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8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586篇
  3031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336篇
  2022年   308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肠道菌群的结构对婴儿肠道系统发育及免疫系统构建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最初的婴儿肠道菌群在母亲子宫内就已经存在并受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的影响。本研究从母亲怀孕、分娩、喂养三个阶段综述母婴间的菌群传递,为母婴间菌群传递机制及婴儿肠道菌群对其免疫系统构建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肠道免疫功能及微生态改变状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初发恶性血液病并需要化疗的患者,留取化疗前后粪便标本。根据患者化疗后是否出现发热,分为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组及粒细胞减少不伴发热组。采用光冈法对粪便需氧菌及厌氧菌进行定量培养,分析肠道菌群变化。同时检测患者化疗前后粪便IgA值变化。结果 共纳入24例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的患者10例,占41.7%;未发热患者14例,占58.3%。24例患者化疗后粪便IgA水平及B/E值显著性下降,肠道微生态发生改变,具体表现为肠杆菌、假单胞菌及真菌显著增多。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组与未发热组相比肠杆菌及真菌显著增多,两组患者粪便IgA水平、B/E值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肠道免疫功能、微生物定植抗力下降,侵袭性细菌增多。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患者肠杆菌显著增多,可能成为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患者的潜在致病菌。  相似文献   
103.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的发病基础。参与AS形成的原因有很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依赖肠道菌群的胆碱代谢物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TMAO)也与AS的发生、发展有关。天然药物具有生物多效性,有研究表明其中的多酚类成分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减少AS的风险。本文就天然药物与肠道菌群和AS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评估不同DNA聚合酶是否会对以16S rRNA全长为测序靶点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方法 用美国太平洋公司的三代测序仪(PacBio single molecule real-time sequencing technology)对3份分别采用KAPA HiFiTM HotStart DNA聚合酶和PCRBIO HotStart DNA聚合酶扩增的军犬粪便样品进行精确至“种”水平的测序分析。结果 经配对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不同DNA聚合酶扩增的同一样品在门、属和种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某些相对含量较少的操作分类单元(OTU)上,其扩增效率存在差异。经基于非加权UniFrac距离的非加权组平均法聚类分析和基于加权UniFrac距离的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发现不同DNA聚合酶扩增的同一样品其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APA HiFiTM HotStart DNA聚合酶和PCRBIO HotStart DNA聚合酶虽对模板DNA扩增存在一定的偏好性,但该偏好性不影响PacBio SMRT测序结果。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索原发性肝癌小鼠(H-ras12V小鼠)肠道微生态的特异性。方法 设立7月龄的H-ras12V小鼠为实验组,C57BL/6J常态小鼠为对照组。小鼠在标准饮食下饲养2个月。于实验第8周无菌收集小鼠粪便,进行V3‒V4高可变区16S rDNA基因组测序,分析两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的差异。结果 肝癌小鼠成瘤率为100%。α多样性:稀释曲线趋于平缓,样品测序数据量较合理。β多样性:通过Anosim分析确定两组组间差异显著大于组内差异(R=0.2857,P=0.0037)。菌群结构:门水平优势菌群有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等,属水平优势菌群有Barnesiella、Alloprevotella、拟杆菌属等。显著性差异物种:通过Kruskal-Wallis test分析,发现拟杆菌属等7个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H-ras12V小鼠肠道微生态多样性和菌群结构有显著差异,其中拟杆菌属及其特殊结构鞘脂与肝硬化及肿瘤关系密切,可能与肝癌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究赛前集训控体重对高水平摔跤运动员肠道菌群及代谢物的影响。

方法

招募某省摔跤队运动员11名,在赛前集训期前后测量身体成分、收集粪便样本,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检测肠道微生物的分布和丰度,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微生物的差异代谢产物及其所富集的功能。

结果

摔跤运动员赛前集训后体重显著降低(P<0.05),但肌肉含量无显著差异。微生物组结果显示,控体重前后男女运动员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均无显著差异。男性运动员Intestinibacter丰度显著增高(P<0.05),且与体重、四肢骨骼肌指数变化量呈正相关。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运动员菌群差异代谢物富集于硫代谢和主要胆汁酸代谢相关通路,女性运动员菌群差异代谢物富集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交互相关信号通路;Intestinibacter丰度变化与胆汁酸7alpha-hydroxy-3-oxo-4-cholestenoate变化呈正相关。

