外胚间充质干细胞(ectomesenchymalstemcells,EMSCs)。为了分离和鉴定EMSCs,对E125的SD大鼠颌突组织细胞进行了流式细胞学分析,发现其中的外胚间充质细胞表达多种神经谱系和中胚层谱系的标志,包括p75、CD57和nestin等。根据此特点,采用磁细胞分离技术对p75+的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进行了分离和克隆培养。克隆分析表明,单个p75+细胞经过10~14d培养,可以形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组成的多潜能性克隆(multipotentclone),提示该群外胚间充质细胞具有多潜能性。同时,亚克隆分析表明,多潜能性子克隆中的单个p75+细胞具有再次形成多潜能性克隆的能力,说明这些细胞在体外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这些结果提示,p75+细胞同时具有多潜能性和自我更新能力,因此是外胚间充质干细胞。该干细胞的分离对于口腔颅面部的起源和发育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干细胞的高度可塑性也预示它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种子细胞,为组织工程皮肤、肌肉、软骨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2.
多胚水稻品系APⅣ胚囊的结构及其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 GMA半薄切片技术对多胚水稻 (Oryza sativa L.)品系 AP 和单胚水稻品种“IR36”的比较研究表明 :AP 中除了 7.8%的胚囊退化外 ,只有 2 7.1%的胚囊结构与“IR36”的相似 ,属蓼型结构 ;65.1%的与“IR36”不同 ,出现各种变异。其中主要的变异有两类 ,即多卵卵器胚囊 (53.3% )和双套结构胚囊 (6.3% )。多卵卵器胚囊中以三卵卵器胚囊为主。三卵卵器胚囊依胚囊的整体结构可分出 5- 2 - 1型、6- 2 - 0型和 5- 3- 0型等 3种类型的胚囊。双套结构胚囊主要特点是含有大小两个相套的胚囊和远离珠孔端的卵细胞。此外还观察到其它一些变异型胚囊。根据分析 ,发现 AP 胚囊结构类型在单穗内存在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993.
鱼类寄生粘孢子虫两新种(粘孢子目:粘体科,碘泡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寄生鱼类体表的粘孢子虫两新种:寄生在胡子鲇的珠江粘体虫Myxosoma zhujiangensis sp.nov.和寄生在麦瑞加拉鲮Cirrhina mrigala的广州碘泡虫Myxobolus guangzhou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994.
类胀泡结构是合成核糖核酸多聚酶Ⅱ转录产物的核内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可定位研究新生RNA多聚酶Ⅱ(RPⅡ)转录产物的溴尿嘧啶核苷三磷酸(BrUTP)标记技术,对洋葱(AliumcepaL.)根端分生组织细胞核中的类胀泡结构(PLS)进行了研究。经BrUTP和抗BrdU抗体标记后,在电镜下观察到PLS中存在大量的金颗粒,说明该结构中进行着旺盛的RPⅡ转录产物的合成;经α鹅膏蕈碱(αA,10μg/L,2h)处理后,PLS中金颗粒的减少极其显著,其金颗粒密度从66.65个/μm2降至1.77个/μm2,进一步确认该结构上的金颗粒代表RPⅡ转录产物。并且进一步证明该结构是合成RPⅡ转录产物的核内结构。  相似文献   
995.
2013年10月7日,瑞典卡罗琳学院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宣布,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发现调控细胞内囊泡运输机器的3位生物学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兰迪·谢克曼、耶鲁大学的詹姆斯·罗斯曼和斯坦福大学的托马斯·苏德霍夫。就3位科学家分别运用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神经生物学等研究手段,发现了细胞内控制货物分子经囊泡运输的路径选择、目的地识别和卸载时间精确调控的代表性工作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96.
LI Zhao-Ying 《昆虫学报》2014,57(4):411-417
【目的】上颚腺(mandibular gland)是昆虫重要的外分泌腺,它产生的化学物质在昆虫的种内信息交流中起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上颚腺的组织结构以及胚后发育特点。【方法】本研究通过组织形态学、BrdU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对中华蜜蜂上颚腺的结构和发育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中华蜜蜂的上颚腺在不同级型间差异显著,蜂王的面积最大,工蜂较小,而雄蜂退化。上颚腺出现在末龄幼虫到预蛹阶段,细胞分裂活动的高峰期发生在蛹发育的第1天,随后分裂细胞数减少,并一直持续到蛹发育的第6天结束。在上颚腺发育早期,由分泌细胞分化的内膜就已经出现,并一直保持到成虫。【结论】本研究为昆虫上颚腺的发育和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7.
