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通过对918例某高校教职工体检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某高校教职工心电图异常改变与年龄、体重、吸烟、高血压等密切相关。而通过行为方式的改变来可以达到控制、降低、消除危险因素的目的,降低心电图异常改变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本文主要是针对这些危险因素从行为方式上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2.
蛋白质组学是目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体液中的蛋白质是来源于与其密切接触组织或者细胞的分泌或渗漏,体液蛋白质组的变化能反映这些组织的生理或者病理改变,因此以寻找疾病相关生物标记为主要目标的比较蛋白质组学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对近年来各种体液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状况和应用及存在挑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大鼠源性的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T1受体)多肽免疫大鼠能否产生AT1受体自身抗体(autoantibodies against the 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T1-AA),AT1-AA对自身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2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二组,免疫组16只,对照组6只.AT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合成肽与载体血蓝蛋白偶联后再混合佐荆制备免疫液免疫大鼠,每隔3周加强免疫一次;对照组实行"假性免疫",但"免疫液"中不含有AT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合成多肽.ELISA法检测血清AT1受体自身抗体;观察肾脏、心脏、肝脏和腹主动脉组织光镜和肾脏组织电镜的病理变化;生物机能实验鉴定AT1受体自身抗体;试验期15周.结果:免疫组大鼠于第3次加强免疫后出现AT1受体自身抗体,第4次加强免疫后抗体滴度进一步升高;免疫组大鼠血清可以增加新生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光镜及电镜未观察到明显的心脏、肾脏和肝脏病理改变.结论:大鼠源性AT1受体多肽能够诱导大鼠产生AT1受体自身抗体,此抗体对自身组织的损伤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4.
谢蔚骊 《生理通讯》2004,23(5):122-123
2004年8月13日Science发表了我国青年科学家唐世明为第一作的题为“果蝇的视觉模式识别具有视网膜位置不变性”的研究论。年仅33岁的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唐世明等人发现和证明了果蝇的视觉具有位置不变性,这一研究成果改变了人们以往对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加味射干麻黄汤对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脂质过氧化物(LPO)、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接诊的96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异丙托溴铵溶液、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观察组联合加味射干麻黄汤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血清ECP、LPO及FeNO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67%(44/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35/48)(P0.05);治疗后,两组各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血清ECP、LPO及FeNO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中医证候积分中,观察组治疗后喘息、咳嗽、咳痰、胸闷、哮鸣音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功能中,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呼气峰值流速(PEF)昼夜变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血清ECP、LPO及FeNO明显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应用加味射干麻黄汤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及临床症状,其内在机制可能和调节气道慢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血清ECP、LOP及FeNO的表达相关,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6.
ATP合酶:自然界最小的旋转发动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TP合酶广泛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原核藻、异养菌和光合细菌中,是生物体能量代谢的关键酶。该酶分别位于类囊体膜、质膜或线粒体内膜上,参与氧化磷酸化与光合磷酸化反应,在跨膜质子动力势的推动下催化合成生物体的能量“通货”——ATP。ATP合酶的F0部分比...  相似文献   
47.
赖世芳  柳香梅 《蛇志》2017,(1):62-6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首次肺功能检查中运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6月在我院肺功能室首次行肺功能检查的老年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由操作者进行反复讲解,患者随即配合,按指令完成操作,未进行操作前指导。观察组操作前实施优质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沟通、演示指导,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完成肺功能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检查的完成时间和质量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完成检查时间及质量控制效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诊环境和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加强检查前的有效指导,可有效缩短患者检查时间,达到良好的质量控制标准,提高了肺功能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48.
温敏 《蛇志》2017,(2):217-218
目的探讨稳定期COPD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对呼吸肌力、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肺病科治疗的COPD患者68例,按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联合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肌力、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在基础护理上联合中医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呼吸肌力和肺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对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呼吸内科就诊并确诊为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12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33(IL-3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临床疗效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3%(60/65),显著高于对照组(81.0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17、IL-33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MMP-9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水平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对慢性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控制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P)肺炎患儿外周血中IL-10、IL-17的表达水平与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以是否有哮鸣音分为喘息组和非喘息组,以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空腹采血5ml,分离血清,ELISA检测血清中IL-10、IL-17的表达水平,肺功能检测仪检测受检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PEV1),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EV1/FVC)。结果:喘息组中IL-10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喘息组中IL-10的表达水平与非喘息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喘息组中IL-17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喘息组中IL-17的表达水平与非喘息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喘息组和非喘息组中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喘息组和非喘息组中IL-17水平均高于于对照组。非喘息组较喘息组PEV1、PEF、PVE1/FVC值高,差异显著(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的IL-10的水平与PEV1、PEF、PVE1/FVC呈正相关,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的IL-17的水平与PEV1、PEF、PVE1/FVC呈负相关。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IL-10、IL-17的表达水平与肺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