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5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41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挖掘与稻米蒸煮品质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分析候选基因,并通过遗传育种手段改良稻米蒸煮品质相关性状,可有效提升稻米的口感。以籼稻华占(Huazhan, HZ)、粳稻热研2号(Nekken2)及由其构建的120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群体为实验材料,测定成熟期稻米的糊化温度(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GT)、胶稠度(gel consistency, GC)和直链淀粉含量(amylose content, AC)。结合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26个与稻米蒸煮品质相关的QTLs (糊化温度相关位点1个、胶稠度相关位点13个、直链淀粉含量相关位点12个),其中最高奇数的可能性(likelihood of odd, LOD)值达30.24。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分析定位区间内候选基因的表达量,发现6个基因在双亲间的表达量差异显著,推测LOC_Os04g20270LOC_Os11g40100的高表达可能会极大地提高稻米的胶稠度,而LOC_Os01g04920LOC_Os02g17500的高表达以及LOC_Os03g02650LOC_Os05g25840的低表达有助于降低直链淀粉含量。这些结果为培育优质水稻新品种奠定了分子基础,并为揭示稻米蒸煮品质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42.
籼爪交水稻F_2群体的蒸煮食味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籼型高直链淀粉恢复系CG133R与糯性爪哇稻22号杂交衍生的F2群体的蒸煮品质变异及其与淀粉粘滞性特征间的相关性,以及F2群体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Wxa基因)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Ⅱ-3基因)主效基因的遗传。结果表明:蒸煮品质指标和RVA谱特征值在F2群体中广泛分离,其中变异最大的是消减值,其次为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高直链淀粉材料各理化指标与RVA谱特征值的相关性不显著;RVA谱特征值在中、低直链淀粉含量和糯稻群体中与各理化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在中、低直链淀粉材料中,RVA谱特征值与糊化温度(GT)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用Wxa基因和SSⅡ-3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到这两个基因在F2群体中存在偏分离,分别指向两个亲本类型。除高直链淀粉材料外,可以通过RVA谱特征值来辅助筛选优质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43.
普洱茶的渥堆发酵过程是以晒青毛茶的内含成分为基础,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及湿热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最终形成普洱茶独特的风味。采用稀释涂布法,根据产酶微生物的特性,经过固体平板初筛和液体茶汤培养基复筛,从普洱茶中分离得到若干株产酶菌株,并从中挑选优良菌株接种普洱茶固体发酵,考察其对普洱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经分子生物学鉴定,D13-16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相似度为98.62%;GJ-02为米根霉(Rhizopus cryzae),相似度为98.57%;XW-10和DF-03均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相似度分别为99.10%和99.92%。结果表明:普洱茶香气的形成主要与蛋白酶产生菌有关,DB-16发酵后香气评分达到31分(对照28,总分40);汤色主要受多酚氧化酶产生菌的影响,DF-03发酵后汤色评分达到19分(对照12,总分20);而这四种功能性微生物均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普洱茶滋味的形成。  相似文献   
44.
45.
花鱼骨 和唇鱼骨 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国内外通用的营养测试方法测定了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es)和唇[鱼骨](Hemibarbu labeo)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花[鱼骨]和唇[鱼骨]含肉率分别是70.61%7、1.52%;花[鱼骨]肌肉(鲜样)中蛋白质(18.41%)和脂肪含量(2.46%)显著高于唇[鱼骨]的,而花[鱼骨]的灰分含量要显著低于唇[鱼骨];水分含量分别是78.35%、78.51%,两者无显著差异。花[鱼骨]和唇[鱼骨]肌肉中脂肪酸种类丰富,饱和脂肪酸(SFA)4种,不饱和脂肪酸(UFA)7种;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3种;其中DHA含量高达5.00%和14.32%。花和唇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分别是63.07%和67.63%,呈味氨基酸分别为25.96%和26.30%。缬氨酸、蛋氨酸和胱氨酸为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46.
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对稻、麦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物品质的形成是品种遗传特性和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大气中CO2浓度增高将对作物品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分别从蛋白质与氮含量、微量元素以及其他品质性状等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关于CO2浓度增高对水稻、小麦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强调了该领域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研究的重点内容及主要方向.主要包括:大气中CO2浓度增高对水稻、小麦品质的直接影响及品种间的差异;大气中CO2浓度增高及其与其它气候因子协同作用对水稻、小麦品质的综合影响及其指标量化;大气中CO2浓度增高及气候变化对水稻、小麦品质形成过程的影响机理;适应CO2浓度增高的水稻、小麦品质改良育种的方向与策略;适应CO2浓度增高的水稻、小麦品质改良的综合生产技术体系和分子标记及转基因技术在水稻、小麦品质改良育种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7.
