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目的

探究壶腹周围憩室(periampullary diverticulum, PAD)对胆总管结石成分及胆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收集我院行内镜下取石治疗患者44例, 其中14例伴有PAD、30例无PAD, 使用红外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析结石样本中胆固醇、胆红素含量。从入组患者中分别筛选8例伴有PAD的患者为PAD组, 8例无PAD的为对照组, 收集患者胆汁样本, 提取样本中菌群DNA进行扩增并构建细菌基因文库, 经Illumina MiSeq平台高通量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对差异菌群与胆红素、胆固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2组患者对比年龄、胆管直径、结石直径和总胆红素(TBIL)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2组患者结石中胆固醇和胆红素含量[(39.77±13.00)%vs(61.80±26.00)%, Z=-2.973, P=0.003;(27.03±13.00)%vs(12.27±16.00)%, Z=-2.999, P=0.00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AD组与对照组Alpha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而在物种群落组成上存在差异。卟啉单胞菌属、嗜胆菌属等10种菌属在PAD组中的丰度高于对照组, 真杆菌属、乳杆菌属较对照组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相较于对照组, PAD组牛磺酸和次牛磺酸的代谢、钙信号通路等5条通路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嗜胆菌属和卟啉单胞菌属与胆红素具有相关性(R2=0.701 3, P < 0.000 1;R2=0.286 8, P=0.032 5)。

结论

伴有PAD的患者结石含有更高的胆红素成分。PAD的存在改变胆道菌群多样性、构成及丰度, 并可能通过菌群变化影响结石成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PTBD(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术中金属支架置入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搜集2010年10月-2017年1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因患有近端恶性胆道梗阻行PTBD术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原发病因患者支架置入情况。根据患者支架置入是否成功将其分为支架组和非支架组,比较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结果:胰腺癌、胃癌和胆囊癌为本研究中数量上前3位的肿瘤,将以上3组分别按照支架置入数行x~2检验,其中胰腺癌(n=18,支架=6)和胃癌(n=14,支架=11)有统计学意义。将50例患者分为支架组(n=28)和非支架组(n=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白细胞计数(支架组=6.40±3.40×10~9/L,非支架组=10.74±6.41×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支架组=4.90±3.06×10~9/L,非支架组=8.92±6.25×10~9/L),胆道感染(支架组=9,非支架组=15)。进一步将该50例患者分为6组:胰腺癌-胆道感染组、胃癌-胆道感染组、其他肿瘤-胆道感染组、胰腺癌+胆道感染组、胃癌+胆道感染组、其他肿瘤+胆道感染组。将以上6组分别按照支架置入数行x~2检验,胰腺癌+胆道感染组(n=11,支架=1,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TBD术对于恶性胆道梗阻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胆道感染是PTBD术中支架置入成功的不利因素,胰腺癌合并胆道感染会显著降低PTBD术中支架置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胆道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较隐匿,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恶性程度高,转移早,一经临床确诊多为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目前,虽然有关胆道肿瘤相关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很多,但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Snail转录抑制因子对生物胚胎的发育和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上皮细胞正常分化和增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相关研究表明Snail与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本文拟就国内外有关转录因子snail与胆道癌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为胆道癌的临床诊治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胆红素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抗生素应用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胆漏、出血、结石残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3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例(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对患者损伤小、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少、结石取出率高、残留可能性小、结石复发率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其可行性和安全性高,适应范围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原因和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4月的56例原位肝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发生了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4.3%,治愈7例,1例呼吸衰竭死亡.其中1例胆漏患者通过经窦道放置引流管充分引流后治愈;1例胆结石患者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治愈;3例吻合口狭窄患者经内镜球囊扩张术和放置胆道支架治愈;3例非吻合口狭窄患者中2例实施再次移植手术,效果满意,1例死于严重的肺部感染后呼吸衰竭.胆道并发症组冷缺血时间(9.6 h)高于无胆道并发症组(6.8h)(P<0.05).留置T管组(13.6%)与未留置T管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别(16.7%)(P>0.05).结论:缺血性损伤是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重要原因.术后早期胆道造影并联合应用核磁共振胆管成像有助于及时诊断胆道并发症.及时采用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杨恒  逄越  李庆伟 《遗传》2022,(1):59-67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一种罕见的婴幼儿肝胆疾病,其特征是纤维硬化性胆管病变,导致肝外胆管和肝内胆管阻塞或闭塞,胆汁不能向肠道排泄,胆汁酸对肝实质细胞造成严重损伤,最后导致肝硬化和肝衰竭危及生命.目前,胆道闭锁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临床上普遍采用"先葛西"、"后移植"的序贯性治疗方式.葛西手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59例胆道手术患者的胆汁标本进行了菌群分析。共检出各类细菌156株,其中厌氧菌70株,以类杆菌最为常见(44株);兼性需氧菌86株,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37株)。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6.4%(51/59);64.4%(38/59)的标本为厌氧菌与兼性厌氧菌混合污染。22.0%(13/59)的标本中仅分离到兼性需氧菌。提示,胆汁中污染的类杆菌及大肠杆菌是胆道手术后感染的主要原因菌。  相似文献   
18.
1例主诉为“发现皮肤巩膜黄染1个月余,发热8 d”的患儿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经肝穿刺病理活检及脑脊液培养、脑脊液新生隐球菌抗原检测诊断为播散性隐球菌病(肝脾,胆管,脑)。以黄疸为首发症状的隐球菌病临床较少见,故报道本例患儿的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9.
胆管癌是一种侵袭性很强的胆道恶性肿瘤,全世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步增加。建立合适的胆管癌动物模型对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胆道肿瘤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道难取性结石微创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2月至2010年11月采用腹腔镜、胆道镜、体内微爆破碎石仪联合治疗难取性胆道结石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碎石成功率、结石取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碎石成功率100%,结石取净率97.2%,无胆道大出血、穿孔及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道镜、体内微爆破碎石仪可显著提高胆道难取性结石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为临床治疗胆道结石提供了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