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6篇
  27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2010年公布的诊断标准主要从血清学、影像学、组织学、胰腺外器官受累和激素治疗反应五方面将其分为1型和2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多种胰腺外表现与AIP相关,如泪腺和唾液腺病变,硬化性胆管炎,间质性肺炎,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腹膜后纤维化,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等。胰腺外病变与AIP有相同的病理表现:器官内可见大量的Ig G4阳性浆细胞浸润,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本文主要对AIP的胰腺外表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2.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积极的评价,而学生最愿意听到教师对自己的赞扬,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像一杆秤,一定要使用好秤砣,保持好平衡,以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四种内外因素导致的中国石龙子运动表现的种群内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植华  计翔 《动物学报》2005,51(2):222-231
设计四项实验研究四种内外因素(环境温度、怀卵、摄食和断尾) 导致的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 sis) 运动表现种群内变异。环境温度通过影响体温而影响石龙子的运动表现。两性成体疾跑速均具有在低体温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加快、在高体温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降低的一般模式。怀卵雌体和成年雄体使平均疾跑速达到最大值的体温分别是29℃和30℃。在任何体温下成年雄体的疾跑速均大于怀卵雌体, 表明怀卵对母体运动有不利的影响并相对地增加了雌体繁殖代价。怀卵雌体和成年雄体的最大持续运动距离无显著差异; 体温对最大持续运动距离有显著影响, 且主要与低体温下最大持续运动距离较小有关。性别与体温相互作用对最大持续运动距离有显著影响。怀卵雌体和成年雄体的疾跑速和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呈显著的正相关。以性别为因子的ANCOVA去除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差异的影响后发现, 成年雄体的疾跑速仍大于怀卵雌体。27℃和30℃平均体温下的摄食实验进一步证实怀卵雌体疾跑速小于成年雄体, 但前者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大于后者。该实验同时显示禁食石龙子的疾跑速和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大于摄食石龙子, 各因子相互作用对最大持续运动距离的影响显著,仅性别与摄食相互作用对疾跑速有边缘性显著影响。27℃和30℃平均体温下的尾自切  相似文献   
74.
摘要 目的:比较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并初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124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行CT和MRI检查,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结果:124例患者,经临床最终诊断为急性胰腺炎96例,28例为非急性胰腺炎,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4.38%、75.00%、92.05%、58.33%、82.26%,MRI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5.83%、78.57%、93.88%、84.62%、91.94%,MRI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显著高于CT(P<0.05),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和MRI影像学表现有利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两者对急性胰腺炎诊断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但MRI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准确度优于CT。  相似文献   
75.
疏花对富士苹果光合同化物分配的外部调节和生理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盛花期,利用对树冠不同部位疏除花序的试验。对富士苹果树体内同化物的调配及其生理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苹果平均单果重和平均单果叶面积之间关系呈线性正相关。该相关关系在不同处理之间无差异(r=0.91),充分说明在苹果树体内存在一个可自由流动的碳水化合物库或者说树体对结果具有光合调节作用,疏花可以从外部调节光合同化物分配的方向。对每株苹果树未结果部位和结果部位短枝及延长枝叶片净光合速率测定表明。结果和未结果部位光合速率没有显著差异。虽然疏花没有显著影响苹果单株枝条生长量和叶面积,但是,苹果树树冠全部疏除花序的一侧 或主枝的平均枝条生长量和叶面积去比该树其它结果部位分别平均高出153.5cm和8900cm^2,差异极为显著。苹果树疏除花序1/2或3/4的数量使苹果平均单果重比不疏花分别显著增加了33g或79g。而果实钙浓度每百克鲜重分别降低了1.62mg或2.66mg,充分说明当疏花显著地影响果实大小时,果实内钙浓度也会明显地发生相应的变化,虽然在疏花处理之间不同部位疏除花序没有影响单株花芽总数量,但是,每株树前一年春季疏花的部位比未疏花,结果的部位极显著地增加了花芽数量(SED=11.6)。  相似文献   
76.
