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01.
摘要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微小RNA(miR)-338-3p、miR-1294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分析其表达对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5年6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石蜡组织样本(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组织样本中miR-338-3p、miR-1294的表达情况;分析癌组织中miR-338-3p、miR-1294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iR-338-3p、miR-1294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Cox回归模型分析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338-3p、miR-1294表达均降低(均P<0.05);miR-338-3p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相关(均P<0.05);miR-1294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相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miR-338-3p低表达组患者、miR-1294低表达组患者的预后较差(均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较高FIGO分期、miR-338-3p低表达、miR-1294低表达是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338-3p、miR-1294均低表达,且均与较差临床病理参数、预后不良相关;miR-338-3p、miR-1294可能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预测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202.
目的:通过对动物模型的制作模拟新生儿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研究其脑组织病理变化,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的研究以及进一步有效的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40只7d新生昆明小鼠分四组,分别为正常组(A组)、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组(B组)、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缺氧组(C组)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组(D组)。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组(B组)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缺氧组(C组)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将其置于20℃的恒温50mL密闭容器中,分不同的时间将其取出;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组(D组)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各组术后均送回母鼠身边继续母乳喂养,三天后再作病理检测。结果:行单侧颈总动脉结扎加缺氧60min时,小鼠结扎侧皮质及海马区出现病理改变,随着缺氧时间延长(90rain、100min、120min)病变范围逐渐扩大,病理改变越明显。结论:本实验显示单侧颈总动脉结扎同时缺氧一定时间可以导致小鼠脑组织损伤,脑细胞发生病理改变,且皮层及海马区域的神经细胞对缺氧缺血最为敏感,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模型。  相似文献   
203.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恶性淋巴瘤。形态学存在着一种标志的hall mark细胞;细胞免疫学上CD30(Ki-1)表达强阳性;标志性的染色体异常t(2;5)(p23;q35)。临床诊断时多为疾病晚期(Ⅲ~Ⅳ期),并常伴有B症状。成人患者,推荐采取放疗,同时辅以联合化疗;儿童患者病程类似Burkitt淋巴瘤,治疗方案一般使用高强度的治疗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或Burkitti淋巴瘤的方案。高危ALCL、复发难治ALCL可应用CD30单克隆抗体和ALK蛋白抑制剂等。临床上报道较少,对其认识仍有不足。近年来虽然对ALCL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至今尚未形成成熟规范的治疗方案。未来研究有望最终寻找到ALCL的最优化治疗方案。现就其在免疫和遗传学、形态学、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4.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HOX转录反义RNA(HOTAIR)、微小核糖核酸(mi R)-17-5p表达与增殖基因、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7例宫颈癌患者,取手术切除的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LncRNA HOTAIR、mi R-17-5p及宫颈癌相关增殖基因PRDX4、NEK2、FHIT、BLCAP转录水平表达。Pearson分析宫颈癌组织LncRNA HOTAIR、mi R-17-5p表达与增殖基因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LncRNA HOTAIR、mi R-17-5p表达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结果:宫颈癌组织LncRNA HOTAIR、mi R-17-5p、PRDX4、NEK2、FHIT、BLCAP转录水平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宫颈癌组织LncRNA HOTAIR、mi R-17-5p表达与PRDX4、NEK2、FHIT、BLCAP转录水平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LncR...  相似文献   
205.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甘油-3-磷酸脱氢酶2(GPD2)、人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3(hMTERF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25例肺腺癌患者,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5 cm以上)。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的DCLK1、GPD2、hMTERF3表达。分析DCLK1、GPD2、hMTERF3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不同DCLK1、GPD2、hMTERF3表达肺腺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结果:癌组织DCLK1、GPD2、h MTERF3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低分化,TNM分期ⅢA期,淋巴结转移肺腺癌组织DCLK1、GPD2、hMTERF3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肺腺癌组织(P<0.05)。DCLK1、GPD2、hMTERF3阳性表达肺腺癌患者3年OS率、3年PFS率低于DCLK1、GPD2、hMTER...  相似文献   
206.
