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3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22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221.
以青稞、普洱茶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价为评定指标,对青稞与茶汤料液比、浸泡时间、烘烤温度、烘烤时间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采用Central Composite Design设计方法,对普洱茶风味青稞茶进行4因素5水平的响应面试验设计,得到普洱茶风味青稞茶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普洱茶风味青稞茶的最佳配方为青稞与茶汤料液比6.5 g/100 mL、浸泡时间15 min、烘烤温度207℃、烘烤时间10.6 min,为普洱茶风味青稞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2.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外周血干扰素-γ(INF-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接诊的9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患者采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肾康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素氮(BUN)、尿肌酐(UCr)、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INF-γ,IL-17和IL-4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尿素氮(BUN)、尿肌酐(UCr)、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NF-γ及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使用肾康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23.
目的:观察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肾细胞癌并行肾癌根治术患者70例,其中42例患者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纳入微创组;28例患者行开放性肾癌根治术,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第3天炎症指标与肾功能、围术期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较短,术后下床走动时间、术后停止禁食时间较早,手术出血量、手术费用较少(P0.001)。与对照组相比,微创组患者WBC、CRP水平较低(P0.001)。微创组患者围术期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8%,低于对照组(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0,P=0.032)。结论: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癌较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有疗效佳、安全性好、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24.
以普洱茶和玫瑰花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技术、酶解技术、常规浸提技术等方法,制备茶饮料。结果表明,浸提最佳工艺参数是玫瑰普洱原料的拼配比例为玫瑰干花32.5%,一年陈熟普洱茶67.5%;浸提时间40 min,茶水质量比1∶25,浸提温度90 ℃,浸提2次;浸提液加入0.08%单宁酶和0.04%风味蛋白酶进行酶解,玫瑰普洱提取液71.40 mL,白砂糖41.60 g,Vc 0.20 g,柠檬酸钠0.14 g,水893.19 mL。该饮料审评结果为汤色较红亮,澄清;玫瑰香气明显,茶香足陈香明显,滋味醇香爽口,温润滑舌,且在一年常温保质期内无沉淀生成。  相似文献   
225.
历山山核桃(Juglans mandshurica)群落的种间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昆  张峰 《生态学报》2008,28(4):1601-1607
在野外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对山西历山山核桃群落35个样方内所有基径≥1cm的乔木和灌木绘制分布图.按照最近邻体法判定每个个体的最近邻体植株,然后用N×N最近邻体列联表及其2×2列联表截表的方法,应用Pielou的分离指数S和χ2检验研究山核桃群落所有乔木和灌木的种间分离规律.χ2检验结果表明:历山山核桃群落出现的25个物种共构成的300个种对中,存在显著分离的有294对,存在不显著分离的有6对.结合χ2值对S进行区间划分得出:正分离的112对占37.34%,负分离的28对,占9.33%;随机毗邻160对,占53.33%.负分离多出现在群落的优势种和一些伴生种之间,如山核桃、连翘与金花忍冬、灰栒子,伴生种相对个体少,盖度低,与优势种具有相似的生境要求,较激烈的竞争使得它们相互交错分布,充分利用资源,呈现负分离.较大的植株之间容易发生正分离,如茶条槭和杜梨,因为它们多是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和竞争力.从星座图上可清晰地看到种间分离在不同物种间存在一定差异.25×25最近邻体列联表的χ2检验结果表明:山核桃群落内25个物种是互相交错分布,全面不分离的.此外,种间分离的结果意味着该群落处于演替初期,与目前这一地区受人为和自然干扰严重,群落处于不稳定阶段的事实相符.  相似文献   
226.
以伴生草本植物三叶鬼针草和能源木本植物茶条木为受试植物,初步研究了外来入侵植物银胶菊根、茎、花水浸提液对二者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根据发芽率、化感效应敏感指数、发芽速率可以看出,银胶菊不同部位的浸提液在不同浓度下对三叶鬼针草的种子萌发的影响力不同;而对茶条木种子萌发无明显的作用。为选择适宜植物,生物替代防治银胶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7.
甘肃小陇山桃花沟森林公园土壤纤毛虫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8月-2007年3月,用活体观察和固定染色方法对桃花沟森林公园及符家滩土壤纤毛虫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桃花沟森林公园的土壤中共鉴定出纤毛虫75种,隶属于3纲11目29科40属,其中桃花沟景区的土壤纤毛虫有43种,普渡峡景区有51种;受人为干扰较为严重的符家滩土壤中有纤毛虫28种;在桃花沟森林公园土壤纤毛虫群落中,下毛目、肾形目和前12目为其优势类群;齿脊肾形虫、长圆膜袋虫、皮速体虫、活泼状似片尾虫为其优势种;桃花沟景区、普渡峡景区和符家滩的土壤纤毛虫Gleason-Margalef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61、5.64、3.28;桃花沟景区与普渡峡景区土壤纤毛虫的群落Jaccard相似系数为0.25,桃花沟景区、普渡峡景区与符家滩土壤纤毛虫的群落Jaccard相似系数分别为0.22、0.18.表明自然环境与受人为干扰的环境中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28.
高血脂Wister大鼠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制作缺血性脑损伤模型,检测noggin注射组、缺血模型组以及对照组大鼠的自主神经系统活性,探讨重组蛋白noggi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结果表明缺血模型组大鼠的脑电图频谱表现出明显的缺血样改变,而noggin注射组大鼠的脑电图谱和对照组类似.Noggin注射组大鼠心率变异性指标的中频与高频的比值低于缺血模型组,肾交感神经活动也显著低于缺血模型组,表明noggi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自主神经功能活动异常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29.
采用H.E常规组织学方法对92例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胚胎发育过程中肾脏的发育做了研究.结果 表明:5 d前仅见由前肾管和前肾导管构成的前肾, 5~12 d是中肾的发育期,由中肾管、中肾小管和肾小体构成,12 d前后中肾逐步退化,后肾原基形成,16 d后肾各部分开始分化.  相似文献   
230.
利用比色、酶的原位复性电泳、组织化学和电镜酶化学等方法,观察了小鼠出生后的成长过程中肝、肾和小肠内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变化及组织细胞定位.结果表明,在小鼠成长过程中,3种器官内的AKP活性依次为小肠肾肝,小肠和肝AKP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肾内酶活性呈上升趋势.AKP活性在小肠主要分布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浆、微绒毛和微绒毛表面的糖衣上,在肝主要分布住胆小管,在肾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小管,尤以近曲小管的刷状缘、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膜和符种管状结构之间的腔隙内分布较多.小鼠成长过程中肝内共出现3条AKP同工酶带,小肠内出现2条,肾内出现3条,各同工酶活性随着小鼠的生长发育发生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