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5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肠道菌群的关系,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8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我院83例健康体检者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SUA水平及粪便标本中肠道菌群分布情况(乳杆菌、双歧杆菌、幽门螺杆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比较不同菌群紊乱程度冠心病患者SUA水平;比较不同SUA水平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分布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冠心病患者SUA水平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肠道幽门螺杆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S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菌群紊乱程度冠心病患者SUA水平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SUA水平冠心病患者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幽门螺杆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心病患者SUA水平与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呈负相关(r=-0.872、-0.912,均P<0.001),与肠道幽门螺杆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数量呈正相关(r=0.915、0.896、0.889,均P<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肠道细菌紊乱及高尿酸现象。冠心病患者SUA水平与肠道菌群显著相关,检测冠心病患者SUA水平对监测肠道菌群状态及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精准营养疗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营养指标水平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收治并拟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9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处理。对照组患者同时给予生长抑素+常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生长抑素+精准营养支持。于营养干预前后统计两组患者营养相关指标[体质量、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计数(LC)、肌酐(Ct)以及尿素氮(UN)]水平;对肠道菌群进行alpha分析,并计算肠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结果营养干预前,两组患者营养相关指标水平以及肠道菌群相关指标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营养干预后,(1)观察组患者平均体质量以及血清ALB、PA、LC水平分别为(56.98±5.34)kg、(29.98±6.03)mg/L、(137.14±35.17)g/L、(1.15±0.26)×109,对照组分别为(53.29±5.18)kg、(26.12±5.29)mg/L、(104.53±27.66)g/L、(0.82±0.18)×109,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观察组患者肠道菌群Chao指数和Ace指数水平分别为(397.84±75.23)、(408.26±78.34),对照组分别为(362.13±66.23)、(371.19±70.09),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观察组患者肠道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联合生长抑素和精准营养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保持肠道菌群丰度,平衡肠道菌群分布,值得临床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63.
人体肠道内存在着处于动态平衡中的复杂微生物群体,包含1000多种细菌和古生菌等共生微生物。它们广泛参与人体的营养、代谢和免疫等生理过程,是影响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同一个体不同胃肠道部位的微生物群落组成显著不同,而在不同个体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也存在很大差异。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受到饮食习惯、药物干预以及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形成了不同个体间菌群组成的差异。通过菌群测序分析和群体分型,可以将不同个体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分为拟杆菌、普氏菌和瘤胃球菌三种肠型。确定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型,将复杂的肠道微生物系统模式化,有利于对大样本肠道微生物菌群进行分析,更好地指导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的分型和相关影响因素的进展。  相似文献   
64.
刘阳  徐缨龙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11):1285-1288, 1296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不同发病时期肠道菌群的差异,同时研究菌群变化及对患者血清TLRs/NFκB、SOCS3、Cingulin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确诊的UC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AUC)患者和缓解性溃疡性结肠炎(RUC)患者按病情不同分为AUC组(48例)和RUC组(42例)。选取同期在我院发现的结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对3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分布、Cingulin蛋白表达量、肠黏膜中TLRs/NFκB的表达量和外周血中SOCS3及TNFα水平进行对比。结果UC患者(AUC组及RUC组)肠道大肠埃希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双歧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同时RUC组患者肠道乳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UC、RUC组患者结肠组织中Cingulin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145.06±18.06和122.09±9.0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17±8.17;同时AUC、RUC组患者结肠组织中Cingulin蛋白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组和RUC组患者病変肠黏膜中TLR2、TLR4、TLR5、TLR9、NFκB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AUC组患者病変肠黏膜中TLR2、TLR4、TLR5、TLR9、NFκB的mRNA表达量高于RU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UC组患者外周血SOCS3水平高于对照组,AUC组和RUC组患者外周血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NFα、SOCS3可能参与UC的病程,其在UC患者中存在高表达现象,可导致人体肠道菌群出现紊乱,最终引发人体多部位的炎症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轻度支气管哮喘儿童的诱导痰菌群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年龄为6~12周岁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门诊定期复诊的轻度支气管哮喘患儿51例(哮喘组),留取诱导痰,匹配同年龄段97例健康无过敏儿童的口咽拭子作为对照。诱导痰及口咽拭子提取总DNA并扩增,对16S 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NMDS分析结果显示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菌群结构存在差异;哮喘组的诱导痰菌群多样性指数(Shannon index)高于健康对照组(2.34±0.53 vs 1.87±0.50,P<0.05)。门水平分析显示,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菌群均主要为厚壁菌门(38.34%vs 44.74%,P<0.05)、变形杆菌门(31.14%vs 19.78%,P<0.05)、拟杆菌门(14.59%vs 20.52%,P<0.05)、放线菌门(10.41%vs 7.85%,P<0.05)和梭杆菌门(2.82%vs 6.67%,P<0.05),但两组之间的构成比有明显差异。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属水平上哮喘组韦荣球菌属(5.27%vs 8.96%)、普雷沃菌属(8.38%vs 17.35%)、罗斯菌属(1.50%vs 5.46%)、纤毛菌属(1.37%vs 4.39%)等非条件致病菌属比例明显下降(均P<0.05),而嗜血杆菌属(9.83%vs 6.17%)、卟啉单胞菌属(2.48%vs 1.41%)、莫拉菌属(5.66%vs 0.42%)、诺卡菌属(3.40%vs 0.00%)等条件致病菌属比例明显上升(均P<0.05)。结论尽管轻度支气管哮喘患儿已临床控制,但诱导痰内菌群仍存在结构紊乱。气道菌群紊乱可能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之一。