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用胱蛋白酶抑制剂C与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评价儿童肾小球滤过功能,并将其作用进行比较,确定胱蛋白酶抑制剂C在儿童中的正常参考范围。采用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150例出生后2d~13岁正常儿童及90例1~16岁患不同程度肾脏疾病的儿童血清中胱蛋白酶抑制剂C和血肌酐的浓度,并比较胱蛋白酶抑制剂C与血肌酐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胱蛋白酶抑制剂C在出生后四个月内水平明显高于成人,但在出生5个月以后下降至接近成人参考范围。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浓度C与尿素清除率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此外,在内生肌酐清除率CCr>80(属于正常参考范围)的肾脏疾病的患儿中有56%胱蛋白酶抑制剂C异常,说明胱蛋白酶抑制剂C比血肌酐更能够敏感地反应儿童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伤,建议用胱蛋白酶抑制剂C作为儿童肾脏疾病的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伤指标。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尿素氮与肌酐比值(UCR)联合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对重症肺炎(SP)患者院内死亡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1例SP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检测血清D-D和计算UCR、CAR。分析SP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D、UCR、CAR对SP患者院内死亡的评估价值。结果:101例SP患者院内死亡率40.59%(41/101)。死亡组血清D-D、UCR、CAR高于存活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肺外并发症≥2个和D-D、UCR、CAR升高为SP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D-D、UCR、CAR单独与联合评估SP患者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0.798、0.793、0.929,血清D-D、UCR联合CAR评估SP患者院内死亡的AUC大于各指标单独评估。结论:血清D-D、UCR、CAR升高为SP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D-D、UCR联合CAR对SP患者院内死亡的评估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测定尿液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是糖尿病早期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糖尿病患者尿液mALB/Cr升高可提示早期肾损伤。尿液中mALB/Cr比值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下腔静脉肾素活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血压及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至2011年49例单侧或者双侧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患者(狭窄程度>70%),成功进行血运重建术;记录患者术前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测量并记录术前及术后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血压、抗血压药物数量、肌酐,并对患者血压及肌酐进行1、3、12月随访观察,评价肾素水平与支架术后血压及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根据患者术前与术后下腔静脉肾素水平下降值分为>3 ng/ml/h组和<3 ng/ml/h组,平均随访12个月,观察到肾动脉支架术后患者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均有明显改善,并趋于稳定;两组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存在明显差异,分别为第1月随访(52.1+ 17.7 ml/min和38.3+ 17.5 ml/min P<0.05)第3月随访(53.1+ 21.6 ml/min和41.7+ 16.6 ml/min P<0.05)第12月随访(51.7+ 19.0 ml/min和41.9±20.7 ml/min P<0.05);肾素水平下降值>3 ng/ml/h组较<3 ng/mi/h组血压及肾功能改善较明显.结论:肾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支架术后血压及肾功能改善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吴凯  高音  陈晓平  李龙兴  万里艳  陈小妮 《生物磁学》2011,(6):1124-1127,1148
目的:分析成都地区中老年居民血清尿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心脑血管事件提供策略支持。方法:利用2007代谢综合征研究调查资料(共1061人),把人群依据血尿酸水平分为增高组(男性〉420umol/L,女性〉357umol/L)及正常组(男性≤420umol/L,女性≤357umol/L),分析两组人群的多个代谢性指标的分布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与尿酸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①两个分组间年龄、收缩压、男性比重、高血压家族史、人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空腹血糖、肾功能等指标尿酸增高组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舒张压则是尿酸增高组明显低于尿酸正常组。②血脂各成分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尿酸增高组高于正常组,其余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③尿酸增高组其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腹型肥胖、血脂异常等患病率皆高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尿酸与你男性性别、年龄、收缩压、BMI、腰围、臀围、空腹血糖、肌酐、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与女性性别及舒张压呈负相关。结论:成都地区尿酸与代谢性指标及肾功能相关指标关系密切,可能可以通过减少尿酸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及肾脏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原低压低氧寒环境对急进高原的平原健康人群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长期居住兰州地区急进高原(海拔3300米、日平均气温-4度)健康人群,对比分析所有受试者进驻高原前和进驻高原后第24 h、72 h、7天、14天、28天尿IL-18(白介素-18)、尿NAGL(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质运载蛋白)、尿KIM-1(肾损伤因子-1)及血肌酐水平的变化。