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生物磁学》2009,(5):873-873
经过一年时间的准备,仪器信息网论坛升级为全新社区,由“仪器论坛”、“圈子”、“iLog博客”、“积分商城”和“积分加油站”五个模块组成。  相似文献   
152.
摘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Ⅲ型纤维连接蛋白4(LRFN4)、高迁移率族蛋白B2(HMGB2)、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9(MAGE-A9)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LRFN4、HMGB2、MAGE-A9表达情况。分析LRFN4、HMGB2、MAGE-A9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LRFN4、HMGB2、MAGE-A9表达对患者总生存率的影响。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LRFN4、HMGB2、MAGE-A9表达阳性率上调(P<0.05)。LRFN4、HMGB2、MAGE-A9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LRFN4、HMGB2、MAGE-A9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低于LRFN4、HMGB2、MAGE-A9阴性表达患者(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LRFN4、HMGB2、MAGE-A9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LRFN4、HMGB2、MAGE-A9表达阳性率上调,并与结直肠癌的进展和患者的预后有关,检测LRFN4、HMGB2、MAGE-A9表达情况有助于患者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53.
长汀侵蚀退化区砍伐迹地马尾松种群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砍伐是人类对植物种群最常见的干扰形式之一,种群结构及其动态在砍伐后会经历快速变化和调整时期。以长汀侵蚀退化地为研究区,基于砍伐迹地上马尾松种群4年生活史调查,利用积分投影模型(IPM,Integral Projection Model)结合传统种群统计分析方法,揭示砍伐迹地上马尾松种群增长率变化过程及个体生命率对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砍伐迹地上马尾松种群处于衰退状态(λ1),且衰退程度不断加深。4年内幼苗数量大幅度减少,幼年树和成树数量增加。死亡在生活史各个阶段均有出现,幼苗是死亡的主要来源;植株生长量随着个体的增大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生长增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成年树,幼年树和幼苗;植株繁殖概率逐年提升,但新生幼苗数量逐年下降。弹性分析显示,个体尤其是幼苗的存活对种群至关重要,小径级植株的正生长有利于种群恢复,大径级植株的正生长不利于种群发展,而负增长和繁殖贡献均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54.
为研究不同浓度磺胺嘧啶胁迫下鱼肝脏、肾脏、鳃、肠道、肌肉等组织的病理变化, 以异育银鲫为研究对象, 采用室内模拟半静态法分别将其置于低(1 μg/L)、中(100 μg/L)、高(10 mg/L)三个不同浓度的磺胺嘧啶水环境中养殖28d。结果显示, 不同磺胺嘧啶浓度胁迫下, 异育银鲫的肝脏、肾脏、鳃、肠道、肌肉组织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淤血, 空泡化, 核固缩, 细胞溶解坏死; 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化, 肾小球细胞坏死, 肾间质淤血; 鳃小片上皮细胞肿大、增生, 鳃丝成板状, 鳃小片结构消失; 肠道微绒毛脱落, 黏膜下层增厚, 黏膜皱襞破损; 肌纤维排列疏松、紊乱、断裂。各组织中肝脏、鳃、肾脏损伤尤为严重, 且随着磺胺嘧啶处理时间的延长, 剂量的增加均会导致组织损伤加重。试验可为水产养殖过程中合理使用磺胺类药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探讨甲基化Sept9基因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3月经陕西省人民医院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87例(结直肠癌组)、结直肠息肉患者79例(结直肠息肉组)、健康体检者93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其外周血血浆Sept9基因甲基化情况,比较三组甲基化Sept9基因阳性表达率,分析甲基化Sept9基因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血浆甲基化Sept9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结直肠息肉组、健康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26%(62/87)、5.06%(4/79)、3.23%(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甲基化Sept9基因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分型、血管侵犯、神经侵犯无关(P0.05),与肿瘤最大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浆甲基化Sept9基因阳性表达率为71.26%(62/87),高于血清CEA的54.02%(47/87)、CA199的35.63%(31/87)、CA724的33.33%(29/87)、CA125的21.84%(19/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血浆甲基化Sept9基因呈高表达状态,早期检测甲基化Sept9基因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6.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分布情况及多重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8例宫颈癌患者,根据患者宫颈癌的病变程度分为I期组(n=21)、II期组(n=46)、III期组(n=49)、IV期组(n=2)。所有患者均进行HPV分型检测,比较不同程度的宫颈癌患者的HPV感染情况,分析不同宫颈癌病变程度患者的多重感染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118例患者中有97例患者感染了HPV,感染率为82.20%,且II期组、III期组、IV期组患者HPV感染率高于I期组(P0.05)。II期组、III期组、IV期组患者一重感染率低于I期组,IV期组二重感染率低于I期组,II期组、III期组、IV期组患者多重感染率高于I期组,且IV期组多重感染率高于II期组、III期组(P0.05)。多重感染患者类型有多种,其中尤以HPV16+18+53型最多,占比49.05%,其次是HPV16+18+68型感染,占比32.07%,HPV16+53+58型感染,占比13.21%。年龄在50岁以上、分期为III-IV期、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HPV多重感染率更高(P0.05)。结论: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病变程度和临床病理特征均有联系,对年龄较大且HPV多重感染的宫颈癌患者进行筛查,预防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57.
目的:研究存活素(Survivin)、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5例为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70例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宫颈炎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采集三组患者的宫颈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各组织标本中的Survivin、bFGF、VEGF的阳性率、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Survivin、bFGF、VEGF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各指标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的Survivin、bFGF、VEGF的阳性表达率、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宫颈癌组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P0.05)。Survivin、bFGF、VEGF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宫颈癌肿瘤的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urvivin、bFGF、VEGF三者间的表达水平两两呈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bFGF、VEGF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并且三种指标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可能对于宫颈癌肿瘤组织的浸润、转移、分期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8.
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汴板活化因子是通过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而发挥其作用的,该受体属G联的受体家族,含342个氨基酸,有7个疏水的跨膜片段。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磷酯酰肌醇、钙信使系统及相关蛋白激酶,使某些蛋白质发生磷酸化并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59.
白细胞介素1与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1(IL-1)在缺血后的脑内迅速增加,体内注射IL-1β可增在后脑梗塞灶体积、脑水肿程度及神经元死亡,减少实验动物脑缺血后存活时间。脑室内注射IL-1抑制剂及受体拮抗剂后缺血性脑损伤显著减轻,表明IL-1可能为缺轿性脑损伤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160.
肾上腺髓质素对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樊贵  魏英杰 《生理学报》1997,49(1):115-118
应用活体显微电视录象技术,观察上腺髓质素对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微淋巴管的作用及其对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作用的是结果表明,ADM直接扩张肠系膜各级微血管和向一淋巴管,拮抗NE和ET引起的微血效及微循环血流液态的异常改变。ADM的上述作用可被一氧化氮生成抑制剂N^9-nitro-L-arginine(L-NNA)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