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5篇
  免费   1148篇
  国内免费   2661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314篇
  2020年   323篇
  2019年   310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311篇
  2016年   316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579篇
  2013年   468篇
  2012年   456篇
  2011年   541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520篇
  2008年   724篇
  2007年   499篇
  2006年   405篇
  2005年   455篇
  2004年   405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398篇
  2001年   384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248篇
  1997年   206篇
  1996年   231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204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36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细菌(Pseudomonas moltophilia)与hCG及LH有特异的亲和力,实验发现,细菌之生长曲线与hCG结合活性成平行关系,96小时达高峰,细菌之培养液中含有可溶性结合蛋白,该蛋白经硫酸铵沉淀(80%饱和度)、Sephadex G-100柱层析、DEAE-纤维素柱0.5mol/L NaCl梯度洗脱,再过Sepharose CL-AB柱,收集之活性部分经SDS电泳测得其分子量为70,000,凝胶层析测Stokes radius为41A,Schiff氏染色未见着色带。  相似文献   
42.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TMA)以低于CMC的浓度、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以高于CMC的浓度引起大麦离体根K~+及可溶性糖的外流,并有浓度效应。5℃时表面活性剂引起溶质外流,CTMA预处理10 min后,Ca~(++)无抑制作用。Ca~(++)与 Triton-X-100同时处理大麦根促进溶质外流。Mg~(++)、Mn~(++)对CTMA及Triton-X-100引起溶质外流的效应与Ca~(++)的相类似,但不如Ca~(++)有效。  相似文献   
43.
从Khler和Milstein首次报告获得具有预定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jbody下称McAb)以来,至今已十余年。此间,单克隆抗体技术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获得较快的发展,在许多方面显示出优越性。由于McAb具有与单一抗原决定簇结合特性,可用以分析抗原的细微结构、探明未知抗原的结构关系;由于能大量生产纯化的可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的特异性试剂,故可用于临床检验。  相似文献   
44.
^60Co—γ射线诱导的小麦T型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突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60)Co-γ射线诱导小麦T型雄性不育系T小偃4号A、T郑引1号A均获得了农艺性状优良、恢复力强的恢复系。育性恢复突变是涉及一个或少数几个位点核基因的显性突变。利用性状优良的T型不育系诱导育性恢复突变是选育恢复系和发掘恢复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5.
水稻不育花药中H_2O_2的积累与膜脂过氧化的加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7017、二九矮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药的POD,CAT和SOD活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单核早期时不育及可育花药的酶活性差异不明显,单核晚期、二核及三核期的不育花药显著低于可育花药。在不育花药中缺少两条Cu-Zn SOD同工酶带,而且O_2~ 产生效率为可育的4.1~5.5倍,并有H_2O_2和MDA的积累。不育花药中H_2O_2的积累和膜脂过氧化的加剧可能与花粉败育有关。  相似文献   
46.
黑卷尾繁殖期领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欣 《生态学杂志》1989,8(4):28-30,34
鸟类的领域性是鸟类行为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方面国外进展很快,但国内工作较少,专文报道除三宝鸟之外,其它颇为罕见。1987年夏季,我们在太原市南郊对该地区的夏候鸟黑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的领域行为进行了观测。现将资料整理分析如下。一、工作区与工作方法太原盆地的自然环境和鸟类群落状况已有报道,在此不再赘述。工作区选在小马—加节两村之间约190ha的区域内(图1)。其  相似文献   
47.
48.
整合了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和dhfr基因的CHO-dhfr~-细胞,其染色体的畸变率和畸变类型都比亲代CHO-dhfr~-细胞高。但转化前后两系细胞的重要特性都未发生变异,即两者的染色体总数无差别,都是20条。两系细胞株接种裸鼠,均未发现有致瘤性。  相似文献   
49.
人肝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以及佛波酯对它的调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sing radioligand binding assay, the presence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receptors in cells of two human liver cancer cell lines, BEL-7402 and SMMC-7721, was demonstrated. The ligand binding data were analyzed by a computer program. The dissociation constants (KD) of the ligand-receptor binding complex at equilibrium for 7402 and 7721 cells were 1.2 nM and 0.8 nM respectively, and their number of EGF receptors per cell were 6.2 x 10(4) and 2.5 x 10(4) respectively. After the treatment of cells with 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 (PMA), no change either in the affinity or in the number of EGF receptors was found in 7721 cells. However, in the case of 7402 cells, while the number of receptors, like 7721 cells, remained unchanged, the affinity of EGF receptors displayed a time dependent modulation after PMA treatment. It dropped within the first hour to a KD value of 3.0 nM and then gradually returned to the normal control value at 48 hours or even slightly higher than normal (0.95 nM) at 96 hours of treatment. The modulation or down-regulation of EGF receptors by PMA in 7402 cells was paralleled by the simultaneous inhibition of DNA synthesis in these cells as evidenced from their reduction of 3H-TdR uptake. It is not clear what is the basis for the differences found between 7402 cells and 7721 cells in their number of EGF receptors per cell and their responsiveness to PMA treatment. It might be related to their difference in autocrine secretion of alpha-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50.
刘均利  张席锦 《生理学报》1989,41(5):523-528
本工作研究了巯基物质在消炎痛引起大鼠胃粘膜损伤中的可能作用。在胃粘膜损伤发生过程中、胃粘膜内非蛋白及蛋白结合的巯基物质含量均无明显降低。虽然半胱胺灌胃(132或264μmol)或皮下注射(132μmol)后均明显抑制消炎痛溃疡的发生,其抑制率分别为82%,92%和75%,但同样具有巯基的半胱氨酸却无保护作用。半胱胺(132μmol)皮下注射可使消炎痛大鼠胃酸分泌抑制46%,而灌胃则无此作用。两种途径给予的半胱胺均不影响胃壁结合粘液的分泌。这些结果表明,胃粘膜内巯基物质似不参与消炎痛的致溃疡过程。半胱胺在此种模型上虽有强烈的细胞保护作用,但似乎不是由于其分子上所带的巯基所致。因此,巯基物质在消炎痛引起的胃粘膜损伤模型上没有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