除了致病菌属外,非致病菌菌属的构成变化可能也是儿童哮喘的一个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分析新生儿胆汁淤积症患儿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新生儿胆汁淤积症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院的12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肠道菌群分布情况。各组对象进一步按不同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分析各组新生儿肠道菌群与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值[(7.53±0.57)lg copies/g、(8.12±0.71)lg copies/g、1.06±0.18]明显少于对照组[(9.58±0.64)lg copies/g、(8.64±0.75)lg copies/g、1.39±0.22],大肠埃希菌数量[(7.28±0.85)lg copies/g]明显多于对照组[(6.81±0.63)lg copies/g]。观察组中,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患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及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新生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及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胆汁淤积症患儿肠道菌群存在异常,且受到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儿童功能性便秘(FC)患者肠道菌群及血清脑肠肽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治疗的80例FC患儿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于体检中心检查的无胃肠道疾病的3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组。研究组患儿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轻中度组(52例)和重度组(28例)。比较各组儿童肠道菌群数量[乳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及血清脑肠肽指标[一氧化氮(NO)、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儿肠道双歧杆菌[(8.16±0.89)lg CFU/g]和乳杆菌数量[(7.92±0.83)lg CFU/g]明显少于健康组[(8.94±0.97)lg CFU/g、(8.63±0.91)lg CFU/g],而大肠埃希菌数量[(8.12±0.81)lg CFU/g]明显多于健康组[(7.30±0.72)lg CFU/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2.35、2.44,P0.05)。重度组患儿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明显少于轻中度组,而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多于轻中度组(t=2.36、2.34、2.29,P0.05)。研究组患儿血清NO和VIP水平[(50.12±8.25)μmol/L、(29.17±5.12)pg/mL]明显高于健康组[(34.46±6.13)μmol/L、(20.43±4.79)pg/mL],SP水平[(5.21±0.82)ng/mL]明显低于健康组[(7.57±1.0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2.54、2.47,P0.05)。重度组患儿血清NO和VIP水平高于轻中度组,SP水平明显低于轻中度组(t=2.31、2.41、2.23,P0.05)。结论 FC患儿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和脑肠肽分泌异常,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其肠道菌群失调及脑肠肽分泌异常越发明显。  相似文献   
68.
脊髓损伤是严重的致残性神经系统疾病,脊髓损伤后产生的水肿、炎症反应和代谢紊乱等并发症是致使脊髓损伤继发性加重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肠道菌群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得到广泛关注。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调节机体能量代谢、炎症反应及作用于神经内分泌和脑-肠轴的途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最近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脊髓损伤并发症的关系非常紧密。脊髓损伤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影响脊髓损伤后并发症发生以及加重。本文主要就肠道菌群对脊髓损伤后并发症的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研究和治疗脊髓损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新生期应用罗伊乳杆菌DSM 17938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24只自然分娩出生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益生菌组(每组12只),益生菌组大鼠在生后2 d(PND2)开始予罗伊乳杆菌DSM 17938[1×10~6 CFU/(g·bw),1次/d]灌胃,至出生后第6天(PND6),对照组同期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PND7及PND42时,两组分别处死6只SD大鼠,留取空肠、结肠黏膜及其肠内容物标本,采用16S rDNA V4区二代测序法检测空肠、结肠菌群构成;采用Image Pro Plus 6.0测量空肠、结肠绒毛长度及隐窝深度。结果益生菌组和对照组大鼠的体质量增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410、0.856,均P0.05),PND42时两组大鼠空肠、结肠黏膜绒毛长度及隐窝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96、0.115、1.122和0.715,均P0.05),两组大鼠空肠和结肠菌群的α多样性及β多样性差异在PND7及PND42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组间的肠道菌群LEfSe分析显示PND7及PND42时益生菌组和对照组大鼠肠道菌群组成无差异。结论自然分娩出生的健康SD大鼠生命早期添加罗伊乳杆菌DSM 17938不影响生命早期、远期肠道菌群的总体组成及远期肠道上皮组织结构的发育。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老年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肠道微生态结构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将2016年7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73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记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进行评分评价两组认知功能,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两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比较两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与MMSE评分,并比较研究组中认知功能正常者与障碍者肠道微生物结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探讨肠道微生物结构与认知功能障碍者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肠道菌群Chao1指数、Shannon指数、放线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科、乳杆菌科、拟杆菌科、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MM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子囊菌门、梭菌科、假单胞菌科、葡萄球菌科、肠杆菌科、隐球酵母科、梭状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葡萄球菌属、变形杆菌属、假丝酵母菌属相对丰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中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70.93%,且认知功能障碍者肠道菌群Chao1指数、Shannon指数,门、科、属水平相对丰度与认知功能正常者对比和上述结果一致;研究组与对照组肠道拟杆菌门、子囊菌门、拟杆菌科、梭状芽胞杆菌属、假丝酵母菌属、放线菌门、乳杆菌属、拟杆菌属相对丰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认知功能障碍与认知功能正常者肠道未分类拟杆菌门、子囊菌门、假单胞菌属、拟杆菌属、变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拟杆菌门、拟杆菌科、假丝酵母菌属相对丰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中肠道菌群Chao1指数、Shannon指数,放线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科、乳杆菌科、拟杆菌科、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相对丰度与MMSE评分均呈正相关,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子囊菌门、梭菌科、假单胞菌科、葡萄球菌科、肠杆菌科、隐球酵母科、梭状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葡萄球菌属、变形杆菌属、假丝酵母菌属相对丰度与MMSE评分均呈负相关。结论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肠道微生物结构存在异常,且认知功能障碍者更加严重,认知功能与肠道微生物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