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63篇
  免费   1514篇
  国内免费   1887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80篇
  2022年   347篇
  2021年   378篇
  2020年   420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281篇
  2017年   429篇
  2016年   404篇
  2015年   531篇
  2014年   858篇
  2013年   578篇
  2012年   703篇
  2011年   864篇
  2010年   643篇
  2009年   624篇
  2008年   840篇
  2007年   581篇
  2006年   511篇
  2005年   593篇
  2004年   569篇
  2003年   511篇
  2002年   518篇
  2001年   485篇
  2000年   405篇
  1999年   348篇
  1998年   272篇
  1997年   256篇
  1996年   242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201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自1994年瘦蛋白(leptin)被发现以来,其生理作用得到广泛的研究。近年的研究表明,在高等动物的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胶原与血管的生成、肉芽组织与上皮的再生以及组织的重建等因子,对皮肤的创伤愈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瘦蛋白与上述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机制,有助于指导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92.
构建多顺反子表达载体的有效工具——FMDV 2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肿瘤多基因治疗倍受关注,然而目前缺少一种有效的构建多顺子的工具。传统的构建多顺反子的工具,如IRES等,由于存在结构大,上下游基因表达差异显著等缺陷,严重限制了其应用。FMDV2A,因其具有结构小、剪切效率高等优点为多基因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主要介绍了FMDV2A的特性、"剪切"活力及其在构建多顺反子载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3.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被认为是多个变异了的基因遗传交互以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证据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和G蛋白beta3亚基基因各自都是重要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并且可能存在共同的通路来导致高血压疾病的发展.为了探索这两个基因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是否对高血压有影响,挑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与G蛋白beta3亚基基因C825T多态,在一个包含502个高血压病例和490个健康对照的样本中做了关联研究.连锁不平衡分析揭示,仅仅在男性中有显著性的非随机性分布,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与G蛋白beta3亚基基因倾向在男性中造成高血压.调整了的单位点的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展示,在男性显性模型中DD/ID对Ⅱ的比值比达到显著性水平(OR1.57;95%CI,1.09~2.27;P=0.016).在对性别进行分层后的联合分析中,在男性中经过调整后的比值比具有弱显著性水平: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的DD基因型中,TT对CC的比值比是0.11;95%CI,0.01~0.99;P=0.049;在G蛋白beta3亚基基因的CC CT基因型中,DD/ID对Ⅱ的比值比是1.52;95%CI,1.01~2.29;P=0.047.结果暗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或附近的某个基因是具有男性性别倾向的高血压易感侯选基因,同时,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基因的D等位基因和G蛋白beta3亚基基因的825C等位基因之间,可能存在具有上位效应的基因-基因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番茄幼苗对接种晚疫病菌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番茄晚疫病抗病品系CLN2037E、感病品系5号自交系及其杂种一代F1为材料,人工接种番茄晚疫病菌生理小种T1、T2、T3,研究番茄苗期抵抗晚疫病的生理响应.结果显示:(1)感病品系的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与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增加幅度较大,抗病品系的含量则相对稳定,F1代的变化趋势接近感病品系;(2)抗病品系和感病品系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都呈先升高后下降,抗病品系的酶活性高峰出现早且峰值小于感病品系.研究发现,抗病番茄品系幼苗的多项生理指标在接种晚疫病菌后变化幅度小而稳定,并能在短时间内基本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从而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995.
