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采用骨髓细胞制片法对分布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胎生蜥蜴Lacerta vivipara种群的染色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胎生蜥蜴的染色体全部为端着丝点,性别决定机制为Z1Z1Z2Z2/Z1Z2W型,雌雄染色体数目不同,雄性胎生蜥蜴二倍体染色体的数目为36,性染色体为Z1Z1Z2Z2型,染色体组型为2n=32+Z1Z1Z2Z2;雌性胎生蜥蜴二倍体染色体的数目为35,染色体组型为2n=32+Z1Z2W,性染色体为Z1Z2W型。从组型特征来看,新疆的胎生蜥蜴种群与欧洲中北部和俄罗斯地区的种群为同一大类群。  相似文献   
12.
瓦韦的“胎生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中有2种植物体,即孢子体和配子体。其中配子体是能自养的、独立生存且有固定形态、发育模式、结构的植物体,它在蕨类植物生活史中占据较长的阶段.但常常不占优势.配子体世代通常是从孢予萌发开始,孢子萌发后发育为原叶体(即配子体)。存大多数蕨类植物中,  相似文献   
13.
摘要:2007年和2008年的5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观察法,对模拟生境中胎生蜥蝎(Lacerta vivipara)的交配行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胎生蜥蜴交配行为的基本模式为:①追逐;②咬腹;③环抱;④交媾;⑤分离。其中各交配行为持续时间占总交配时间的百分比分别为:追逐占2. 35%,咬腹占0.51%...  相似文献   
14.
初步观察了单芽狗脊蕨的生长环境及其芽胞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单芽狗脊蕨喜阴湿环境和偏酸性土壤。5月的复叶上开始分化出芽胞,7月成熟的芽胞可在母体上萌发,长出不定须根,芽胞脱离母体后即能在土壤中萌发生长。芽胞越大,其萌芽率和生长速度越大。单芽狗脊蕨一年可产生两代芽胞。进行胎生的单芽狗脊蕨的孢子囊缺失或数目减少。  相似文献   
15.
胎生罗汉松     
2002年9月在上海师范大学奉贤较区的校园内发现一株有胎生现象的罗汉松(见照片)。该植物为常绿小乔木,高2.5米;树皮灰褐色,浅纵裂,枝条开展或斜展,较密。叶螺旋状着生,条状披针形,长3—7厘米,宽5-6毫米,顶端急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至黄绿色,有光泽,中脉显著隆起,下面灰绿色至黄绿色,中脉微隆起,边缘略反卷。雌球花单生叶腋,轴端的苞腋有1-2枚胚珠,有梗,基部有2枚披针形苞片,苞片长3.5-4毫米,宽1毫米,全缘,顶渐尖;种子卵  相似文献   
16.
温度是影响动物生存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两栖爬行动物属于体温不恒定的变温动物,其分布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讲,常年温度较高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的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而在温带和寒温带则逐渐减少。汗马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汗与)地处北方高寒地区,由于气候寒冷干燥,两栖爬行动物种类较少。但  相似文献   
17.
胎生蜥蜴的捕食行为及其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阁  董丙君  刘鹏  刘志涛 《生态学杂志》2006,25(12):1520-1523
通过直接观察和胃容物分析对胎生蜥蜴(lacerta vivipara)的捕食行为和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胎生蜥蜴的捕食过程包括觅食、攻击前行为、攻击行为、猎物处死、吞食、食后清洁共6个主要步骤。在6~10月间,胎生蜥蜴的食谱中以昆虫和蜘蛛最多;不同月份的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食物中以个体长为1~10mm食物数量频率最高;食物组成与生活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种类有极显著的相关。雌、雄体的食物生态位重叠度较高,而幼体和成体的食物生态位重叠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现代爬行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卵生、卵胎生和“胎生”三种类型.总体而言,卵生即母体在陆地上产出羊膜卵,并依靠外界环境加以孵化;卵胎生系指羊膜卵在母体内孵化,随即产出幼子,其间胚胎的营养来源和代谢废物均限于羊膜卵内;所谓“胎生”,是指某些类群的卵在母体内孵化后没有立刻产出,胚胎与母体建立了某种程度的营养乃至气体交换关系,此后再以幼体的形式娩出.卵胎生和“胎生”见于有鳞类.在化石中,由于无法识别胚胎与母体的营养联系等信息,通常只以“生产方式”加以定义,即除卵生以外,所有“含胚胎的化石”都统称为“胎生”,目前“胎生”已有的准确记录包括鱼龙类、鳍龙类、沧龙类和离龙类.近期报道的“怀孕恐头龙”显示原龙类可能也有此种生殖方式,但标本的保存状态显示不能排除其“同类相食”之可能.本文记述了产自云南罗平地区中三叠系内一独立保存的、完整的圆胚状化石,标本的大小、形态、姿态和埋藏环境显示这是一个处于孵化后期、因某种原因而流产的胚胎.头后骨骼显示该标本代表了一种全新类型的海生原龙类,但是由于在个体发育中很多性状特征会有较大变化,因此胚胎乃至幼体标本不宜作为正型标本而建立新属种.这也是又一个主龙型爬行动物胎生的确切证据;同时这也进一步反映了盘县—罗平动物群中原龙类的高度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产胎生蜥蜴的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骨髓细胞制片法对分布在黑龙江省孙吴县的胎生蜥蜴染色体组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雄性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36,性染色体为ZZ型,2n=34+ZZ;雌性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35,性染色体为W型,2n=34+W;所以胎生蜥蜴的性别决定机制为ZZ/W型.胎生蜥蜴的染色体全部为顶端着丝点染色体(除雌性的第5号染色体为亚端着丝点染色体外),根据其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将其配成18对,按照染色体的相对长度把它们分成3组,第Ⅰ组只有第1对染色体(相对长度>9.0%),第Ⅱ组包括第2、3和4对染色体(9.0%>相对长度>7.0%),第Ⅲ组包括第5~18对染色体(相对长度<7.0%).  相似文献   
20.
金丽  宋少东 《生物学通报》2004,39(12):17-18
鱼类与高等脊椎动物相比其繁殖方式具有多样性,不仅有卵生、胎生和卵胎生,还有孤雌生殖、雌核发育和杂合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