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0篇
  3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主要土壤肥力因素指标的筛选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主成分分析模型中的相关结构分析理论及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构造了一个对主要土壤肥力因素指标进行筛选的数学模型,运用该模型可对土壤的主要盈力因素指标进行筛选,并对筛选结果的可靠性进行检验,文章的最后给出了模型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探讨了山药与苜蓿和三叶草两种豆科绿肥作物间作对土壤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以及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山药单作相比,间作苜蓿和三叶草提高了0~20 cm和20~40 cm土层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降低了山药根茎膨大初期和膨大盛期土壤pH和电导率.间作有助于提高山药整个生育期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土壤呼吸,但对蔗糖酶和脱氢酶活性影响不明显.采用隶属函数模型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间作山药收获期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间作两种豆科作物均具有显著提高山药田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综合肥力的效果.通过间作豆科绿肥作物增加山药田的生物多样性是培肥山药田土壤、改善山药田土壤生态环境、缓解连作障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长春城市森林绿地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周伟  王文杰  张波  肖路  吕海亮  何兴元 《生态学报》2017,37(4):1211-1220
以长春城市森林绿地为研究对象,测定9种土壤指标并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对长春城市森林绿地土壤整体特征进行评级,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分析长春城市森林绿地不同林型、行政区、环路土壤肥力,结合ArcG IS分析长春城市森林绿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以期对长春城市森林建设提供依据和建议。对比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所确定的分类等级(6等级),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4.51 g/kg)及其空间分布(大部分区域30 g/kg)达到了2级、含量高的水平;全氮(均值1.37 g/kg)、碱解氮(均值133.04 mg/kg)、速效磷(均值38.47 mg/kg)及其空间分布均达到了3级以上水平;全钾(均值58.7 g/kg)和速效钾(均值255.85 mg/kg)及其空间分布达到1级、含量很高的水平;全磷平均含量0.51 g/kg,空间上大部分区域集中在0.4—0.6g/kg,为4级、含量中下水平。土壤pH为5.43—8.89,容重为1.11—1.62 g/cm~3。内梅罗综合肥力指数分析表明长春城市多数区域处于1.5—1.8之间,处于中等水平(4级制中排第3级)。不同林型间差异主要表现在pH、全氮、全磷和碱解氮(P0.05),不同环路间差异主要在pH、有机质和全磷(P0.05),而不同行政区间差异指标最多,为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pH(P0.05)。综合肥力指数显示:景观林单位附属林=农田防护林道路林,绿园区朝阳区南关区二道区宽城区,1环3=4环2环4环外。根据以上结果,可采取疏松土壤、枯枝落叶沤肥、增施氮磷有机肥而控制钾肥、种植固氮耐低磷植物等措施推进长春城市森林建设,提升城市植被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4.
崔诚  李铤  冼卓慧  张俊涛 《生态科学》2022,41(1):186-195
为掌握广州南沙区城市林业土壤养分及肥力整体状况,提高广州南沙区城市林业土壤管养水平,以广州南沙区4种典型城市林业土壤(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景观林带、河涌防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pH值、电导率、容重、渗透率、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9项理化指标,通过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土壤综合肥力分析,对广州...  相似文献   
15.
实验群落十四种草本植物的生长和竞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章和 《Acta Botanica Sinica》2001,43(11):1184-1190
研究了高肥力和低肥力、割草和不割草、微生物接种和不接种处理对实验群落中14种常见草本植物的生长和竞争的影响。高肥力不割草的群落,不同种间的生物量差别最大,竞争最激烈;割草和低肥力减弱竞争的生长而导致种间生物量差异减小。多次的割草减少群落的总生物量;微生物接种明显增加2种豆科植物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和红车轴草(Trifolium pratense L.)的生长,也有利于非豆科植物大看麦娘(Alopecurus pratensis L.)的生长,而鸭芽茅(Dactylis glomerata L.)在无微生物接种的群落生物量较多,微生物接种对其他植物的生长无显的影响。在低肥力群落,接种微生物的促进作用更加显。  相似文献   
16.
子午岭林区不同环境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肥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子午岭林区不同环境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肥力关系研究*张成娥陈小莉郑粉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STUDYONRELATIONSHIPBETWEENSOILMICROBIALBIOMASSANDFERTILITYINDIFF...  相似文献   
17.