用特效诱抗剂(HI)、药物利福平(RFP)及其组合处理盐胁迫条件下的水稻品种‘R6’,研究利福平对水稻‘R6’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盐胁迫下水稻‘R6’的各种保护酶活性显著增加,氧自由基产生速率也显著提高;(2)利福平单独处理可一定程度提高水稻‘R6’的耐盐性,但在HI预处理后可极显著地提高水稻‘R6’耐盐性;(3)HI-RFP-S、RFP-S处理通过提高保护酶SOD、POD、CAT的活性抑制水稻‘R6’植株内的氧自由基水平,以减少氧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损伤而提高水稻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醛固酮(ALDO)受体阻断剂(spironolactone,安体舒通)对钙超载大鼠心功能的影响,以探讨钙超载引起心功能降低和心肌损伤的机制。方法:维生素D3加尼古丁诱导心肌钙超载,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AngⅡ和ALDO含量,Powerlab仪测定心功能,原子吸收测定心肌和血管钙含量,生化法测定心肌MDA和conjugated diene变化,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LDH和CPK含量。结果:心肌钙超载后,心肌和血管钙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3.2和5.8倍,LVdp/dtmax和LVdp/dtmin分别降低27%和34%,LVESP和LVEDP增加42%和32%;心肌MDA和conjugated diene增加22%和68%;血浆LDH和CPK增加4.5和3.1倍(均P<0.01)。运用ACEI和ALDO受体阻断剂可缓解上述指标变化,与钙超载组相比,心肌钙含量分别低44%和39%,主动脉钙含量也低57%和34%,MDA低20%和30%,conjugated diene低44%和35%,LDH、CPK分别减少28%和34%、20%和27%(均P<0.01)。结论:心肌钙超载可以导致心功能下降和心肌损伤,运用ACEI和ALDO受体阻断剂可以减轻心肌钙超载和改善心功能,心肌损伤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比较两种给药方法对血管损伤的程度。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注射泵(实验组)和手推(对照组)静脉注射,指压止血,光镜下观察局部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变化。结果:注射泵指压止血时间较短,静脉炎发生率低(P〈0.01),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结论:注射中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加重血管的损伤,使指压止血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间断性减压低氧大鼠出、入肺血血浆、肺组织匀浆和体循环动脉匀浆中内皮素-1(ET-1)的含量变化,以及出、入肺血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变化及其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建立间断性减压低氧模型,采用插管法分别测定左侧颈总动脉压力(CAP)、右心室平均压分别代表体循环压力和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ET-1含量,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VEGF含量。结果:①低氧2周组(H2)、低氧3周组(H3)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右心肥厚指数(RV/LV+S)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各组平均颈动脉压力之间无明显变化(P〉0.05)。②对照组大鼠出肺血中ET含量比入肺血中低(P〈0.05)。H2、H3组大鼠出、入肺血中ET-1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1),且H2、H3组大鼠出肺血中ET-1含量均高于入肺血中ET-1含量(P〈0.05),刚好与对照组相反。H2、H3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ET—1含量与对照组肺组织和低氧组体循环动脉组织匀浆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而各组体循环动脉组织匀浆中ET-1含量间无明显差异(P〉0.05):③对照组大鼠出、入肺血中VEGF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H2、H3组大鼠出肺血血清中VEGF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在慢性低氧可使肺组织产生ET-1和VEGF增多,这可能是慢性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肺动脉局部缩血管物质ET-1增高,而体循环动脉局部ET-1不增高。可能是长期慢性低氧可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却不发生高血压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9.
Stem cell therapy holds great promises in medical treatment by, e.g., replacing lost cells, re-constitute healthy cell populations and also in the use of stem cells as vehicles for factor and gene delivery. Embryonic stem cells have rightfully attracted a large interest due to their proven capacity of differentiating into any cell type in the embryo in vivo. Tissue-specific stem ceils are however already in use in medical practice, and recently the first systematic medical trials involving human neural stem cell (NSC) therapy have been launched. There are yet many obstacles to overcome and procedures to improve. To ensure progress in the medical use of stem cells increased basic knowledge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that govern stem cell characteristics is necessary. Here we provid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NSCs in various aspects of cell therapy, with the main focus on the potential of using biomaterials to control NSC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iation, and delivery. We summarize results from studi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dogenous and transplanted NSCs in rodent models of neurological and cancer diseases, and highlight recent advancements in polymer compati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in regulating NSC state and fate. We sugges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ly designed polymers, such as hydrogels, is a crucial issue to improve the outcome of stem cell therapy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相似文献   
1000.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位于骨髓的造血微环境即龛(niche)中,它们与龛内特定的细胞相互作用以调节其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研究发现,骨髓中的成骨细胞和内皮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关系密切,分别构成了HSC龛中的成骨龛和血管龛,其中成骨龛维持静态的HSC微环境,而血管龛调控HSC的增殖、分化和动员等行为。对骨髓HSC龛的研究为将来临床治疗血液系统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