结论

赛前集训控体重未影响摔跤运动员肠道菌群生物多样性和整体物种构成,但可以改变男性摔跤运动员肠道菌群中产丁酸盐菌属的相对丰度,整体表现为运动员肠道菌群对控体重过程较为适应。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支持后克罗恩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指标的变化,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20例克罗恩病活动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进行支持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结构、菌群多样性以及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结果的差异。

结果

治疗后,患者肠道乳杆菌属(t=5.200,P<0.001)、大肠埃希菌(t=11.974,P<0.001)、克雷伯菌属(t=15.033,P<0.001)、糖单胞菌(t=12.166,P<0.001)、恶臭假单胞菌(t=31.063,P<0.001)、肠球菌属(t=28.867,P<0.001)数量均显著升高;同时患者肠道菌群OUTs(t=40.435,P<0.001)、Observed species(t=5.475,P<0.001)、Chao1指数(t=12.348,P<0.001)、Simpson指数(t=2.961,P=0.005)、Shannon指数(t=3.330,P=0.002)均显著升高。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血清以及粪便中的氨基酸、多肽、脂肪酸、胆固醇及碳水化合物水平均显著改善。

结论

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支持后,克罗恩病患者肠道菌群丰度提高,同时患者脂质代谢的改善可能与氧化应激反应通路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8.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以雌激素升高、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等临床表现为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影响了EC的进展及预后。肠道菌群是由大量微生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们维持着人体各系统的稳态并产生一些代谢产物来对机体发挥作用。但因其数量巨大,在菌群失调时可导致宿主生理机能发生紊乱,微生物产生的毒性代谢物参与炎症并增加与肿瘤相关的通路,影响机体的吸收代谢、肿瘤进展和恶化等。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与EC的危险因素存在相关性,能促进EC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介绍肠道微生物对EC发生发展的影响,重点探讨肠道微生物与EC相关危险因素间的关系,以期为EC的治疗与预后管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9.

肠道普雷沃菌与人类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它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多项研究表明其与人体数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等。但目前的研究尚未阐明肠道普雷沃菌影响人体多种疾病的机制。普雷沃菌作为肠道菌群的一员,与其他肠道微生物相互影响,既有竞争又有协同。目前关于普雷沃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观点,有些研究认为普雷沃菌利大于弊,有些则认为弊大于利。本文综述了肠道普雷沃菌与人类疾病健康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肠道普雷沃菌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枳术丸对脾虚证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小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SCFAs)、5-羟色胺(5-HT)和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探讨枳术丸治疗STC的机制。

方法

将50只健康的KM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5只)和造模组(35只),正常组小鼠基础饲料喂养,造模组小鼠以番泻叶灌胃和限制饮食饮水方法制作脾虚证STC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小鼠分为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和枳术丸组,每组10只,对应给药治疗7 d。治疗结束后分别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小鼠粪便菌群多样性和菌群结构,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粪便中SCFAs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改变,使用ELISA法检测小鼠脑组织、结肠组织中5-HT水平。

结果

造模后,各造模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0.01);治疗结束后,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和肠道推进率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和枳术丸组小鼠体质量和肠道推进率升高(均P<0.05)。小鼠结肠组织HE病理显示模型组腺体排列不齐,结肠黏膜轻微水肿、充血,轻度炎症浸润。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皆降低,枳术丸组和莫沙必利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更趋近于正常组。在门分类水平上,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厚壁菌门、疣微菌门相对丰度降低,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枳术丸组小鼠疣微菌门相对丰度增加,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在属分类水平上,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拟杆菌属、乳杆菌属相对丰度增加,异形藻属、梭菌属、另枝菌属相对丰度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枳术丸组小鼠拟杆菌属相对丰度降低,异形藻属、梭菌属相对丰度增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粪便乙酸、丙酸水平降低(均P<0.05),结肠组织、脑组织5-HT水平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小鼠比较,枳术丸组小鼠粪便乙酸、丙酸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结肠组织、脑组织5-HT水平升高(均P<0.05)。

结论

枳术丸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SCFAs的分泌和5-HT的分泌释放,提高推进率,促进肠道蠕动治疗脾虚证ST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