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3篇 |
免费 | 55篇 |
国内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3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肠黏膜屏障(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IMB)包括机械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在维持肠上皮的完整性,防御细菌、内毒素及抗原的入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IMB受损表现为肠黏膜通透性(intestinal mucosal permeability,IMP)增加以及跨膜电阻(transmembrane resistance, TR)降低,与消化、泌尿、循环、神经、代谢等机体多系统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利用短路电流(short circuit current, SCC)记录系统或跨上皮细胞电阻仪(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 meter)检测肠黏膜或肠上皮电阻,以及生化检测外源性糖分子探针(口服)或特定内源性蛋白分子跨肠黏膜或肠上皮通透量,是评价肠黏膜或肠上皮通透性的常用方法。本文简介IMB的组成及其功能,重点讨论IMP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汀对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大鼠肝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通过手术造成胆总管梗阻并注射细菌内毒素造成ACST模型,造模48 h后处死,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分别进行假手术(SN组)、ACST造模手术(ACST组)、ACST造模手术+乌司他汀治疗,依据乌司他汀浓度分为低(20000 U/kg·d)(ASCT-L组)、中(40000 U/kg·d)(ASCT-M组)、高(80000 U/kg·d)(ASCT-H组)三组,采集血液进行总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L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检测,采集部分肝组织进行组织染色,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并分析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SN组比较,造模后各组大鼠TB和ALT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乌司他汀治疗后各组大鼠TB和ALT水平随剂量增加而明显降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模后大鼠IL-6、IL-10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乌司他汀治疗后各组大鼠IL-6和TNF-α水平随剂量增加而降低,IL-10水平随剂量增加而升高,不同剂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ST组肝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SN组,Occludin和ZO-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乌司他汀治疗后各组大鼠肝细胞凋亡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Occludin和ZO-1基因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结论:乌司他汀治疗ACST大鼠疗效显著,对肝屏障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治疗效果与剂量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其机制及合适的给药剂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3.
主动脉瘤(aortic aneurysm)是以动脉出现永久性扩张为特征的一类血管疾病,常发生于肾下以及胸近端区域,破裂后十分凶险。目前主动脉瘤的治疗方式局限于手术干预,且尚未发现有效治疗药物,因此,寻找有效的干预靶点成为主动脉瘤治疗的新思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在受到外界环境刺激后可发生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屏障功能破坏,而这些均可能参与动脉瘤的发生发展。随着内皮细胞在动脉瘤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揭示,基于内皮细胞为靶点进行干预也取得了较多的研究进展。本文重点综述了内皮细胞在主动脉瘤发生发展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及以内皮细胞为靶点的动脉瘤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干预主动脉瘤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105.
应再军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9,31(9)
目的 探讨术前补充益生菌对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肠道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术前予以常规肠道准备,术后给予等营养支持及抗生素等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前7 d开始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温水口服,630 mg/次,2次/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及感染并发症情况,并比较术前7 d及术后首次自然排便时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及肠黏膜屏障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首次自然排便时两组患者血清D-乳酸和DAO水平高于术前7 d时(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D-乳酸和DA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肠道手术患者术前补充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肠黏膜通透性,改善其肠道功能,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早期细菌易位规律及生长抑素(stilamin)与头孢噻甲羧肟(Ceftazidime)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去氧胆酸钠逆行胰管注射致大鼠AHNP模型。一、将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12及24小时后采样。二、将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治疗组,Stilamin治疗组,Ceftazidime治疗组,对照组同上。各组经腹腔用药,24小时后采样,观察各组胰肝细菌学指标、小肠粘膜改变、肠组织MDA含量及胰腺光镜病理学评分。结果:一、模型组胰肝细菌检出率及菌落计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检出菌以大肠杆菌和肠球菌为主,肠粘膜病变主要在回肠。二、肝胰菌落计数(CFU/g):生长抑素组和抗生素组明显低于盐水组,(P<005)。抗生素组检出的细菌以肠球菌为主。生长抑素组肠粘膜病变较其它组明显减轻,且肠组织MDA含量明显减少(P<001),除出血外(P<005)胰腺病理评分较其它组未见显著差异。结论:AHNP早期应用抗生素和生长抑素能减轻细菌的肠道透壁易位,但不能阻止耐药菌易位。生长抑素腹腔用药能保护肠粘膜屏障。其机理与减轻氧自由基对肠道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7.
减少道路环境的颗粒物污染对通勤者的健康至关重要。道路绿地在交通排放和邻近区域之间形成屏障,但这种植被屏障是否可以有效消减局部颗粒物污染仍然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结合现有研究成果,阐述了植被对颗粒物污染的影响途径;分析了街道峡谷和开放道路两种典型城市道路环境中,植被组成及群落结构设计的关键特征对颗粒物分布和扩散的影响;总结了有利于消减颗粒物浓度的植被单株性状和叶片微形态;探讨了影响颗粒物浓度的其他因子的耦合作用;针对不同道路环境提出了有效的植被屏障设计建议,并指出了植被群落设计和叶片微形态方面的研究趋势,以期优化道路植被规划,改善路域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及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情况,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D 乳酸(D la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肠球菌、肠杆菌及酵母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数量均显著增加,而肠球菌、肠杆菌及酵母菌数量显著降低,同时观察组患者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DAO、ET、D lac、HbA1c、FPG、TC、TG、LDL C、HDL 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DAO、ET、D lac、HbA1c、FPG、TC、TG、LDL C、HDL 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0%,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2,P=0.602)。结论益生菌可有效调节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提高肠道屏障功能,控制糖脂代谢水平,安全性较高,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9.
为探究桑叶物提取物(MLE)和单体1-脱氧野尻霉素(DNJ)对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生长、消化、免疫能力和肠道菌群影响的差异,研究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分别添加0.75%的MLE和0.04‰的DNJ制成3种等氮等脂的饲料,饲喂初始均重为(47.81±0.23) g的大鲵90d。结果:MLE组和DNJ组增重率和饲料效率显著提高(P<0.05);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肠道丙二醛、血浆内毒素显著降低(P<0.05),肠黏膜绒毛数量显著增加(P<0.05),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更加紧密;与对照组相比, MLE组雷帕霉素靶蛋白(Target of rapamycin, TOR)、白细胞介素-10 (Interleukin, IL-10)、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olymeric immunoglobulin receptor, pIgR)、类Toll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 TLR2)和髓样分化初级反应基因88 (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g... 相似文献
110.
一种新的肠上皮生长调控因子:高血糖素样肽—2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糖素样肽-2(GLP-2)是高血糖素原基因在肠道组织中的特异表达翻译后处理加工产物。它是位于高血糖素原C末端的多肽片段,由3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具有高度保守性。GLP-2可促进肠上皮隐窝细胞增殖,抑制肠细胞凋亡,引起小肠绒毛增高、肠重量增加。GLP-2可能是通过其受体,主要表达于胃肠道组织的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成员,转导促肠上皮细胞增殖信号的。GLP-2对防治肿瘤放化疗、烧伤、全肠外营养、炎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