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1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世纪 90 年代初,以完成人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和注释为核心任务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美国的领导下兴起.自1999年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到现在的10年时间里,中国基因组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建立了先进的基因组学技术平台,并出色完成了多项重大基因组科学研究项目,对我国生命科学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我国基因组学研究现状,《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Sci China Ser C-Life Sci) 2009年第1期发表了中国基因组学专题,综述了基因组测序、分型,功能基因检测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以及肝癌、免疫和环境与工业微生物的基因组学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2.
为了探讨抑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表达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将前期筛选出的最佳siRNA序列转化为能表达其小发夹结构RNA(smallhairpinRNAs,shRNA)的DNA序列,并与pSilencer2.0-U6质粒定向连接,构建靶向PCNA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pShPCNA,经DNA测序证实与设计完全一致.随后采用WST法及克隆形成抑制观察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划痕实验来观察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Hoechest33258染色、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检测细胞凋亡.在转染HepG2细胞48h后,pShPCNA组细胞PCNAmRNA表达明显下调,并出现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抑制细胞克隆的形成和细胞的迁移力,且呈剂量-效应关系.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pShPCNA组细胞明显阻滞于G0/G1期,并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凋亡峰,出现明显的早期凋亡细胞群.荧光显微镜检测表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并且细胞出现核固缩、凋亡小体等凋亡形态学变化.上述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靶向PCNA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pShPCNA,pShPCNA转染HepG2细胞48h后,能够显著抑制细胞的生长增...  相似文献   
73.
74.
李辛 《蛇志》2010,22(3):260-263
原发惶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县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的特点,占恶性肿瘤死亡患者的第三位。中医药在肝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已经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肝癌的认识和理解发生了很多改变,极大丰富了肝癌研究内容,包括肝癌的病因学、  相似文献   
75.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的130例HBV相关性肝癌选自于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期间所收治,所有患者均行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记录其生存情况,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130例患者随访截止时,死亡58例,存活72例,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1年生存率为82.31%,2年生存率为55.38%;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血清AFP、Child-Pugh分级、腹腔转移、门静脉癌栓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最大直径、血清AFP、Child-Pugh分级、腹腔转移、门静脉癌栓是影响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HBV相关性肝癌病患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6.
应用直接注射法制作ICR小鼠原发肝癌模型并成功地进行方法改进。对模型小鼠进行了体重监测、原位移植成功率统计和病理检查,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直接注射法制作小鼠原发肝癌模型的成功率显著提高,并成功模拟出肿瘤的多器官转移及人类肝癌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模型可以很好的满足抗肿瘤药物开发、肝癌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需要。同时,直接注射法改进方案和理念解决了直接注入细胞产生返漏的技术难题,为进一步建立其他脏器的原发或继发性癌症移植模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采用sPD-1协同4-1 BBL进行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效果及相关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以不同剂量的H22肝癌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右后腿肌肉内,建立小鼠肿瘤模型;采用可溶性PD-1 (sPD-1)和4-1 BBL真核表达质粒体内转染进行基因治疗;观察接种不同剂量肿瘤细胞、不同治疗时间小鼠的成瘤率及肿瘤治疗效果;RT-PCR检测肿瘤微环境中免疫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组织切片检测肿瘤细胞浸润肌肉组织的组织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细胞毒性T细胞(CTLs)的杀瘤效率.结果 转染4-1 BBL/sPD-1基因治疗后,接种低剂量(1 × 104个/ml) H22肿瘤细胞的小鼠肿瘤生长完全受到抑制;接种高剂量(1×105个/ml) H22肿瘤细胞的小鼠肿瘤也受到显著抑制.通过延长基因治疗,荷瘤小鼠的成瘤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递减,至8周时成瘤率为0;基因治疗不仅促进IFN-γ和IL-2基因表达上调,而且也使TGF-p、IL-10的表达下调;瘤组织中CD8+ T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和脾淋巴细胞的杀瘤效率显著增加.结论 利用体内存在的少量肿瘤可作为抗原刺激淋巴细胞的激活;基因治疗适用于对手术、化疗、放疗后体内残存的少量肿瘤细胞的清除;当体内存在大量肿瘤细胞时,适当延长基因治疗时间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8.
乳果糖对肝癌TACE后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乳果糖对肝癌TACE后患者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按常规治疗加服乳果糖,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服药后观察全身和肠道情况并检测二胺氧化酶(DAO)的内毒素水平。结果治疗组血二胺氧化酶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应用乳果糖组血内毒素水平比术前降低(P<0.05);治疗组血内毒素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未应用乳果糖组血内毒素水平比术前升高(P<0.05)。结论乳果糖增强了肠道黏膜的屏障作用,在避免肝癌TACE后的肠道细菌易位,内毒素血症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9.
Caveolin-1在不同肿瘤中发挥作用不同,既发挥抑癌基因样作用又发挥癌基因样作用.旨在分析caveolin-1 在小鼠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及建立稳定表达外源caveolin-1的Hepa1-6细胞.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caveolin-1在小鼠肝癌H22、Hea-F和Hepa1-6细胞中的表达;通过分子克隆构建小鼠caveolin-1 cDNA真核表达栽体,利用脂质体转染等方法建立稳定表达外源caveolin-1的Hepa1-6细胞株;通过RT-PCR、Western-blot、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鉴定其稳定表达细胞株.结果显示,caveolin-1在Hepa1-6细胞中表达呈阴性,在H22和Hca-F 中高表达;成功获得小鼠caveolin-1 cDNA真核表达载体pEGFP-N2/Cav-1,筛选并鉴定出高表达外源caveolin-1的Hepa1-6稳定细胞株C1和C4,为进一步分析caveolin-1在肝癌中所发挥的作用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0.
肝细胞核因子4α(hepatic nuclear factor 4 alpha,HNF4α)属于细胞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它在肝脏的发育、肝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HNF4α有阻断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疾病进程,改善肝脏功能的作用。另外,HNF4α在肝干细胞移植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提高肝细胞移植的成功率。本文就HNF4α在肝细胞中的表达、作用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