林植华  樊晓丽  陆洪良  罗来高  计翔 《生态学报》2010,30(10):2541-2548
在许多蜥蜴种类中,尾自切是一种主要的逃避天敌捕食的防御性策略。虽然断尾使蜥蜴获得短期的生存利益,但同时也需为此承受多方面的代价。利用从丽水采集的117条蓝尾石龙子来评价该种动物断尾的能量和运动代价。81条(约69%)石龙子至少经历过1次尾自切。断尾个体中,原先断尾事件的发生频率在不同尾区间存在显著差别,但两性间无差别。将实验组17条具完整尾的石龙子依次切去3个尾段,然后测定断尾前后石龙子的运动表现以及每个尾段、身体各部分中的脂肪含量。另15条具完整尾的石龙子作为对照组,仅测量其运动表现。尾部的脂肪含量与尾基部宽呈正相关,说明具较粗尾部的石龙子一般具有相当较多的尾部储能。尾部脂肪含量随尾长呈非等比例分布,大部分脂肪集中于尾近基部端。断尾几乎不影响蓝尾石龙子的运动表现,仅当大部分尾部被切除时疾跑速有较小程度的降低。显示了蓝尾石龙子因遭遇天敌捕食攻击或其它因素作用而产生的部分断尾可能并不会导致严重的能量和运动代价。由于野外种群蓝尾石龙子个体的断尾情况主要发生在尾近基部或中部位置,因此可以认为自然条件下该种动物的尾自切通常会遭受明显的能量和运动代价。  相似文献   
77.
孑遗植物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种群生命表和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屏南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种群依胸径大小分级,以林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匀滑技术,编制水松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死亡率曲线、危险率曲线及存活曲线,分析水松种群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水松种群的存活曲线趋于Deever-Ⅲ型,幼苗稀缺是其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水松种群天然更新过程是通过水松不同龄级的株数分布波动而表现的,谱分析表明,水松种群动态不仅受基波影响,而且在第10龄级呈现较小的周期波动,其机制与水松高生长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78.
盐碱地渗水盐度与钠钾比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广泛利用滨海盐碱地渗水开展对虾养殖,本文研究了盐碱地渗水不同盐度及钠钾比(Na+/ K+)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生长、代谢及体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和Na+-K+-ATPase等3种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用水盐度分别为5、10和15,各盐度组Na+/K+分别为20、40、50、60、70和90,试验周期为20 d.结果表明,盐度为15的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生长、代谢及酶活性表现最佳,在此盐度条件下,Na+/K+保持在40和50条件下,凡纳滨对虾存活、生长、代谢及酶活力较高.表明盐碱地渗水经适当调配可用于凡纳滨对虾的养殖.  相似文献   
79.
著: 《生物信息学》2019,26(2):43-52
旨在促进应用“文化景观”概念作为分析和开发阿根廷地域项目的工具。第1部分,力图总结有关文化景观的概念,术语名词的起源、传播以及其所暗含的可能性和矛盾性。第2部分,讨论这个概念成为项目工具的方式。第3部分中,强调了绘图在分析和项目中的核心作用。第4部分,以2个案例研究表明在前3个部分中阐述的问题。结论提出了这种开展项目的方式的潜能、挑战和矛盾。而只有针对地域特性的详细研究才能使找到一种回馈当地发展的管理方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0.
除幽门螺杆菌之外,胃黏膜内还定居着大量细菌,占主导地位的是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梭杆菌门。幽门螺杆菌和胃黏膜菌群之间可通过竞争营养和空间、扰乱抑菌肽的分泌以及改变宿主胃生理环境等直接或间接相互影响。本研究总结了胃内正常菌群的组成特征,分析了胃黏膜菌群与幽门螺杆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潜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胃黏膜菌群对幽门螺杆菌相关胃部疾病的影响,有利于深入理解慢性胃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