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3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202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420篇
  2009年   397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草鱼、鲤、鲢、鳙肝胰脏和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8.7、8.7、7.6、7.6和8.4、8.7、8.0、8.4。草鱼、鲤和尼罗罗非鱼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比肠的高;鲢和鳙的肝胰脏蛋白酶的活性却比肠的低;尼罗罗非鱼胃的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肝胰脏和肠的。草鱼、鲤和尼罗罗非鱼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鲢和鳙的;5种鱼的肠蛋白酶活性,鲤最高,尼罗罗非鱼最低,草鱼、鲢、鳙和尼罗罗非鱼间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差异。草鱼、鲤、鲢和尼罗罗非鱼的肠蛋白酶活性由前向后递减,而鳙的则以中肠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72.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碱菌(Alcaligenes sp)119.能将苯丙酮酸一步转化成L-苯内氨酸。酶反应的最适pH为8 5.该酶在pH8 9之间稳定.最适反应温度为37-15℃.金属离子Fe2+、Mn2+等对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该菌株培养在由葡萄糖、蛋白胨,牛肉膏等组成的培养基中,可获得最高转化率L-天冬氨酸为酶反应的最佳氨基供体。当苯丙酮酸浓度为0.2mol/L时,细胞在37℃下反应16小时.可产L-苯内氨酸30.lg/L.其克分丁转化率为92.7% 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提纯产物.总收率在69%以上。产物经熔点、比旋光度、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纸上层析鉴定.证实是L-苯丙氨酸。  相似文献   
73.
在分离和定位链霉菌高拷贝质粒PlJ101上启动子活性区域的过程中,我们将Bc11-E片段经MboI进一步酶解后,克隆到由pIJ101基本复制功能区所衍生的载体pIJ425的BgIII位点上,从转化酶、铅青链霉菌TK64以原生质体所获得的硫链丝菌素抗性转化子中,发现了两个拷贝数极其异常的衍生质粒,命名为PI J2743和PIJ2744。与plJ425相比,pIJ2743的拷贝数增加约10倍,而pIJ2744的拷贝数则降低约10倍。拷贝数的剧增和剧减不是由于质粒宿主的突变,因为它们在重新转化的宿主中仍显示了突变型拷贝数特征。拷贝数的变化也不是由于载体的突变,因为切除插入片段后,载体区域再连接后的质粒仍与原始plJ425的拷贝数相同。将高拷贝突变子中0.63kb的插入片段以两种不同的取向克隆到另一个类似于pIJ425的载体p1J 486的BamHI位点,在一种取向插入时,新衍生的质拉仍显示出投高的拷贝数,而在另一种取向时,质粒的拷贝数不发生变化,说明拷贝数的剧增不仅只与插入片段有关,而且其功用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即为-顺式作用因子。  相似文献   
74.
干旱条件下大豆叶片H2O2代谢变化及其同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相似文献   
75.
本文应用近年发展起来的生化技术――蛋白质双向电泳(其第一向为等电聚焦,第二向为SDS凝胶电泳),将小鼠腹水细胞核糖体蛋进行了指纹分离。并利用蛋白质印迹转移(Western blotting),将转移后的硝酸纤维膜与交联了碱性磷酸酶的第二抗体和抗酵母EF-3抗体反应,证实该核糖体蛋白含有EF-3同源片段,进而制备了蛋白质合成无细胞体系。通过测定PolyU指导下3 H-phe掺入活力的免疫失活实验,初步证实此同源片段是小鼠腹水细胞蛋白质合成所必需。 The ribosomal proteins of H22a cell,were separated with the method of two-D gel electrophoresis (the first dimention is isoelectric focus and the second is SDS PAGE).Then the Western blotting was used,the transferred nitrocellulose sheet was treated with antiyeast EF-3 antibody and the second antibody bonded with alklinephosphoesterase.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ibosomal proteins have a homologous fragment to yeast EF-3 factor.The cell-free system of protein synthesis was also established.By determing the activity of polyU direeted 3H-phe intervention in immunodeactivitive experiment,it is primaril confirmed that this fragment is the esscntial for the protein biosynthesis in H22a cell.  相似文献   
76.
为研究异叶三宝木(Trigonostemon heterophyllus)的二萜成分及其抗菌活性,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对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现代波谱技术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牛津杯法和2倍稀释法检测化合物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以及革兰氏阳性菌肺炎双球菌(Pneumococcus)的生长抑制活性和MIC值。从异叶三宝木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包括5个二萜类, 1个木脂素类,分别鉴定为trigonochinene E (1)、neoboutomannin (2)、6,9-O- dedimethyltrigonostemone (3)、stelltian B (4)、3,4-secosonderianol (5)、biondinin A (6)。化合物1235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9.375、18.75、18.75、18.75 μg/mL。化合物234、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4外,其他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且化合物123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强于阳性对照硫酸卡那霉素。  相似文献   
77.
大肠杆菌中包含体的形成及其活性表达产物的分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动物、植物细胞或微生物来合成动物体内某些含量较低、但又有很大药用价值的蛋白分子,如生长激素,白细胞介素-2、尿激酶等等。 在利用微生物进行基因工程的生产中,大肠杆菌(E.coli)是人们常用来做表达目的基因的宿主菌。由这一途径来生产这些天然含量较低的物质,具有产量高,成本低,  相似文献   
78.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是引起人和动物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中黏附素和肠毒素是其感染引起腹泻的主要毒力因子。首先,黏附素介导ETEC与宿主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和定殖。随后,定殖的细菌产生肠毒素,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最终引起水样腹泻。传统的观点认为ETEC属于非侵袭性大肠杆菌,并不会引起肠上皮细胞凋亡和破坏肠道的屏障结构。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在体外和体内ETEC感染均可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破坏宿主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促进疾病发展。本文将就ETEC不同毒力因子诱导细胞凋亡的具体机制、细胞凋亡与疾病发展的相关性以及在临床如何利用抗凋亡治疗预防ETEC感染等方面进行综述,旨为进一步深入阐明ETEC的分子致病机制提供参考,为防治ETEC引起的腹泻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79.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明确,目前的治疗方法价格昂贵、效果差且副作用大。帕金森病患者常见胃肠道功能障碍,帕金森病和肠道菌群之间的关联已得到实验证实,患者有望通过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达到治疗的目的。工程益生菌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益生菌,提高其稳定性和靶向性,展现出其特有的应用潜力。本文将从益生菌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现状出发,阐述益生菌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机制,进一步分析工程益生菌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行性,为该疾病的安全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0.
【目的】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分离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噬菌体,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特征,为耐药菌的噬菌体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双层平板法从污水样本中分离纯化大肠杆菌噬菌体;磷钨酸染色后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形态;测定其宿主范围,测定温度和pH稳定性、一步生长曲线和体外抑菌效果等生物学特性;体内抑菌试验评估噬菌体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N1203-1Af感染的大蜡螟幼虫的保护作用;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对其基因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分离共得到5株大肠杆菌噬菌体,分别命名为pEC-S163-2.1、pEC-S163-2.2、pEC-M1167-5Ar.1、pEC-m1291-2Dr.1和pEC-N1203-2Af.1;电镜结果显示噬菌体pEC-N1203-2Af.1属于短尾噬菌体中罕见的C3形态型,头部较长,长是宽的2–3倍;pEC-N1203-2Af.1可裂解受试15株大肠杆菌中的3株;感染10 min后进入指数增长期,–20-50℃、pH值为4.0–10.0的环境下均能够保持稳定活性;大蜡螟幼虫感染大肠杆菌N1203-2Af后噬菌体pEC-N1203-2A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