目的 构建C57BL/6小鼠Lewis皮下移植瘤肺转移模型,观察肺转移灶病理以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C57BL/6小鼠右前肢腋窝皮下接种Lewis细胞,定期测量肿瘤体积,绘制生存曲线,对存活期35 d以上的小鼠进行解剖学观察,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 接种14 d小鼠右前肢腋窝皮下成瘤率为100%,22 d小鼠开始出现死亡,平均生存周期(33.00±6.98)d;解剖学可见肺表面出现典型转移灶,外观呈圆形半透明状,周围有出血;HE染色显示肺转移灶染色深,外观近似圆形,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肿瘤细胞排列紧密,内部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透射电镜下可见肺转移灶内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异型性,出现巨核、双核和奇异型核,胞质内含有大量的糖原颗粒和线粒体数量,肿瘤细胞间可见细胞连接。结论 延长存活时间可使皮下移植瘤小鼠形成典型的肺转移灶,肺转移灶内病理学和超微结构变化符合恶行肿瘤的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207.
郑瑞云  李洲  陶春凤 《蛇志》2022,(1):56-59
目的 分析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穴位埋线与黄芪建中汤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56)和对照组(n=56)。对照组应用黄芪建中汤口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包括胃脘痞满、肢软乏力、纳呆、口淡乏味)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996、26.514、20.059、19.335,均P<0.001)。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的病情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8,P=0.008)。结论 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实施穴位埋线与黄芪建中汤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8.
为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组织后差异基因变化,深入分析参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从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下载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组织基因芯片数据(GSE5081),根据胃粘膜组织是否受损分组,分别比较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与阴性对照组,获得差异基因并进行功能分析包括GO分析、信号通路分析,基因相互作用及基因共表达,得到重要核心基因,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得到参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上调的44个主要基因,主要涉及的GO分析及信号通路包括免疫反应、炎症反应、抗原提呈、细胞因子通路、因子受体关联,细胞粘附分子等。研究发现核心基因CXCR4,CCL20,JAK3,TNFAIP2,PLEK,HLA-DMA,PTPRC,CXCL13,BCL2A1,并通过实时定量PCR的方法进行部分验证,CXCR4,CXCL5,CXCL2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的胃黏膜组织表达高于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胃粘膜组织引起免疫反应,炎症反应,抗原提呈,因子受体关联,细胞粘附分子通路的激活。同时发现一些主要的趋化因子相关基因CXCR4,CXCL5,CXCL2,CCL20,CXCL1等,涉及增殖,炎症,免疫,凋亡基因JAK3,TNFAIP2,PLEK,HLA-DMA,PTPRC,BCL2A1等的表达上调,并实时定量PCR验证部分相关基因的表达。这些结果为从分子网络机制层面上认识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分析思路及基础。  相似文献   
20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NA)-141-3p、miR-150-5p与鼻咽癌(NP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7月在我院接受放疗的92例NPC患者为NPC组,根据放疗疗效分为抵抗组和敏感组,另选取同期80名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NPC组血清miR-141-3p、miR-150-5p表达。分析NPC患者血清miR-141-3p、miR-150-5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PC患者放疗抵抗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PC组血清miR-141-3p表达升高,miR-150-5p表达降低(P<0.05)。NPC患者血清miR-141-3p、miR-150-5p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中比较有差异(P<0.05)。92例NPC患者放疗抵抗发生率为22.83%(21/92)。单因素分析显示,抵抗组TNM分期Ⅲ~Ⅳa期和miR-141-3p ≥ 2.60比例高于敏感组,miR-150-5p ≥ 0.80比例低于敏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R-141-3p ≥ 2.60为NPC患者放疗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miR-150-5p ≥ 0.80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NPC患者血清miR-141-3p高表达,miR-150-5p低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放疗敏感性有关,有望成为NPC患者放疗抵抗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