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23篇
  免费   2434篇
  国内免费   7034篇
  2024年   239篇
  2023年   801篇
  2022年   855篇
  2021年   849篇
  2020年   886篇
  2019年   832篇
  2018年   636篇
  2017年   741篇
  2016年   760篇
  2015年   853篇
  2014年   1264篇
  2013年   940篇
  2012年   1226篇
  2011年   1361篇
  2010年   1145篇
  2009年   1192篇
  2008年   1690篇
  2007年   1126篇
  2006年   999篇
  2005年   1045篇
  2004年   950篇
  2003年   924篇
  2002年   963篇
  2001年   876篇
  2000年   649篇
  1999年   605篇
  1998年   500篇
  1997年   457篇
  1996年   431篇
  1995年   420篇
  1994年   364篇
  1993年   288篇
  1992年   291篇
  1991年   270篇
  1990年   227篇
  1989年   211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7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4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器官覆盖于全身,能阻挡有害物质的侵入,保护人体内环境稳态,参与人体代谢过程。皮肤损伤、炎症和纤维化等,都会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的减退,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十分活跃的磷脂信号分子,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LPA是维持体内平衡所必需的生物活性脂质介质,在皮肤中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发挥多功能磷脂信使作用。本文综述了皮肤中溶血磷脂酸受体(lysophosphatidic acid receptor,LPA1-6)及其细胞信号通路的作用及机制,综述了LPA在皮肤创面愈合、皮肤瘢痕、皮肤黑色素瘤、硬皮病、皮肤瘙痒、过敏性皮炎、皮肤屏障、皮肤疼痛,皮肤毛发生长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有助于了解LPA在皮肤中的生理和病理生理作用。深入研究LPA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挖掘其在皮肤治疗中的作用,开发以LPA为靶点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0):2001-2004
PNAS:科学家开发出新型的流感可吸入疫苗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纳米颗粒开发出了一种制造可吸入疫苗的新技术,该研究或可用于靶向治疗肺部特异性疾病,比如流感、肺炎和肺结核。文章中,研究者Cathy Fromen表示,这种颗粒的表面电荷在刺激肺部免疫反应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利用非润湿模板粒子复制技术(PRINT),我们就可以对装载蛋白的颗粒表面的电荷进行特异性修饰,同时也可以避免其它颗粒特性的破坏,这就表明,PRINT技术具有独立修饰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13.
14.
DCC基因是由Fearon等研究结直肠肿瘤用定位克隆的方法确定并命名的一个肿瘤抑制基因,长约1.4Mb,至少有29个外显子。其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与神经细胞粘附分子有明显的同源性。DCC基因在细胞分化以及肿瘤特别是结直肠肿瘤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脊髓肿瘤是指脊髓、神经根、脊膜和椎管壁组织的原发性和继法性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约占神经系统肿瘤10%-15%[1]。手术治疗是首先的方法。脊髓肿瘤术后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小便功能障碍,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痛苦和烦恼,影响其康复。我科对32例脊髓肿瘤术后患者采取系统的干预措施,取得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64例病人按入院顺序,将前32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为17~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进现有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荧光PCR法并开发出新的试剂盒,将其与直接测序法和ARMS法进行对比,验证该试剂盒用于临床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手术确诊的141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采用盲法分别使用直接测序法、ARMS法和新试剂盒检测EGFR突变,比较新试剂盒与其他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不一致时采用三种方法分别重复检验一次。结果:三种方法检测成功率均为100%,新试剂盒与直接测序法测得结果完全一致的比率达75.9%(107/141),在直接测序法测得的96例突变阳性中,92例在新试剂盒检测中得到验证(95.8%)。而直接测序法显示突变阴性的45例中,新试剂盒检测发现了23例突变阳性,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x2=40.745,P0.05)。与直接测序法进行比较,新试剂盒检测EGFR突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8%、48.9%,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84.6%,检测准确度为80.9%。以ARMS检测法为金标准,新试剂盒测得结果完全一致的比率达84.4%(119/141),两者的一致性比较好(K=0.749,P0.0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1%、86.4%。结论:改进后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试剂盒在技术上较好地控制了检测结果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该检测方法较直接测序法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与现有的ARMS法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为了建立一种蟾蜍二烯羟酸内酯(bufadienolides)前海葱苷原A免疫方法,并对哺乳动物体内的前海葱苷原A样物质进行检测,我们制备了兔和羊前海葱苷原A抗体。利用ELISA法检测了一种新的内源性钠泵抑制因子前海葱苷原A样物质在牛的肾上腺、丘脑、心脏、肾脏、肝脏、小脑、骨骼肌和血液中的分布。研究发现这种前海葱苷原A样物质在肾上腺及下丘脑的含量高于其它腺体组织,其具有抑制人红细胞86Rb摄取的特性,可与前海葱苷原A抗体发生免疫交叉反应,但几乎不与哇巴因抗体交叉反应,是一种新的类固醇激素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通报》2004,39(12):33-33
我国科学家在肿瘤疫苗制备和单克隆抗体应用研究方面又获得重大成果:由上海市张江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研制成功的一种能教会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的新型肝癌疫苗,日前被美国商标专利局授予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