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10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组胺(Histamine)及组胺H4受体H4R (Histamine H4 receptor)在癌症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H4R在口腔上皮异常增生(oral epithelial dysplasia, OED)和口腔舌鳞状细胞癌(oral 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TSCC)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OED、OTSCC和健康口腔粘膜组织中H4R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人口腔角质细胞系(HOK)和人舌鳞状细胞癌HSC-3细胞系(HSC-3)中H4R及其合成酶L-组氨酸脱羧酶(L-histidine decarboxylase, HDC)的表达。应用肥大细胞释放物(MCR)刺激HOK细胞。研究发现,H4R在OED和OTSCC组织中显著下调(p0.05);H4R和HDC的m RNA表达在HSC-3细胞中下调(p0.05);肥大细胞释放物(MCR)刺激可下调HOK细胞中H4R和HDC的表达(p0.05)。本研究得出初步结论,H4R与口腔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癌症严重程度越高,H4R表达水平越低。口腔癌症组织中H4R的低表达可能通过肥大细胞释放物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02.
同源交叉反应发生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一定同源性的蛋白之间可能存在交叉反应而使过敏现象的发生变得更为复杂。与一般的过敏反应类似,交叉反应主要通过B细胞、T细胞、肥大细胞3种途径诱导产生。而不同途径介导产生的交叉反应表现出同一抗原不同的结构特征。通过比较交叉反应在B细胞、T细胞、肥大细胞3种水平产生的不同分子机制,阐明了交叉反应发生的分子基础,为临床抗过敏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与肠嗜铬细胞在人胃溃疡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胃溃疡标本90例,正常胃组织30例。采用甲苯胺兰检测肥大细胞的数量、分布,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类胰蛋白酶、5-羟色胺表达,另取5例新鲜胃溃疡组织进行电镜检测。结果溃疡组与对照组比较肥大细胞及肠嗜铬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P〈0.05),肥大细胞在溃疡组脱颗粒现象明显,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肥大细胞与肠嗜铬细胞数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41。结论肥大细胞与肠嗜铬细胞在人胃溃疡发病中均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研究阿奇霉素治疗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过程中对局部黏膜免疫反应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 构建小鼠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阿奇霉素组.阿奇霉素组一次性给予阿奇霉素(80mg/kg),生理盐水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当天、给药第7天、给药第14天和给药第21天,阴道拭子取宫颈脱落细胞,分离沙眼衣原体.给药21天,处死动物.收集血清,ELISA测定血清IL-6和TNF-α水平,同时进行阴道、宫颈黏膜常规HE染色和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染色、树突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1.阿奇霉素组沙眼衣原体感染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且未出现上行感染(P〈0.05).2.阿奇霉素组生殖道黏膜内树突状细胞数量增加(P〈0.05),肥大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3.阿奇霉素组血清内IL-6和TNF-α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 阿奇霉素除了有效清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亦可以调节生殖道黏膜的免疫反应,减轻免疫病理损伤,使沙眼衣原体感染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比较BN大鼠和豚鼠对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前后机体免疫学特性的变化.方法 BN大鼠和豚鼠分别用OVA(每只1 mg)隔日致敏(i.p.),共5次;于末次致敏第10天以OVA(每只2 mg)激发致敏(i.v.);分别设正常对照组和OVA致敏组.于激发致敏后1h处死动物,分离腹腔肥大细胞、脾脏和骨髓,并制备脾脏和骨髓淋巴细胞.以annexin-V作为标志检测肥大细胞活性,同时以Fluo-3/AM标记胞内钙离子,检测钙离子水平;以PHA和LPS作为有丝分裂原,分别检测脾脏和骨髓T、B淋巴细胞活性.结果 ①致敏BN大鼠和豚鼠脾脏及骨髓T、B淋巴细胞活性均升高,其中骨髓淋巴细胞活性BN大鼠显著高于豚鼠,脾脏淋巴细胞活性两种属间差异无显著性;②致敏后,腹腔肥大细胞活性两种属间差异无显著性,但BN大鼠致敏后是致敏前的6倍,豚鼠是3倍;③肥大细胞内钙离子水平两种属致敏后均升高,豚鼠致敏前后钙离子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VA致敏后,BN大鼠骨髓淋巴细胞活性明显高于豚鼠,豚鼠肥大细胞内钙离子较BN大鼠升高明显,肥大细胞活性两者无明显差异.因此,在实验中可以根据两种属在过敏反应中的特点以及具体的实验要求选择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