一株功能型益生菌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选用3日龄AA肉鸡14 000只,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口服功能型微生态制剂,空白对照组不饲喂任何微生态制剂,全程跟踪监测。结果表明,肉鸡在口服功能型益生菌制剂后表现出三大特点:(1)肉鸡生长加快,鸡群整齐度与均匀度有所改善,出栏平均重提高9.5%;(2)肠道环境有所改善,饲料利用率提高,实验组比对照组料肉比降低2.16%;(3)实验组鸡群可提前3~5 d出栏。  相似文献   
48.
采前套袋微环境变化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套袋微环境变化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机制,筛选适合晚熟桃套袋的无纺布果袋,以晚熟桃品种‘夕空’为材料,以不套袋为对照,研究了采前白、黑、蓝、紫色无纺布袋内微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与湿度日变化曲线呈相反的趋势。白天不同处理的温度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出现在中午12:00之后;湿度变化则呈"V"型。套袋微环境中的平均温度和湿度均较对照升高。采前不同处理袋内微环境变化存在差异,对桃果实品质形成的影响各异。套袋果实的亮度值(L)均较对照显著提高,而果皮中花色素苷(Ant)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带皮果实硬度和去皮果实硬度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套黑色无纺布袋并在采前拆袋的果实红色饱和度(a)、色饱和度(C)、a/b比值(b为黄色饱和度)和果皮中Ant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采前拆袋并未显著改善‘夕空’桃的外观品质。紫色无纺布套袋处理的果实a值和a/b比值、果皮中Ant含量、果肉中总糖含量及糖酸比都较低。白色与蓝色无纺布套袋处理的果实相比较,单果重、果皮中Ant含量、C值、果肉中总糖含量及糖酸比差异不显著,但具有较高的a值和a/b比值。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白色无纺布果袋对晚熟桃套袋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49.
李莉  李佳  高青  陈金星 《生态学杂志》2015,26(9):2700-2706
在3间人工气候室精密受控环境中,保持日平均温度为22 ℃,设置昼夜温差分别为6 ℃(25 ℃/19 ℃)、8 ℃(26 ℃/18 ℃)、10 ℃(27 ℃/17 ℃),研究昼夜温差对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番茄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时期适宜的昼夜温差条件不同.番茄开花前,与6 ℃温差相比,8 ℃温差可显著加快野生种醋栗番茄LA1781生长发育,使幼苗株高增加23.1%,出叶加快1~2片,开花提前7 d;10 ℃温差对LA1781苗期的促进作用与8 ℃温差相似.对栽培种普通番茄LA2397和LA0490来说,6 ℃温差使幼苗生长良好,8 ℃温差对幼苗无显著促进作用;与6 ℃温差相比,10 ℃温差对苗期生长及开花有抑制作用,使株高降低12.0%~18.3%,出叶慢2~3片,开花推迟2~4 d.10 ℃温差使3个品种番茄地上部分干质量增加25.2%~44.2%.番茄开花后,与6 ℃温差相比,10 ℃温差可显著提高LA1781的产量和果实品质,使果实数增加34.7%,单株产量增加92.1%,平均单果质量增加40.0%,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6.3%,番茄红素含量增加95.6%.与6 ℃温差相比,LA2397和LA0490在8 ℃温差下产量和果实品质提高,番茄红素含量增加超过2倍;在10 ℃温差下产量略有降低(5.0%),果实含糖量降低,但果实尺寸和番茄红素含量增加.表明番茄苗期生长温差不宜过大,花果期适当增大昼夜温差可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但温差过大易造成生长不良和减产.  相似文献   
50.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状芽胞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菌外毒素。它可以通过抑制相关神经递质的释放而抑制神经的生理作用,目前临床适应症涉及神经内科、整形外科、康复科、泌尿科等多领域。最新研究发现,肉毒毒素作为毒蕈碱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从而抑制胃癌的发生与发展。同时发现肉毒毒素可通过阻断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引起神经性的血管舒张,从而打开肿瘤神经血管网来改善肿瘤的放射和化学治疗的疗效。现就其在肿瘤治疗及其辅助治疗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