研究了东方百合系内杂交授粉技术及胚抢救技术。结果表明:(1)在组合‘Justina’בShela’中,采用柱头直接授粉,花粉管在花柱中向下定向生长,在子房中向胚珠定向生长;采用切花柱授粉,花粉管在花柱切口及子房中发生不同程度无向性生长;残留花柱越长,进行胚珠定向的花粉管数量越多,获得的饱满种子越少,采用柱头直接授粉获得的饱满种子最多。(2)采用柱头直接授粉对东方百合系内56个组合进行杂交实验,仅1个组合未获得饱满胚珠、3个组合获得胚珠少于10个,其余52个组合获得大量饱满胚珠,初步表明此法可作为东方百合系内杂交通用授粉技术。不同胚抢救技术试验结果显示,授粉约70d后采用切胚珠接种比胚珠直接接种的杂种胚萌动快、萌发率高,而且前者的胚抢救效率也明显高于授粉40d后的"剥胚式接种"。研究认为,授粉约70d后采用"切胚珠接种"可作为东方百合系内杂交通用胚抢救技术。  相似文献   
998.
以新疆‘新新2’、‘温185’2个主栽早实核桃品种为材料,通过对雌花采取套硫酸纸袋、聚乙烯醇封柱头、切柱头等3种无融合生殖处理,以自然授粉为对照,观察分析了无融合生殖胚乳和胚发育过程,结果显示:(1)‘新新2’的自然座果率比‘温185’要高,但其无融合生殖率却略低于‘温185’。(2)无融合生殖形成的果实较正常自然生长形成的果实略小。(3)2个核桃品种胚囊均属蓼型,历经10d左右发育成熟。(4)2个品种无融合生殖胚均由卵细胞分裂发育而来,经原胚期、球形期、心形期、鱼雷形期、成熟期发育完成,历经10d左右,属孤雌生殖类型。(5)2个核桃品种均属核型胚乳,8d左右形成胚乳细胞。  相似文献   
999.
为了进一步优化普通油茶再生体系并了解外植体生理变化特点,选择普通油茶‘长林53号’不同时期的胚作为体胚再生体系的外植体,进行多因素多水平正交试验,同时测定和分析不同胚龄的胚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7、8月份为茶果的快速生长期,此时胚中可溶性蛋白、果糖和蔗糖含量逐渐上升,可溶性总糖含量呈双峰曲线变化,7月27日,幼胚中ABA含量(110.13ng·g-1)及ABA与ZR含量比值(13.47)都达到最高;体胚再生体系构建过程表明,2,4-D对体胚诱导影响最大,其次是胚龄;‘长林53号’油茶最佳体胚诱导方法为选择茶果快速膨大期(7月27日)的幼胚作为外植体,最佳诱导配方为MS+0.5mg·L-1 2,4-D+0.5mg·L-1 KT+0.05mg·L-1 TDZ+500mg·L-1 Gly;IAA对胚状体萌发影响最大,胚状体萌发和组培苗生长最佳配方为MS+2mg·L-1 IAA+0.5mg·L-1 6-BA+0.5mg·L-1 TDZ+500mg·L-1 CH。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PCR从‘京都七寸人参'胡萝卜基因组DNA中扩增抗冻蛋白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从宁夏‘吴忠'胡萝卜中克隆的完全一致。先后将获得的胡萝卜afp基因克隆和亚克隆至pMD18-T和pBI121,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121-afp。通过冻融法将pBI121-afp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以香蕉栽培品种‘北大矮蕉'的胚性细胞悬浮系为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胡萝卜afp基因导入其中,然后在Kanamycin的选择压力下通过体细胞胚发生途径进行植株再生。共获得抗性再生植株9株,其中两株经PCR检测呈阳性,可初步确定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这两株转基因香蕉植株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