结果:共28人完成全部6次尿液及血标本采集并检测,其中2名女性因某次采集点处于月经期剔除,其中男性17人、女性11人,平均年龄26.8±3.2岁(男性28.3±4.2岁,女性24.8±2.6岁)。进入高原前和进驻高原后第24 h、72 h、7天、14天、28天尿IL-18检测值分别为3.62±0.32 ng/L、11.20±0.65 ng/L(P<0.001,较进入前组比较)、6.32±0.46 ng/L(P<0.001)、4.36±0.68 ng/L(P<0.05)、3.58±0.71 ng/L、3.32±0.46 ng/L;尿NAGL水平分别为0.126±0.20μg/L、0.513±0.003μg/L(P<0.001)、0.116±0.006μg/L、0.009±0.001μg/L、0.121±0.010μg/L、0.632±0.009μg/L;尿KIM-1水平分别为2.61±0.22 ng/L、18.20±0.69 ng/L(P<0.001)、6.32±0.46 ng/L(P<0.001)、6.36±0.68 ng/L(P<0.001)、2.58±0.31 ng/L、2.32±0.26 ng/L;血肌酐水平分别为61.0±9.16μmol/L、58.5±8.13μmol/L、80.3±10.38μmol/L(P<0.05)、76.5±12.04μmol/L(P<0.05)、62.6±10.14μmol/l、62.3±8.18μmol/L。结论:急进高原健康入群早期肾功能有改变,其中尿IL-18、尿KIM-1、尿NAGL水平较血肌酐水平变化更早、更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治疗中对心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按WHO诊断标准随机选择CHF患者,对照组30例,给予缬沙坦80 mg/qd起,2-4周后增至160 mg/qd;研究组30例,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100 mg/bid,2-4周后增至200 mg/bid。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后LVEF、LVESD和LVEDD的变化,以及对Scr、Cys C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等一般情况,以及治疗前LVEF、LVESD、LVEDD、Scr、Cys C等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8周后,对照组的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38.87±6.95%VS.34.73±7.89%,P0.05),LVESD、LVEDD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44.43±8.26 mm VS.50.77±8.31 mm,P0.05;54.77±5.84 mm VS.59.87±7.57 mm,P0.05),Cys 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00±0.33 mg/LVS.1.27±0.52 mg/L,P0.05),Scr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82.24±30.38μmol/LVS.91.19±36.81μmol/L,P0.05)。研究组的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38.70±7.29%VS.33.53±9.12%,P0.05),LVESD、LVEDD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43.33±9.10 mm VS.49.47±6.84 mm,P0.05;54.53±6.20 mm VS.60.23±8.30 mm,P0.05),Cys 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01±0.26 mg/LVS.1.32±0.53 mg/L,P0.05),Scr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84.31±32.25μmol/LVS.94.43±38.73μmol/L,P0.05)。比较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CHF的治疗过程中,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均能改善心功能,且在短时间内具有一定的肾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模拟海拔4500米高原环境致大鼠肾适应性损伤的情况。方法:通过检测模拟海拔4500米高原环境下大鼠血清肌酐(Scr)、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及尿蛋白,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130只,实验组80只大鼠通过低压氧舱模拟海拔4500米高原缺氧环境,对照组50只给予常规饲养,于0、14、28 d留取大鼠血液、尿液,测定Scr、NGAL及尿蛋白水平。结果:实验组14、28 d Scr、NGAL及尿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28 d Scr、NGAL及尿蛋白水平均14 d下降趋势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氧早期大鼠肾发生一定适应性损伤,后期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MHR)、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西区医院收治的195例T2DM患者,根据LEAD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LEAD组(104例)和非LEAD组(91例)。检测单核细胞、HDL-C、尿白蛋白、尿肌酐、25(OH)D3水平,计算MHR、UACR。比较两组MHR、UACR、25(OH)D3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患者发生LEAD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HR、UACR、25(OH)D3预测T2DM患者发生LEAD的价值。结果:LEAD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大于非LEAD组,吸烟史、高血压比例高于非LEAD组,T2DM病程长于非LEAD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高于非LEAD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LEAD组(均P<0.05)。LEAD组MHR、UACR高于非LEAD组,25(OH)D3水平低于非LEA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过大、T2DM病程过长、高MHR、高UACR是T2DM患者发生LEAD的危险因素(P<0.05),高25(OH)D3是其保护因素(P<0.05)。MHR、UACR、25(OH)D3预测T2DM患者发生LEA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8、0.755、0.759,联合三项指标后预测T2DM患者发生LEAD的曲线下面积为0.888,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结论:MHR、UACR增高和25(OH)D3水平降低与T2DM患者发生LEAD有关,联合三项指标在预测T2DM患者并发LEAD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