程乙  任昊  刘鹏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李耕  刘少坤 《生态学杂志》2016,27(11):3521-3528
在两种肥力条件下设置超高产栽培模式(SH)、高产高效栽培模式(HH)、农民习惯处理(FP)和不施肥对照处理(CK)4种栽培管理模式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以肥料投入为主要影响因素的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黄淮海区域不同肥力农田耕层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为通过培肥土壤实现小麦-玉米周年可持续增产增效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 与低肥力田块(LSF)相比,高肥力田块(HSF)耕层土壤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高、分形维数低,有利于大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各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较高.优化施用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可增加耕层土壤团聚体的粒径、降低其分形维数,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对高肥力田块的影响大于低肥力田块;二者亦可提高有机碳和全氮在大团聚体中的含量与分布,其中,对>5 mm团聚体的贡献率的影响在低肥力田块大于高肥力田块,对5~0.5 mm的各粒级团聚体的贡献率的影响在高肥力田块优于低肥力田块.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生物炭陈化对农田土壤水肥的作用效果,设置2种陈化时间的生物炭Y1、Y5(新施入土壤的生物炭、田间自然陈化第5年的生物炭)和3个生物炭施用量C0、C6和C12(0、6和12 t·hm-2)的田间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生物炭陈化对玉米产量、不同土层含水率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炭量下,陈化第5年的生物炭较新鲜生物炭对玉米产量及土壤水肥效应所表现出的正向效应均降低。Y1C12处理玉米产量提升最高(28.3%),Y5C6处理玉米产量提升最低(6.9%);相同施炭量下,陈化第5年生物炭的玉米增产效应小于新鲜生物炭。除Y5C6处理外,其余生物炭处理与Y1C0(Y5C0)处理相比均显著提高了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P<0.05),提升...  相似文献   
19.
高肥力土壤条件下不同基因型花生对氮素利用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桶栽条件下,利用15N示踪技术,选用20个基因型花生为供试材料,研究了高肥力土壤条件下不同基因型花生对氮素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高肥力土壤条件下花生氮素营养以土壤氮为主,根瘤固氮次之,肥料氮最低.不同基因型间花生对全氮、肥料氮、土壤氮和根瘤固氮的吸收和积累均存在显著差异,基因型间遗传变异以根瘤固氮最大,肥料氮和土壤氮相当.氮素荚果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基因型间差异显著,最高值分别为最低值的3.6和2.1倍.全氮、肥料氮、土壤氮和根瘤固氮的氮素收获指数基因型间均存在显著遗传变异,且以根瘤固氮的氮素收获指数基因型间遗传变异最大.花生荚果产量与不同氮源氮素积累量及氮素收获指数、氮素荚果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依据花生对不同氮源氮素吸收积累和荚果产量筛选出全氮高积累高产型、肥料氮高积累高产型、土壤氮高积累高产型和根瘤固氮高积累高产型四大类型花生,其中四大类型特征兼有的有4个花生基因型.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肥处理对丛枝菌根真菌生态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在东北海伦实验站长期定位培肥实验地不同施肥处理下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生长发育状况(包括侵染率、菌丝量和孢子数),同时还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下AM真菌群落生态分布和特征.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尤其是磷肥(NP2K)处理显著降低AM真菌侵染玉米根系,而根外菌丝长度和孢子数并无显著变化,这和施肥处理下AM真菌的种群结构发生变化有关.随着土壤肥力的增高,土壤中AM真菌种的丰度和密度都有增加的趋势,而当肥力增高到一定程度后(磷肥和钾肥继续增加到NP2K和NPK2处理后),土壤中AM真菌种的丰度和密度都有下降的趋势;从AM真菌属在不同肥力处理下出现的频度来看,Glomus属在7个处理中出现的频度最高,在每一个肥力处理中都有分布,Acaullospora属次之,Entrohospora属则只是出现在NK处理下;而Glomus属中出现频度最高的种是Glomus mosseae,其次是Glomus caledonium;再次是Glomus diaphanium,这说明施肥处理会影响到AM真菌种属的分布,进而影响到AM真菌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