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云南秋海棠挥发物抗微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云南产的16种秋海棠属(Begonia L.)植物进行了挥发物抗微生物活性实验,其中14种秋海棠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16种秋海棠中,有8种秋海棠具有抗葡萄球菌(Staphyllococcus epidermidis)活性。而抗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活性最强的是厚壁秋海棠(Begonia silletensis C.B.Clarke),假厚叶秋海棠(B.pseudodryadis C.Y.Wu)和秋海棠(B.grandis Dryand.)。只有铁甲秋海棠(B.masoniana Irmsch.)和毛叶秋海棠(B.rex Putz.)对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有抗性。作为室内盆栽花卉被广泛应用的秋海棠,不仅可以美化室内环境,而且还可以作为药用和净化室内环境的生态产品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2.
贵州省野生秋海棠属植物观赏特性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2年的野外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列出产于贵州省的秋海棠共32种(包括1个变种)主要分布地与叶花特征.认为它们具有奇特的叶形和多彩的叶色,花色素雅而且花形美观,是有待开发的极好花卉.根据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进行园林配置分析,对园林开发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3.
中国被子植物2新记录种——团花密花藤和珠芽秋海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首次报道了发现于云南德宏州的2个中国新记录种—团花密花藤(Pycnarrhena pleniflora Miers ex Hook.f. Thomson)和珠芽秋海棠(Begonia gemmipara Hook.f. Thomson)。结合原始文献、模式标本及其野外调查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补充描述,凭证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HITBC)。  相似文献   
34.
毛叶秋海棠叶片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毛叶秋海棠(Begonia rex Puts.)通常是用叶片进行繁殖。但繁殖系数不高,在短期内要得到大量繁殖植株是有困难的。采用离体叶片进行组织培养,能够做到快速无性繁殖。 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为昆明植物园温室内盆栽的毛叶秋海棠。取植株上一年生左右的叶片,剪下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用75%酒精进行表面灭菌。再在无菌条件下,用0.1%升汞液浸10分钟,无菌水冲洗5—6次,然后将叶片切成边长0.5—1厘米的方形小块,放在培养瓶中进行培养。基本培养基为改良MS,附加BA(6-苄基嘌呤)、  相似文献   
35.
竹节秋海棠的组织培养与液培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策刚  谭文澄   《广西植物》1987,(1):49-52+93
本文叙述竹节秋海棠(Begonia President-Carnot)的器官培养与植株再生。用幼叶及叶柄切段接种在附加不同浓度的BA及NAA的MS培养基上。以诱导芽与根的形成,经6—9周可再生出大量完整植株,年增殖率很高。幼苗移植成活率约95%。经试验竹节秋海棠的芽增殖与生根两步培养都已采用免去琼脂的液体培养基静置培养。液体培养比固体培养有生长快、出苗多、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36.
7种秋海棠叶片斑纹结构及遗传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种(品种)秋海棠为材料,观察叶片斑区和非斑区组织结构、测定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分析叶片斑纹的形成原因及银点秋海棠点状斑的遗传特性。结果显示:(1)银点秋海棠、铺地秋海棠、假厚叶秋海棠、‘皮卡’和‘非洲丛林’叶片斑区的上表皮细胞与栅栏组织细胞间存在空隙,非斑区则没有空隙,彩纹秋海棠和‘虎斑’的斑区与非斑区上表皮细胞和栅栏组织细胞间均紧密相连。(2)7种(品种)秋海棠叶片斑区和非斑区都具有完整的叶绿体超微结构,类囊体膜丰富,基质和基粒片层清晰;银点秋海棠、假厚叶秋海棠、‘皮卡’和‘非洲丛林’斑区的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含量均低于非斑区,而铺地秋海棠斑区和非斑区差别不大;除假厚叶秋海棠的斑区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小于非斑区外,其余6种秋海棠均为斑区高于非斑区。(3)银点秋海棠与无斑种类杂交,杂交后代叶片有斑和无斑的植株约为1∶1,而其自交后代中有斑和无斑的植株比例近3∶1。研究发现,银点秋海棠、铺地秋海棠、假厚叶秋海棠、‘皮卡’和‘非洲丛林’的叶斑属于空隙结构型,彩纹秋海棠和‘虎斑’叶斑属于色素型。银点秋海棠点状叶斑与无斑是1对可遗传的相对性状,白色点状斑为显性性状。  相似文献   
37.
1 黄连山秋海棠 新种 图1 Begonia coptidi-montana C. Y. Wu, sp. nov. (Sect. Alaecida C. B. Clarke) Species B. taiwanianae Hayata arctissime affinis, sed foliis minoribus remote levis-simeque denticulatis, capsularum alis variabilibus differt. Herba perennis. Rhizoma breve, crassum, atro-rubrum. Caulis 0. 7—1. 2 m altus, ro-bustus, atro-ruber, longitudinaliter angulatus, glaber. Folia alterna vel 2 ad ramum brevem  相似文献   
38.
云南秋海棠属植物叶片横切面比较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30种主产于云南的秋海棠属植物叶片的横切面解剖构造特征。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切片观察,结果表明:云南秋海棠属植物叶片薄、横切面均为异面叶、呈典型的阴叶结构,叶肉组织虽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但栅栏组织不发达,占叶肉组织的比例较小。表皮多为单表皮,极稀复表皮,表皮毛均由多细胞组成。气孔集中于下表皮,孔下室或下陷气孔特大、通气组织极发达;角质层形状多样,呈均匀增厚、瘤状和片状突起;叶绿体椭球形、数多、个体大,主要分布于叶肉组织,集中于栅栏组织。解剖构造特征在各分类组内呈现不完全一致性,而在相同茎的形态类型中有些较一致的特征,在不同种间解剖特征各有差别;根状茎和直立茎类型种类的横切面组织结构表现为表皮细胞壁外的角质层薄、栅栏组织与叶肉组织厚度比例较小等弱光照、湿生等适应性较弱的特征。球茎类型的种类表现为角质层较厚、栅栏叶肉组织厚度比例较大等适应略为干燥和较强光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9.
秋海棠抗性育种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杂交育种提高秋海棠植物抗病性等抗逆能力。采用抗病亲本与具观赏性的易感病亲本杂交,F1自交两代使抗病性状纯合稳定,获得具观赏性、抗病的类型。连续回交将抗病性转移到具可看性而易感病的亲本中,培育出目的新品种;根据亲本性状互补的原则,结合杂种优势F1的利用,选择秋海棠属内不同组、不同生态型,抗逆性差异显著的原始材料进行远缘杂交,选育出观赏价值高、抗逆能力强的适应型新品种。通过30多个亲本组合的杂交选育,对6个典型组合亲本、子代的性状及表型分析研究,以及子代群体生长势、病情指数、抗性等级的测定,对秋海棠属植物的抗性育种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0.
1宜山秋海棠新种图1:3~4BegoniayishanensisKu,sp.nov.(Sect.CoelocentrumIrmsch.).Fig.1:3~4HabitusimilisB.guangxiensiC.Y.Wu,quaerhizomate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