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29篇 |
免费 | 311篇 |
国内免费 | 286篇 |
专业分类
27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78篇 |
2022年 | 85篇 |
2021年 | 90篇 |
2020年 | 74篇 |
2019年 | 79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71篇 |
2014年 | 136篇 |
2013年 | 88篇 |
2012年 | 115篇 |
2011年 | 113篇 |
2010年 | 109篇 |
2009年 | 83篇 |
2008年 | 96篇 |
2007年 | 75篇 |
2006年 | 89篇 |
2005年 | 74篇 |
2004年 | 58篇 |
2003年 | 74篇 |
2002年 | 83篇 |
2001年 | 70篇 |
2000年 | 66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72篇 |
1997年 | 94篇 |
1996年 | 98篇 |
1995年 | 87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68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1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61.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心肺支持技术,临床上能够为严重、可逆性的心肺衰竭患者提供循环、呼吸支持.近年来,新生儿、儿童和成人脓毒症患者应用ECMO治疗的成功报道日渐增多,掀起了脓毒症患者应用ECMO治疗的热潮.然而,ECMO在脓毒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却一直存在争议.大量回顾性研究表明新生儿及儿童脓毒症患者中应用的成功率相对较高,成人脓毒症患者应用ECMO治疗例数较少,但仍可在其他治疗无效的前提下尽早尝试ECMO治疗. 相似文献
62.
本文描述寄螨属4种前著螨;邓氏寄螨Parasitus tengkuofani Ma,1995,王氏寄螨parasitus wangdunqingi Ma,1995,温氏寄螨parasitus wentinghuani Ma,1996,二刺寄螨parasitus bis pinatus Ma,1996. 相似文献
63.
肺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真菌病,由于症状的非特异性,临床上诊断较为困难。作为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肺隐球菌病的结局主要与宿主免疫力有关。目前肺隐球菌病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主要局限在T细胞和巨噬细胞。近年研究表明,作为树突状细胞亚群之一的浆细胞样树突细胞,由于其激活后可以产生大量的I型干扰素并活化相关的T细胞,所以在机体抵抗病毒和细菌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在真菌病,尤其是在隐球菌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尚不明确。本文将介绍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治及T细胞和巨噬细胞在肺隐球菌病中的免疫机制,并通过介绍肺隐球菌病和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及二者之间已有报道的联系,初步阐述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在肺隐球菌病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64.
肺癌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新发率和死亡率多年来都居于各类癌症之首,其中85%的肺癌都是非小细胞癌,而腺癌又是最常见的非小细胞癌。肺癌的高隐匿性是造成其高死亡率的最主要原因,因此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病理分期寻求高效可靠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代谢组学揭示了小分子代谢物的一系列变化,反映了生命活动的最终状态,因此也能直接反映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病理生理变化。本研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在我院就诊的27例不同病理分期的肺腺癌患者和1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血清代谢物分析,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1H-NMR数据进行建模,单变量统计分析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肺腺癌患者组的血清中有14种代谢物出现明显差异,其中丙酮酸、丙氨酸、NAC1、乳酸、GPC和甘氨酸比起对照组来有显著上升,而葡萄糖、谷氨酰胺、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丙酮、乙酰乙酸和苏氨酸则显著下降。而在不同分期肺腺癌患者间进行比较后发现,异亮氨酸、乙酰乙酸、NAC1和乳酸的变化与肺腺癌的发展有相关性,可能是肺腺癌早期诊断和分期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形成过程中低氧诱导因子抑制因子(factor inhibiting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FIH)在肺小动脉的表达变化及在HPH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将36名患者分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组(PH组)、COPD非PH组(COPD组)、对照组,收集肺组织,观察其肺血管重塑指标,原位杂交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小动脉壁FIH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OPD组患者肺小动脉出现血管重塑,PH组患者肺小动脉重塑更明显(P0.05)。FIH m RNA在各组患者肺小动脉壁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FIH蛋白在对照组患者肺小动脉壁高表达,COPD组表达降低,PH组表达进一步减少(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FIH蛋白与FIH m RNA无相关(P0.05);FIH蛋白与肺小动脉重塑指标、肺动脉收缩压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慢性肺泡性低氧下调患者肺小动脉壁FIH表达,进而参与患者HPH发病。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基于RNA干扰CMTM7对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肺腺癌A549细胞株分为si RNA组、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在对数生长的A549细胞中转染RNA干扰CMTM7载体、脂质体空载体和不进行转染,观察A549细胞的生长、凋亡与细胞周期状况。结果:MTT实验显示si RNA转染组的抑制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实验表明si RNA转染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实验表明si RNA转染组的G0/G1期细胞数目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增多明显(P0.05),同时si RNA转染组的S、G2/M期细胞数目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NA干扰CMTM7能够促进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干扰细胞周期而实现。 相似文献
67.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介导内毒素致肺血管损伤及胆囊收缩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探讨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在内毒素致肺血管损伤中的介导作用和八肽胆囊收缩素(CCK)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结果发现,内毒素主要成分脂多糖(LPS)可诱导大鼠肺组织生成ONOO^-1,ONOO^-能导致肺微血管壁通透性明显增加和肺脏严重病理变化;ONOO^-可引起离体肺动脉反应性异常改变,LPS也可产生类似变化;ONOO^-有较弱的舒血管作用并受到内皮细胞的抑制性调节;LPS诱导培养的牛肺动脉内皮细胞(BPAEC)产生增多的ONOO^-参与介导内皮细胞本身的损伤;CCK能拮抗LPS对BPAEC的损伤效应,此作用由CCK受体介导,并与抑制ONOO^-生成有关。结果提示,清除ONOO^-或减少ONOO^-生成可为防治内毒素引起的急性肺损伤等病理过程提供新对策;CCK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细胞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68.
肺隐球菌病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总结分析4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0月)41例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免疫学检查、病理及抗真菌治疗疗效。结果①41例肺隐球菌病,男28例,女13例,有基础疾病者18例,有临床症状者22例,影像学表现为结节肿块型27例,肺炎型8例,混合型6例。②有基础疾病的18例患者中有临床症状者15例;影像学表现为肺炎型8例,混合型4例,结节肿块型6例;并发隐球菌脑膜炎2例。无基础疾病患者23例,多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较轻,多表现为结节肿块型(21例),无并发症,预后较好。③抗真菌药物治疗36例,治愈34例,好转2例(有效率100%)。都使用氟康唑治疗,疗程2周~2年不等。结论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患者病变局限,多为结节肿块型,并发症少,预后好;免疫功能异常者多表现为肺炎型或混合型,易出现全身播散。肺隐球菌病单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效果好,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69.
目的采用三种方法建立兔单肺通气模型并比较其效果。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即A、B、C组)各10个,分别采用自制双腔气管导管法、左主支气管结扎法和插管过深法。呼吸机通气参数为:FiO21.0,RR 40/min,VT 10 mL/kg。单肺通气2 h后恢复双肺通气。记录各组单肺通气实施的一次成功率、总成功率、从气管切开开始到单肺通气实施所需要的时间、动物失血量。实验结束后开胸测量兔气管、左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的长度和内径。结果各组进入实验的动物数分别为10、6、8只。与B、C组比较,A组一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高,所需时间明显较少(P<0.01),且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采用自制双腔气管导管能迅速有效的建立单肺通气模型,是用于研究与单肺通气相关病理生理机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94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参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7)与研究组(n=47),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加用莫西沙星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肌酸磷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APACHEⅡ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CRP、CK、LDH、AST、PaCO_2、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0、Pa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溶液雾化吸入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确切,可能与其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呼吸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