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4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05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郑智  龚大洁  张乾  赵海斌 《生态学杂志》2014,25(12):3390-3398
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方差分离方法,分析面积、气候、边界限制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垂直分布格局的相对作用和独立作用.结果表明: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及不同类群的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呈单峰分布格局,峰值分布偏向低海拔段.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的垂直分布格局是由各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水分能量动态假设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垂直格局的解释力最强,面积是影响物种多样性格局的第二重要因子.边界限制效应可作为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垂直格局解释的补充机制.边界限制对不同种域的物种解释力存在较大差异,随着物种分布宽度的增加,边界限制的解释力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62.
对硫酸水解热凝胶制备β-1,3-葡寡糖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葡寡糖的分析方法,采用半制备HPLC分离热凝胶水解液得到β-1,3-葡寡糖,利用ESI-MS和TLC技术对分离组分进行了成分鉴定。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热凝胶寡糖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步法硫酸水解获取低聚合度β-1,3-热凝胶寡糖(DP 2~6)的较优水解条件为:1.0 mol/L硫酸于70℃水解1%热凝胶6h,回收水解残留物后于80℃继续水解3 h;对于较高聚合度寡糖(DP 7~10)两步水解时间分别为4 h和1 h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963.
目的:研究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co-4HB)]这种新型高分子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共培养,观察材料对干细胞的存活及增殖的影响,形成细胞补片的效果;从而找到一种适合BMSCs生长、增殖的高分子生物材料,作为治疗心肌梗死,软骨损伤等多种组织损伤疾病的修复方法之一。方法:取清洁级雄性健康BSL-C57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分离培养获得小鼠BMSCs,并进行流式细胞仪鉴定表面标志物。BMSCs培养至5代后,将BMSCs与P(3HB-co-4HB)制成的生物材料薄膜共培养,24h后固定进行电镜扫描,并用DAPI荧光染料染色处理,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细胞计数,并描绘生长曲线。结果:B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CD34、CD45阴性,CD90弱阳性,CD73阳性。扫描电镜下,P(3HB-co-4HB)材料与BMSCs共培养形成的细胞补片,其表面细胞数量多,细胞状态正常。荧光显微镜下,对其细胞补片表面的细胞进行计数,并绘制生长曲线,显示表面细胞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结论:P(3HB-co-4HB)材料与BMSCs共培养制成的细胞补片表面有细胞存活及增殖,由于P(3HB-co-4HB)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生物组织相容性及可降解等性质,所以该新型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干细胞治疗多种疾病的支架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964.
通过将微藻细胞固定在平面多孔碳纸上,制备微藻光电极,并在三电极体系电解液中加入电子介体进行测试,可产生与光照同步的光电流响应。考察了不同固定化方法、不同微藻及不同电子介体的光电流响应,结果表明硅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光电极光电流响应最佳,且对于亚心形四爿藻、金藻、莱茵衣藻、蛋白核小球藻、聚球藻等 5 种微藻都适用,表明该制备方法对不同微藻具有较好的通用性。电子介体的研究表明苯醌及其衍生物由于氧还电位较高,具有较好的阳极光电流响应特性,而甲基紫精氧还电位较低,具有较好的阴极光电流响应。  相似文献   
965.
陶华  唐旭清 《生物信息学》2012,10(4):269-273,279
基于模糊邻近关系的粒度空间,对蛋白质序列进行聚类结构分析。利用MEGA软件计算选取的木聚糖酶序列间的比对距离,引入内积将其转化为模糊邻近关系(或矩阵),再应用算法求解其粒度空间,进行序列的聚类结构分析和最佳聚类确定研究。这些研究为蛋白质序列提供了定量分析的工具。  相似文献   
966.
目的:建立基于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PLGA)载DNA的基因转染体系,比较用空白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PLG-A-E)吸附质粒DNA和用分枝PEI修饰后的PLGA纳米粒(PLGA-BPEI)吸附质粒DNA优缺点。方法:用乳化蒸发法制备纳米粒,对纳米粒进行表征研究,包括包封率、Zeta电位、粒径大小、稳定性,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它们对NIH3T3和HEK293细胞的转染效率,用MTT检测对它们细胞的毒性。结果:制备了两种基于PLGA的纳米粒,PLGA-E和PLGA-BPEI粒径大小为200-270nm,zeta电位为0-30mV,在血清和不同的pH值时两者均较稳定,转染效率PLGA-BPEI较PLGA-E高,且释放时间早,但前者较后者对细胞毒性大。结论:这两种基于PLGA纳米粒均能有效转染质粒DNA,它们存在不同的优缺点,应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67.
目的:探讨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知识发现方法在建立应用临床检验项目的门诊患者聚类模型中的适用性,为临床检验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以2009-2011年西安市两所最大的综合医院的内科门诊患者就诊资料为训练样本,运用MatlabR2009b软件包中的SOM Tool Box工具箱建立应用临床检验项目的门诊患者的自组织映射网络聚类模型.用Excel软件绘制柱状图描述各组门诊患者的疾病特征.结果: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训练学习后,得出聚类结果,输出结果与临床检验决策真实值具有一定一致性,训练结果表明患者的聚类结果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患者性别、年龄、3年累计临床检验项目数、疾病特征对聚类模型的贡献较大.结论:自组织映射方法对应用临床检验项目的门诊患者聚类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可为临床检验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提供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8.
目的:制备聚苹果酸-聚乙二醇-叶酸(PMLA-PEG-FA)纳米共聚物,为构建多功能靶向药物转运系统提供前期工作.方法:配体叶酸(FA)通过α-羟基-ω-醛基聚乙二醇(HO-PEG-CHO)以腙键连接在经过水合肼修饰的聚苹果酸的主链上.核磁共振光谱表征纳米共聚物的结构,动态透析法研究腙键响应不同pH值的断键特性,监测不同pH值共聚物中叶酸的稳定性.并采用SMCC-7721人体肝癌细胞测定该纳米共聚物的细胞毒性.结果:1、经核磁共振表征PMLA-PEG-FA共聚物合成完成.2、在pH5.5、pH6.5及pH7.4的PBS缓冲体系中,6h后配体叶酸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8.1%,85.3%和41.6%.3、MTT实验证实PMLA-PEG-FA无毒性.结论:PMLA-PEG-FA有望成为智能靶向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969.
聚己内酯(PCL)以其具有的良好生物相容性及其力学特点,在组织工程领域已经成为主要的生物支架材料之一。利用生物支架材料,组织工程的目的是对组织、器官的丧失或功能障碍进行修复与重建。本文综述了对生物支架材料聚己内酯(PCL)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70.
纳豆激酶的纯化及活力测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徐仲  赵晓东 《生物技术》1997,7(4):16-18
利用SephadexG—100s柱凝胶层析法从纳豆菌(BacillusNatto)提取液中分离纯化出具有体外活性的纳豆激酶,并通过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其纤溶活力,发现其具有较强的促进纤维凝块溶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